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卿 涉 刮 2.解释加点的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4)但当涉猎 (5)孰若孤 (6)及鲁肃过寻阳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 今义: 博士:古义: 今义:
(2)但当涉猎 但:古义: 今义: (3)蒙乃始就学 就:古义: 今义: (4)见往事耳 耳:古义: 今义: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C.自以为/大有所益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D.及/鲁肃过寻阳。岂 孰 遂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他是著名的
到 、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 。
(朝代)的
(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 (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
(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 , !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 》《 》《礼》《 》等书。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6.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五、阅读理解7.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见往事耳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及鲁肃过寻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鲁肃为什么主动与吕蒙“结友”?
(4)文中侧面写吕蒙的句子是哪一句?表现了吕蒙的什么变化?(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8.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
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②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博览群籍B.以《易》为宗C.忽于眠中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凡三往,乃见虽不能察,必以情皆朝于齐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六、解答题
9.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让你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多读书,可以让你变得聪明,变得有智慧……下面是某校七至九年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以及同学们对读书的看法,请你回答问题。【材料一】读书现状调查表
七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1.5小时27.8%
1.2小时35.8%
0.5小时45.6%
八年级
九年级
【材料二】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1)分析上面的表格,你得出的结论是:
(2)请你针对以上同学们的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 ②向同学提建议: 。
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卿 qīng 涉 shè 刮 guā 【考点】13:注音.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答案:
qīng; qǐ; shè;shú; guā; suì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研究儒家经典 (4)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5)孰若孤 谁
(6)及鲁肃过寻阳 到,等到 【考点】D4:文言实词.
【分析】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1)句意为:您现在当权掌管事物。当涂:当道,当权。(2)句意为:吕蒙用军队中事物多来推脱。辞:推托。
(3)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博士:研究儒家经典。(4)句意为: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5)句意为:谁像我?孰:谁。
(6)句意为:等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答案:
(1)当道,当权(2)推托
岂 qǐ 孰 shú 遂 suì
(3)研究儒家经典(4)粗略地阅读(5)谁(6)到,等到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 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 孤单、孤儿
博士: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但:古义: 只 今义: 转折连词
(3)蒙乃始就学 就:古义: 开始从事 今义: 表示顺承的连词 (4)见往事耳 耳:古义: 表示语气的助词 今义: 耳朵 。【考点】D2:古今异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解答时需要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回顾所学完成作答。
【解答】(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儿。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3)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就:古义:开始从事;今义:表示顺承的连词。(4)了解历史罢了。耳:古义:表示语气的助词;今义:耳朵。答案:
(1)古义: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儿。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3)古义:开始从事;今义:表示顺承的连词。(4)古义:表示语气的助词;今义:耳朵。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C.自以为/大有所益【考点】DC:朗读节奏划分.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D.及/鲁肃过寻阳。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解答】A.蒙/辞以军中多务;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这是一部 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 北宋 (朝代)的 司马光 ,他是著名的 政治家 、 史学家 。
(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 卿今者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 诗 》《 书 》《礼》《 春秋 》等书。【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解答】本题考查文章作者、出处及内容的把握。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北宋(朝代)的司马光,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但当涉猎。
(4)《孙权劝学》并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答案:
(1)资治通鉴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北宋 司马光 政治家 史学家(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5)诗 书 春秋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6.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的必需。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吗?(1)请你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2)请你写出三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或典故。【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韦编三绝 开卷有益 十年寒窗 汉书下酒(注意“韦编”的书写)五、阅读理解7.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见往事耳 历史 ②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③及鲁肃过寻阳 经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鲁肃为什么主动与吕蒙“结友”?
(4)文中侧面写吕蒙的句子是哪一句?表现了吕蒙的什么变化?(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②句意为: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更:重新;③句意为: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经过。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孤:我;岂:难道;治经:研究经书;为:成为;句子翻译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官吗?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句子翻译为: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吕蒙的变化很大,说明吕蒙学有所成,这样看来,鲁肃与他结为朋友,是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是因为他有爱才之心。
(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文章篇幅短小,其中对吕蒙的侧面描写,即为鲁肃赞美他的那一句,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的赞叹,可以看出吕蒙的变化很大,说明学习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可知本文以吕蒙学习并有所成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或者从学习在任何时候都能起作用,学习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来谈启示皆可。
答案:(1)①历史②重新③经过
(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②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5)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8.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②日月广明之道 B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乃博览群籍B.以《易》为宗C.忽于眠中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凡三往,乃见虽不能察,必以情皆朝于齐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考点】D4:文言实词;D5:文言虚词;DG:文言文阅读综合.【分析】课文译文: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做梦的时候在朗诵。
【解答】(1)本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及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次遇到意思即可。第①题根据上文的表述,从时间关系上推断可知选A。
第②题考查的是“道”的一般意义,即“道理”,这一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似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A项第一个“乃”是就;第二个“乃”是才。B项第一个“以”指把;第二个“以”指按照。C项第一个“于”指在;第二个“于”指向。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
(3)本题考查对理解句子的辨析能力。做此类题,要把握重点词语的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翻译。句中的“众坐”意为“在座的人”,不能译为“众人坐着”,所以A、B项不正确。句中“呓”的意思是“说梦话”,所以D项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答案:(1)①A;②B(2)D(3)C
(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六、解答题
9.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让你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多读书,可以让你变得聪明,变得有智慧……下面是某校七至九年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以及同学们对读书的看法,请你回答问题。【材料一】读书现状调查表
七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材料二】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1)分析上面的表格,你得出的结论是: 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请你针对以上同学们的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1.5小时27.8%
1.2小时35.8%
0.5小时45.6%
八年级
九年级
①向校长提建议: 校长你好,我们学校可以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 ②向同学提建议: 同学们,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有兴趣的书籍入手 。【考点】C7:材料阅读.
【分析】材料一为读书现状的调查表。材料二为三位同学在读书中存在的问题。【解答】(1)本题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作答此类问题,需要联系表格的题目,分析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如果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据此可得出结论:
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建议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建议内容要具体,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可向校长提出建议是学校可以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可向同学提出建议为从自己的感兴趣的书籍入手。答案:
(1)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校长你好,我们学校可以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同学们,读书要有所选择,可以从自己有兴趣的书籍入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