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有逻辑性是思维清楚的表现。原因说清楚明白,结果才能真实可信;条件陈述明白,结论才能令人信服。因此下笔之前要考虑周全,尽量减少漏洞。
【例一】利用别人做损人利己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分析】这两句话前后缺少必要的联系,因此逻辑性也就谈不到。如果要想留着两句话,怎样才能使它们产生联系,进而在表达上有较强的逻辑性,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改动:利用别人做损人利己的事,是一种缺乏道德观念的表现。孔夫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这实际上就是一条做人的底线。损人利己是突破了这条底线的,是一种自私,说严重一点就是缺德。倘若再想方设法利用别人去做损人利己的事,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自私和一般意义上的缺德,那是一种极其阴暗的心理,甚至是一种险恶的心理变态,说得严重一点,是唆使他人做坏事的“教唆犯”。
【例文二】而当社会中的道德标准都演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当每个人都可以用为人的常规来约束自己时,社会也就有了道德伦理的规范。
【分析】道德标准不可能“演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底线”。因为“底线”是为人处事的最低标准,而道德标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大多数的道德标准都会超过做人做事的底线的。比如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道德上看,最低的应该是不损害国家利益,不卖国。然后才是愿意生活在这个国家并为他做点事,再后才是喜欢他,再后才是全心全意地爱护她,再后才是忠于他,再后才是为他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有六个层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说的一般标准是爱国。是高于与底线的。
第二句“为人的常规”使偷换了概念。“常规”不是道德领域里的事。因此前两句没有联系。因此
最后的结论----社会也就有了道德伦理的规范-----是不靠谱的。
【练一练】
修改下面的话。话题是“说谦虚”。
1. 谦虚是一种生活准则,我们应保持一份谦虚。让我们学会谦虚,保持谦虚。
【修改后】谦虚是一种生活准则,它更是一种美德。它让我们受益良多。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应保持一份谦虚。谦虚地去面对一切,你会发现自己还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让我们学会谦虚,保持谦虚。
2. 谦虚帮我们赢得友谊。这就是让我们谦虚。这样,别人才乐于与我们交朋友。
【修改后】谦虚帮我们赢得友谊。没有人会喜欢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毛泽东说过:“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这就是让我们谦虚。谦虚让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我们要虚心地向每个人的长处学习,学会尊敬每一个人。你的谦虚的态度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诚意,只有这样,别人才会乐意与我们交朋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