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之汉语句子结构
一、单 句
1、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2、从结构上分,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之分。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单句称为主谓句。从表达的角度看,主谓句中谓语的表达作用更重要。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单句称为非主谓句。如
(1)禁止吸烟!(由动宾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2)多可爱的小生灵啊!(由偏正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3)进来!(由动词构成的非主谓句)
(4)飞机!(由名词构成的非主谓句)
3、从用途上分,单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1) 陈述句:叙述一件事情,或作出一个判断,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改革开入二十年来,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今天是国庆节。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
人。
(2) 疑问句:提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难道不是最可受的人吗?
(3) 祈使句:表示禁止、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烈时,也可用感叹号。
如:你要注意身体。你要勤奋刻苦。出发!禁止吸烟。不准讲话!
(4) 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多么平静的原野!
二、句子成分:
1、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在一个比较完整的主谓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主语
1、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⑴中国人民志气高。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有时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可以叫做名词主语句。例如:
(1)今 天 晚 上 ‖ 特 别 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 ↓ ↓ ↓ ↓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
3、有时主语也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充当。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 ↓ ↓ ↓
主语(动词) 谓语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
(二)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⑵树叶黄了。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⑸明天星期日。⑹什么书他都看。
谓语通常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也能够充当谓语,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认准谓语中心语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就十分重要。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涧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 ↓ ↓ ↓ ↓ ↓
主语 谓语(状语+ 动词+补语)主语 谓语(动词+ 补语+宾语)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说话‖要简洁些。
↓ ↓ ↓ ↓ ↓ ↓
主语 谓语(形容词+的) 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 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 ↓ ↓ ↓ ↓ ↓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明天‖教师节。 她‖大眼睛,红脸蛋。
↓ ↓ ↓ ↓ ↓ ↓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主语 谓语(名词) 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
1、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⑴什么叫信息?⑵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⑶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2、宾语跟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和动词性宾语两种。
(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名词都可做宾语。例如:
(2)动词性宾语。有些动词出现在动词后面做宾语,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3)有一部分短语,句子也可以做宾语,如名词性短语,主谓短语等。例如: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静了。(并列复句作宾语)
3、有的动词能够支配两个宾语,称为双宾语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玫 瑰 花, 给 你 紫 红 的 , 给 她 粉 红 的 。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4、有时宾语还带有自己的谓语,这样的宾语称为兼语,相当主谓短语做宾语,例如:
我看见 她 在跳舞 他们 选 我当队长
兼语 兼语
(四)定语
1、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⑴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⑵(三杯)美洒敬亲人。
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⑷(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2、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3、限制性定语: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4、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五)状语
1、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⑴他[已经]走了。⑵咱们[北京]见。⑶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⑷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2、在句子里状语(主要由副词充当,还可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及其他一些短语充当)一般放在主语后面,一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或者语气的状语有时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特别是有的介词短语(如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只能出现在句子前头。例如: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六)补语
1、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⑴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⑵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⑶他生〈于1918年〉。⑷他坐〈在桌子旁〉。⑸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2、 补语有以下几种情形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涧〉,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七)中心语
1、中心语是偏正短语(定+名、状+动)、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在有多层定语或状语的偏正短语里,每一层定语或状语所修饰的中心成分都是中心语,因此有的中心语是短语,有的是词。中心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 主语中心语
有 的 同 学 上 课 时 在 下 面 悄 悄 地 讲 话 。
2、 谓语中心语
有 的 同 学 上 课 时 在 下 面 悄 悄 地 讲 话 。
3、 宾语中心语
他 的 家 里 有 一 只 小 花 狗。
2、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补语、定语、状语是句子的枝叶部分,它使得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不能去掉,否则意义就会完全相反。
即句子的主干 = 主语中心语 +(否定词)谓语中心语 + 宾语中心语
有 的 同 学 上 课 时 在 下 面 悄 悄 地 讲 话 。
主干是: 同 学 讲 话 。
他 的 家 里 有 一 只 小 花 狗。
主干是: 家 里 有 狗。
(八)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
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例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专题训练
一、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主谓句,哪些是非主谓句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2)北京的秋天多好啊
(3)赵州桥非常雄伟。
(4)会变色的花很多。
(5)今天星期五。
(6)一斤苹果五角钱。
(7)小李这个人性格非常好。
(8)爷爷一句话都没说。
(9)好球!
