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联写作方法与练习

对联写作方法与练习

来源:爱站旅游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五)

——对联常识2014.02.10

一 对仗的要求

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 1.字数相等

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2.句式一致

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 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如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题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联: 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烟树色; 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清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下联都是“一二,一四,四三”式。(细分“一四”可作“一二二”,“四三”可作“二二一二”。)

几十字、数百上千字的长联,都应当做到上下联句式一致。(有时自对例外。)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1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上下联词性完全相同的对联不少。如清杨昌浚题西湖湖心亭联: 新 水 影 摇 双 槛 碧;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旧 山 光 映 四 围 青。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

五 溪 秋 水 为 君 清 数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介词 代词 形容词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第四讲)。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对应,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此类推。

仍以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为例,看其语法结构,大致情况如下:

2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 └─┬─┘ └──┬──┘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五 溪 秋 水 为 君 清。 └─┬─┘ └─┬─┘ └──┬──┘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介宾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好”与“秋”虽然词性不同,但是“好山”与“秋水”都是偏正结构,同类结构相对。“留客住”与“为君清”虽然结构类别不同,但是大致对应。上下联是主语“好山”对主语“秋水”,定语“一县”对定语“五溪”,主语部分对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对谓语部分。 又如于右任赠蒋经国联:

计 利 当 计 天 下 利; └─┬─┘ └─┬─┘ └──┬──┘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求 名 应 求 万 世 名。 └─┬─┘ └─┬─┘ └──┬──┘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此联上下联语法结构完全相同,自然是结构相应的。 5.平仄相对

这是对字音声调的要求,使对联念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具有一种音乐美。

汉字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仄,通“侧”,就是不平的意思。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声是平声,后二声是仄声。

诗词和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铿锵,在语句里就要讲究平仄声的适当搭配。如果一长串的平声字或仄声字,声调像敲木鱼似的,势必显得单调乏味。对仗,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如果平仄声完全相同,平对平,仄对仄,也会显得单调乏味,因此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不重要或次要处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处(如节奏点所在和句末停顿处)平仄要合乎规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3

有些对联,平仄完全相对。如清顾鼎臣题联: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少对联,平仄基本相对,少数或个别字平仄不对。如福建永定县高陂桥联: 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

两句都是一、三字平仄未对,其余平仄完全相对。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即上联脚必须仄声,下联脚必须平声。这是对联的铁则,不得违反。(个别对联上联脚平声,下联脚仄声,不是正格。)这样,一开一合,一抑一扬,从声韵上使对联达到完整的境地,成为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对立统一体,让读者读完感到有长长的余音余味。这是千百年来积淀成的审美惯性。如果违反,上联脚平声而下联脚仄声,人们看来一般总会觉得别扭或者压抑;如果两联脚同是仄声或是平声,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人们会觉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两句,而不像对联,给人以颇大的遗憾。 随着时代的前进,语言的发展,现代双音词、多音词的增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对联,要求句中的字像格律诗词那样,处处讲究平仄,有时已不可能,但是联脚的字,上仄下平,应该做到。半联几个分句,句尾字,也应力求做到平仄相对。如果能够在句中、句末、联脚都能做到平仄相对,合乎规定,当然最好。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除“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重一轻,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内容相关有三种情况:

(1)内容相近,相互配合。如吉林龙潭山公园联: 龙峰疏柳笼烟暖; 潭水劲松锁月寒。

“峰”与“水”,“柳”与“松”,上昼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现龙潭公园的特色。 (2)内容相反,对比映衬。如张焜自题修身联: 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

“狂言少”与“乱梦多”正相反,两相对比,更说明节酒、清心的重要。 (3)意思连贯而下,不可中断。如集句联: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4

上联语意不完整,直贯下联,显出题旨,表明立大志。 对联内容不相关,短联如: 新年台上演戏; 暑假水边钓鱼。

此联只能说是对偶句,上下联内容不相干。 中联如:

焦点,热点,重点,点点皆关国计民生; 足球,篮球,排球,球球都赛水平风格。 此联上下联内容虽有一点关联,但是相距较远。 又如某省的重奖征联(出句征对):

东迎华岳,西接昆仑,南望祁连,北通大漠。越丝绸古道,溯汉武雄风。襟欧亚,射天狼,到此何妨同斟御酒。

尧法昊天,舜承禅让,禹治水患,汤撤鸟罗。显燮理嘉猷,施庙堂铁腕。念台澎,除硕鼠,清时正好共品龙芽。

下联虽然立意严正,措词典雅,但是内容与上联相距远,与征联主旨无涉,被拔为获奖者第一名值得商榷。

上下联内容如果轻重悬殊,即使词语能对仗,也不合乎对联的要求。如: 万仞高峰惊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一雄伟,一柔弱,严重失调,不能相对。

5

对联小练习

.

1、东湖波纹细, 2. 镜台山上悬日月, 3.残雪梅中尽,

4.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5、柳丝系落日, 6、夕阳无限好, 7、几多风雨心难老, 8、千年修炼, 9、万里旅途, 10、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11、话题式: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12、组合式: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 宦游西蜀 烟尘誓扫还金阙 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 派开南宋 更入清风明月 高吟铁马铜驼

13、调整式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1、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6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青史千秋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① 对联: ② 对联: 2、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

对联:

3、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 4、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然后用对联形式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

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

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奥林匹克男子110米栏领奖台的中国人,并因此被载入史册。决赛中,从始自终一路领先的刘翔将对手拉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奥运水平的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

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栏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一向来被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身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功。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7

对联练习答案

1、东湖波纹细(西园花气浓)(南山树色深) 2、镜台山上悬日月(如意塔下镇妖邪)(官井洋中浮乾坤)(白鹤岭前挂虹霓) (桃源洞里藏神仙)

3、残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4、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 锁住三峡无数峰(蓝轩客)

5、出句:柳丝系落日 对句:芳草接暮鸦 归燕剪流霞 6、夕阳无限好,晚霞分外明。

7、几多风雨心难老,无限情意手犹牵。 8、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9、万里旅途,绝无半点负心。

10、对联: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把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的考点结合起来。做这种对联题,首先要求把主要信息筛选出来并加以概括,然后用对联形式加以组织。参考答案: 香港欢送金牌选手;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11、对联: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种话题式题型只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而其他方面都不加限制,这就为考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舞台,人人得以展个性,显才情,见灵气。 参考答案:

勤学——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立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12、对联: 这种题型和相关的文学常识、语言连贯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性较高。要正确把这些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先要判断对联所写的是谁。把陆游的生平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诗句和提供的短语相对照,可知对联写的是陆游。然后根据语言连贯及对联上联和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特点,加以组合。答案为: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13、下联调整为: 这种题型既测试了对联的相关知识,也测试了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考生首先要对这五个句子的外部顺序进行调整,即调整为: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其次,上联“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为顶针修辞格,故下联也应作如下调整: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最后,根据对联的特点,进一步调整为: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2、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3、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4、上海刘翔勇“跨”雅典好手;世界体坛劲刮中国旋风。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