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设计:
◆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2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史实,梳理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的基本线索;
2. 采用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3. 通过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知道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
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内容与标准:
1.侵略与反抗(5课时)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 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 近代化的探索(4课时)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课时)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 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 艰难曲折。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课时)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课时)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
6. 经济和社会生活(2课时)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7.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2课时)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校情、学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校本习材;
(2)练习,在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布置分层作业;
(3)网络,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
(4)文献,利用相关文献资料,查找、提炼有效信息。
2、实施手段
学案导学:分解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情预设导学案;课前学生预学;课中师生探究解疑,课后拓展运用提升。
3、学习方法
问题驱动: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持续探究热情。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增强合作意识,提升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师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阐释疑难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A、课堂表现:包括预习情况、答问情况、讨论情况、探究情况;
B、练习检测: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纠错情况、单元检测成绩、试卷分析情况等;
C、考试成绩:模块考试成绩;
2、评价标准(满分100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80及以上为优秀)
A、课堂表现,满分20分;
B、练习检测,满分20分;
C、考试成绩满分60分;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总分达到60分者为合格,综合素质评定为B等,为优秀,综合素质评定为A等,未合格者需补学补考。
80分以上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