(10)太精彩了!
(11)下雨了!
(12)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二、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
示例:(你们)的工作‖〔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1、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2、老师问我一个问题。
3、过了河的船很快又回来了。
4、中国共产党以自己 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
5、学生们都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6、他的心情一直平静不下来。
7、今天星期六。
8、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空。
9、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10、这个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
11、统筹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中,都可以应用。
12、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这些道理往往不像泡茶喝茶这么简单。
13、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4、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三、选择
1、下列各句句子主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伴随有计划的向沙漠展开攻势。主干:我们展开攻势
B、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
主干:男子们有恶习
C、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主干:理想成为现实
D、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
主干:政府关心事业
2、下列句子中“幸福”一词充当的句子成分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
1)、我们的生活真幸福。2)、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3)、幸福来之不易。 4)、幸福生活万年长。
A、谓语、补语、主语、定语 B、谓语、宾语、主语、定语
C、补语、谓语、主语、定语 D、谓语、谓语、状语、主语
3、下面四个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同志的报告。(删去“注视着和”)
B、我们必须认真改正、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将“发现”改为“检查”)
C、语文学习并不难,因为多读多写,语文水平才会提高。(将“因为”改为“只有”)
D、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删去“从”)
4、提取下列句子主干有误的一项是( )
A、报纸以最快速度的传播国内外的重要信息。
主干:报纸传播信息
B、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的冠军。
主干:中国选手获得冠军
C、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1年“9、18”事变之后。
主干:《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D、吉尔伯特群岛是世界上日出最早、日没最晚的地方。
主干:吉尔伯特群岛是地方
5、指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他那优秀的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
C、提高成绩的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刻苦的学习。
D、我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6、各句用“‖”划分主语、谓语不当的两项是( )
A、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家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B、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
C、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我的眼帘。
D、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7、对于下列各句中标“——”的成分,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
1)、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2)、大黄蜂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
3)、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4)、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
A、主语、补语、宾语、状语; B、状语、补语、宾语、状语;
C、状语、补语、宾语、主语; D、主语、补语、宾语、状语。
8、对保存中划“——”部分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主语中心语、补语)
B、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主语中心语、谓语)
C、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醒进来。(定语、状语)
D、有史以来,人们就同沙漠不断的斗争。(状语、状语)
9、用“符号标记法”分析句子有错误或有遗漏的一项是( )
A、(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的发〈出〉(低低的)声音。
B、〔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C、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D、(这场)阻击战‖打得(非常漂亮)。
10、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是( )
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被人民毁灭了。
A、变成陈述句:历史上人民毁灭了所有的反人民势力。
B、变成反问句: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不是被人民毁灭了吗?
C、变成感叹句: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都被人民毁灭了啊!
D、变成否定句:历史上所有的反人民势力不是被人民毁灭了。
11、指出下列各句中表示反问的一句( )
A、听说您在省里当过副部长?
B、(夜里)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
C、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D、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
12、指出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
A、街上的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B、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
C、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D、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
13、下列各句句式变换有误的是( )
A、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改为否定句: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B、他很受大家的爱戴。改为感叹句:他是多么受大家的爱戴呀!
C、咱们一起做游戏吧!改为反问句:咱们一起做游戏好吗?
D、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改为陈述句: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一样。
14、用符号分析法分析下列单句并提取主干
A、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C、大海一阵阵的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到我们身上。
D、我们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
主语the Subject--S
谓语the Predicate--V
宾语the Object--O(宾补OC)(直接宾语DO,间接宾语INO)
定语the Attribute--Att
状语the Adverblal--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