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传统文化新授课教案2010.10.28
授课内容 诗经·卫风·淇奥 执教人 知识目标:了解并熟记《诗经》的一般常识,包括内容分类、表现手法等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议、思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鉴赏体会诗经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课文体会“比、兴”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问题意识探究教学法;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组织教学: 二、 导入: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回答问题: 五经是指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 三、 共同探讨教材: (一)简介《诗经》,(出示投影学生齐读):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介绍后教师补充。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 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 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 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 《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 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 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二)学习《诗经·卫风·淇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及文意,体会诗中赞美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赞美了德才兼备、宽仁幽默的君子。 2、解析: 思考:(1)文中诗人赞美君子,却先咏叹翠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诗中都有哪些语句用了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根据这些比喻句谈谈自己对君子的理解。(小组讨论) 3、根据本课诗的涵义,再次阅读课文,对君子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 四:小结: 五:作业: 1、 收集材料:找几则关于君子的名言。 2、 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简单介绍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