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咏怀古迹客至导学案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咏怀古迹客至导学案答案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 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2.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先学

1、作者相关知识及本诗写作背景 2、搜集王昭君资料,大致了解其人

3、有感情的诵读本诗,体会作者在本诗中蕴含的感情 4、解题

二、自学提问

将自学时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

1、 2、 3、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翻译诗句。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二)内容赏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找出诗句中流露作者感情的词语。 怨恨

2、昭君为什么要怨恨呢?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 3、导致她不幸和悲剧的人是毛延寿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诸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1

四、检测与总结 (一)检测题目

课后“品读探讨”第二题,说说你对“悲昭君以自悲也”的理解。

(二)反思总结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五、拓展延伸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 :

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诸葛亮

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诗中歌颂了诸葛亮的国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3.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借古伤今、寓情于景

2

《 客至 》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先学

1、自读全诗,划出不理解的诗句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

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 3、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二、自学提问

将自学时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

1、 2、 3、

三、合作探究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

3

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主人下马客在船 (2)秦时明月汉时关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

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友情深厚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四、检测与总结

(一)检测 朗读,当堂背诵 (二)反思总结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

4

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五、拓展延伸

阅读《客至》与《宾至》,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客”、“宾”为标题。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