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计划管理
1、严格按和省颁布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安排课时,不随意增减科目和课时,重视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周课时总量和学生在校活动量符合规定要求。
2、按规定使用教材及教辅资料,按课程标准施教,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
3、积极开设选修课、活动课,对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作出认真的计划安排。
4、不随意停课,不占用节假日补课。 二、教学过程管理
5、每学期开学前返校集中期间向全体教师宣布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讨论,组织制定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
6、对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有效监控,坚持兼课、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学期末做好教学总结,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7、建立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和教研组工作进行考评。
三、教师教学管理
8、教育和督促教师认真执行《XX中学教师教学常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活动等教学环节提高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
9、对青年教师和新上岗教师应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促进他们在教学上迅速成熟和进步。
10、建立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教案和上课情况、作业情况、课后辅导情况、组织活动情况、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及时分析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11、认真组织考核,严肃考纪,端正考风,杜绝舞弊现象,确保试卷保密和安全。控制考试次数,除期中、期末考试外不再组织其它考试。组织好监考、统分、阅卷。考后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写出书面分析材料。
12、重视直观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搞好实验教学,积极开展电化教学和计算机教学,配备和管理好教学仪器、设备和器材。
13、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中老骨干教师的中坚作用,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并壮大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骨干队伍。
四、教学研究管理
14、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以及各教研组分别有教研活动的计划安排,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情况分析,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
15、积极组织和支持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和教学改,有重点教研课题和教改项目,为教研教改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教研教改成果进行总结推广和表彰奖励。
16、组织和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每年举行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或论文报告会,并积极向市、县(区)教育学会或其它有关方面优秀论文。
五、教务行政管理
17、认真编制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表、教师任课表、班级课表)
18、管理好教务档案,做到资料齐全,分类存放,查阅方便,建立查阅档案有关制度,充分的发挥资料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9、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实验工作。
20、做好高中生学分认定工作,协同做好初中生、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