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杨家将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杨家将


楊家將 (一)︰五代十國

楊家將的第一代,是民間故事中的「楊令公」。楊令公真有其人,他姓楊名業,二十四史中的《宋史》有他的傳紀,亦即《楊業傳》。據《宋史》記載,楊業的家鄉 是并州(并音兵)太原,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他自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畋音田)」,二十歲從軍,「以驍勇聞」,「屢立戰功,所向克捷」, 人稱「楊無敵」。

楊業大約出生於公元921年,他少年成長的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戰亂動蕩的時期,史書上稱為五代十國。由唐朝結束到宋朝建立,亦即公元907年至960 年,五、六十年間,軍閥割據混戰,有野心、有實力的地方藩鎮不時擁兵叛變,爭奪帝位,所以政權更替頻繁,有所謂五、六十年間有「九姓十五君」統治中原的說 法。而事實上不止此數。每次政權更替,總有一場戰亂浩劫,生靈塗炭。然而這個戰亂動蕩的歲月,卻是豪傑武將大顯身手、叱風雲的時代。

楊業出生不久,公元923年,割據并州太原的晉王李存勖(音郁),憑藉雄厚兵力,擊敗五代第一個王朝梁朝皇帝朱友貞,取得中原政權,建立五代第二個政權後 唐。李存勖手下猛將如雲,例如李嗣源,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石敬瑭的部屬劉知遠,劉知遠的部屬郭威等人,後來都憑藉兵權稱皇稱帝。

楊業二十歲參軍,當時已經是五代第三個王朝後晉的初年。後晉的開國皇帝是石敬瑭,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聲名狼籍的皇帝。他原本是後唐莊宗李嗣源的女婿,莊宗派 他鎮守并州太原,官職是河東節度使。莊宗駕崩,養子李從珂(音柯)擁有強大兵力,取得帝位,石敬瑭不服,認為丈人的帝位,應由女婿承繼,但他自知兵力不及 李從珂,於是向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借兵爭奪帝位。石敬瑭答應事成之後,將北方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並且尊稱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所謂 十六州,即今日北京市、河北省北部以及山西省北部的十六個行政區,其中以幽州、雲州地位最眾要,幽州又稱燕京(燕音煙)即今日北京市,雲州即今日的山西省 大同市,都是守衛中原北疆的戰略重鎮。後來宋朝人將這片失地稱為「燕雲十六州」。 楊家將 (二)︰契丹崛起

契丹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游牧民族,自從南北朝時期,已經活動於燕山山脈以北的山丘草原,即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市、河北省承德市一帶。有一條大河流經這裏,稱為「西拉木倫」,蒙古語「西拉」是黃色,「木倫」是大河,亦即黃色大河,漢文典籍稱之為「潢水」,這是契丹人最神聖的母親河。潢水的下游稱為遼河,向東流入遼寧省,再折向南,最終流入渤海。歷史上的「遼東」「遼西」「遼陽」「遼寧」都因遼河而得名。 契丹人長期以來部落分立,各自為政,未有形成統一政權,隋唐時期,由於契丹靠近中原的幽州,隋唐政府都對契旦各部落酋長實行羈麋(音機微)政策,賞賜官職,開通關市,使這些契丹首領臣服朝廷,受幽州的都護府約束,一些勇猛的契丹人甚至成為僱傭兵,加入唐朝軍隊,例如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李光弼,便是契丹人。 公元755年,唐朝爆發安史之亂之後,黃河以北藩鎮割據,朝廷對於邊疆部族的管轄,已經鞭長莫及,北方各部族開始展開草原的霸權爭奪,契丹人亦邁開爭霸的步閥。受先,是結束各自為政的現狀,建立統一的號令,壯大足以向外征伐的實力。這需要有謀略、有魄力的民族英雄。這位契丹的民族英雄是耶律阿保機。 楊家將 (三)︰建立大遼

公元九三六年,後唐駙馬兼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向契丹首領耶律德光借兵,與小舅李從珂爭奪帝位,答允事成之後,割讓幽、雲等北方十六州,亦即宋朝人所稱的 「燕雲十六州」以酬謝契丹,並且向契丹稱臣納貢,尊稱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九三七年一月,石敬瑭在契丹騎兵協助下,擊敗後唐末帝李從珂,奪 取統治中原的帝位,建立歷史上所稱的後晉政權。後晉天福七年,即公元九四二年六月中,石敬瑭病死,石敬瑭雖有五子,但有四子早死(說法不同,據舊五代史晉 宗室傳,石敬瑭有重英、重信、重乂、重進、重杲、重睿等子,但重杲未命名己夭折,其後追封、賜名。又新五代史謂石敬瑭有七子),唯一的皇子石重睿年幼。石 敬瑭在位期間,各地將領叛變事件不斷,契丹又對中原虎視眈眈,以禁軍將領景延廣為首的文臣武將,認為國家需要年長君主,於是擁立石敬瑭的侄子齊王石重貴為 帝,史書上稱為「少帝」或者「出帝」。

少 帝石重貴登位時二十六歲,年輕有為,他曾經協助石敬瑭領兵征伐,後晉建立之後,又出任開封府尹、太原府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要職,深得人心。石重貴繼位 之後,希望擺脫契丹控制,於是接受宰相景延廣的建議,拒絕向契丹稱臣,卻因此激怒契丹首領耶律德光,兩國關係惡化。天福九年正月契丹開始入侵後晉,三年間 雙方互有勝負。耶律德光採用離間計策,以冊立「兒皇帝」為餌,引誘後晉將領背叛少帝,開運三年十二月,亦即946年年初,後晉將領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先後向契丹投降,契丹騎兵進入開封城,少帝石重貴投降。景延廣自殺,少帝被押送北上,成為契丹奴僕。

耶 律德光佔據開封之後,認為入主中原已成定局,於是在半個月後的正月初一(九四七年一月二十五日),在開封舉行登基大典,接受契丹以及中原百官朝賀,並且改 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元年。契丹稱為「大遼」,或者其後史書稱為「遼朝」、「遼國」,由這時開始。據懂得契丹語的學者考據,「遼」是鐵的意思。

契 丹人佔領開封之後,由於欠缺長遠政治視野,只知眼前利益,經常掠奪中原漢人財物、糧食,稱為「打草穀」,並且奸淫婦女,殺害良民,引致中原各地漢人反抗不 斷,天氣又逐漸炎熱,不少契丹人染上疫症,於是耶律德光被迫於四月初離開開封汴梁,引軍北返。大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九四七年五月十五日),德光北上途 中,在河北欒城縣一處稱為「殺胡林」的地方病死。契丹人試圖統治中原的慾望受到挫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