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员“四信”教育时效性分析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四信”教育是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是当前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党员,四信
当代中国来正处于非常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特殊矛盾和任务,这些复杂的变化,从根本上引起了人们的行为、心态、价值观、思考方式等众多方面的重大改变。人们的关系发生重新分配,生活方式有所调整,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人们的心态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社会冲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显现,日积月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刺激与挑战。青年人更是走在思想的最前沿。高校是青年的聚集地,自然成为当代社会思想工作与改革的核心区和重点区。从现今大学生最突出的表现来看,“四信”观念的淡泊日渐明显,而“四信”是当今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四信”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新任务,是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要求。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的,加强大学生“四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而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等“四信”教育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四信”教育的任务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公信力。通过四信教育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党员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果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领导人都曾提出过当代青年的培养要求。从“四有”新人到“四个新一代”,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党人的共同信念,是当前全党全中国奋斗的共同目标,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走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国家维护统一、实现富强。信仰是对信念更高级别的诠释,我们要把个人的信仰与国家民族的信仰融合,对社会主义事业前途抱有必胜的信心。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相互信任才能提升到信心、信念、信仰的层次,完成民族振兴与国家的富强大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四信”教育的成效都体现青年人才的身上,对他们的全面培养能使加速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的先锋,构建和谐校园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平台,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四信”教育。
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将理想信念放在大学生“四信”教育首位
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看,加强“四信”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积极份子,思想较活跃,加之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政治信念还不够成熟,大学校园中的集中学习与生活使其较易受到周围环境与人群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他们建立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当今部分人心存对社会主义的困惑与迷惘。不少青年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与热情,但对此过程中的暴露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当前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注重个人感受,自我意识强,面对现今社会环境的开放及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自我发展和追求自身价值实现意识强烈,全局观念淡漠,团队意识差,对群众利益、集体荣誉漠不关心,使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严重的挑战。人生价值的总体趋向是积极进取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一方面就国家民族而言,没有理想信念将失去向心力,无法发展,更谈不上实现共产主义。另一方面就个人而言,没有理想信念将会盲目乐观,很容易满足,很难在人生成功和个人发展上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成就。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会激励人民正视坎坷,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当各种利益发生对抗时,能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克服艰难险阻,立于不败之地。
三、构建多维校园文化平台,在践行中实现对大学生“四信”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彰显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要体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成果。因此,构建多维校园文化平台推进大学生党员四信教育工作,首先要发挥党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中,借鉴外部优秀成果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切实转变自身角色,变换角度,引导大学生党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提高学生党员理论修养和党性教育的同时,实现多途径的提升工作实效,同时也更大程度的发挥教育辐射力度。
结合五、四、七一等重大历史节点,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平台,在党员队伍中评选优秀代表,通过开展“党员勤工岗”、“党员示范寝室”、“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树立先进党员形象,彰显党员人格力量,以点带面,形成党员辐射教育。以党建带团建,通过开展“升旗仪式”、“主题团日”、“团校团课”等活动,把四信教育融入团支部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领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双向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及网络资源,通过论坛、QQ 群、飞信、微博、微信等手段,采用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方式抓好网络阵地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国梦,切实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由此可见,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四信”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任务。加强“四信”教育,就高校而言,首先务必在思想认知上把提高思想形态与构建稳定理论平台有机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提高青年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及道德修养,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把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信念。在实现教
育成果的过程中要把加强思想引导、心态改变与实践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拓展“四信”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坚持以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使他们的思想意识真正转化为社会实践,自觉地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
课题:“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一般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党员“四信”教育途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