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班级文化建设。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文化的现象,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流文化、学校教育文化、教师文化的影响下,由班集体中全体成员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人手。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完善的班级设施将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因此为教室的布置精心构思设计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感情、陶冶情操,给人以教育启迪。通常我们的教室很挤,空间不大。但靠师生的智慧,也能把教室布置出我们的特色。比如在教室的后面墙上把全班同学的照片贴成一个“家”,把优秀作业展示设计成一个家庭成员的劳动成果展示。把大家讨论出的班风、班级公约、集体获奖证书贴在最显眼
处。在教室两面的墙上贴上名人名言。总之,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这样的教室不仅充满温馨,而且还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到了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教室更要装饰得漂漂亮亮,像家里办喜事似的。有些教师认为,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把教室打扮得花花绿绿,教室里没有这些布置,不是照样上课。其实这些精心的布置本身就是一个载体,如没这载体,老师的教育思想、班级的共同目标、学生的愿望如何展示。教室布置的构思设计操作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这是一个师生建立感情的契机。是教师走进学生的桥梁,是学生接纳教师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室布置就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围绕这个精神财富创造的活动也是学生一个锻炼教育提升的过程。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要落实到学风、班风和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上来。
(1)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营造良好的学风?有位哲人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班级的班容班貌,表现出一个班级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营造良
好的班风就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师应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这样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2)班级里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助于师生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呢?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班级人际关系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路的引路人。”师生彼此间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促进,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任何时候都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他们的感情去理解周围事物。这样才可以和学生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而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获得成功。
其次,建立一个友爱合作的生生关系。因为互助、友爱、合作是联结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纽带。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友爱合
作的精神在家庭的个体教育中很少得到传承,因此教师应培养这些九零后的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互相友爱,互相谦让的美德。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一个“群体生活”的环境。无论是教室漂亮的布置,还是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的开展,还是自主自由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全体成员的互助合作、共同努力。除此之外,当然教师还要巧妙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做到巧妙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发挥。
因此,无论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爱生尊师,还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互相关怀,这种氛围都使人心情舒畅。置于这种良好的班级文化中就会感到集体的温暖。而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也因此产生。这种班级凝聚力一旦形成,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把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良好的班风也孕育其中了。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以规章制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班风,才能保证班级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班级管理应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
首先,班级制度公开化。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班风、班训、班歌等。班规应包含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各项规定,例如:定期对调座位、卫生责
任的划分等等。
其次,班级管理民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例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委等,使班级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事情要负责,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上花功夫,把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这才是现代教育下的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