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来源:爱站旅游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小知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运用朗读对话进行教学突破,历来是老师们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本课红头与青头间的对话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课上我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再分角色朗读,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朋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将青头的话再三指导,使得学生感受到青头的话是句句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话语的力量。

2.在教学的结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红头遭遇困难时,是青头给予了帮助与鼓励,那青头凭借什么才能做到这些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和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读到:红头高兴得流下来眼泪:“谢谢你……”我问学生:“它还会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我用法国的一个谚语“人生无友,犹如生命中没有太阳”结束了本节课。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而“复习”这一环节,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上节课所学的新词:“蟋蟀、旅行、草堆、拼命、细嚼、消化、喷嚏、笑眯眯”,让学生在会读的同时,用这几个词语串联复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复述课文大意,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青头鼓励红头的话,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一一找出来,进行比较,重点朗读感悟。这一点不足之处在以后教学中需要注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