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成长规律,只求短期效益。这种浮躁病无疑为中国白酒业雪上加霜,进一步导致政策限制、舆论限制,并让无数品牌深受其害。 二、五粮液 — 白酒业一抹亮彩 正是在这样一种行业环境中,来自四川宜宾的五粮液,却连续10年稳居中国酒类企业规模效益之冠,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成为中国酒业的巨擘、领袖。 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酒都宜宾市,其前身为50年代初由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销售为主要产业,同时生产经营精密塑胶制品、大中小高精尖注射和冲压模具现代制造产业,以及生物工程为发展产业,药业工业、印刷业、电子器件产业、物流运输和相关的服务业等产业的多元化现代型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占地7平方公里,现有职工20000余人,从九五期间到2004年,公司创下了销售收入平均增长40%的神奇速度,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主导产品五粮液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外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数年来“五粮液”品牌连续在中国白酒制造业和食品行业“最有价值品牌”中排位第一,2004年其品牌价值达306.82亿元。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再度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唯一两度获得国家级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那么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何种方式在如此不利于自己主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又经过了哪些曲折呢? 三、广种薄收
有郎就嫁 养虎为患 1、 有郎就嫁,五粮液品牌严重透支 1994年,福建邵武糖酒副食品公司携百万现金入川,与五粮液联姻推出“闽台春”酒,拉开了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序幕。至2002年五粮液家族已延伸出五粮春、五粮醇、五福液、金六福、六和醇、蜀粮春、铁哥们、干一杯、四海春、京酒、浏阳河、圣酒、友酒、火爆酒、
老作坊、东方龙、岁岁乐、宜寿酒、亚洲液、川酒王、国玉春、送福液、六百岁等百余个品牌,200多种规格的新产品,创造了年销售70亿元的辉煌业绩,并取代茅台,成为中国白酒之王。这百余个品牌绝大多数处于成长期,都需要“五粮液”这个母品牌的形象支持。“五粮液”已经不胜其累,品牌资产被严重透支。五粮液延伸出的百余个品牌,价格主要集中在30- 80元之间,产品风格、个性和消费者群体没有什么差异,大量同质产品挤在相同的市场空间,难免“济济一堂,同室操戈”。某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在某酒店负责采购的经理曾经在同一天内接待了11为五粮液系列酒的推销员,而且个个不同酒名,令人难辨真假。 五粮液的品牌延伸是一味向下延伸。从一百多元的五粮春,到几十元的五粮醇,在到几元钱的东方龙,让人已经弄不清楚五粮液到底是何种档次酒。五粮液的品牌延伸执行的是品牌卖断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品牌特许经营。但五粮液并没有完全按照特许经营的模式运作,而是奉行了有郎就嫁的策略,五粮液提出的条件是支付50万- 20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似乎
并不在乎受许方的实际经营能力。据2002年10月21日《重庆经济报》报道,五粮液集团又将自己的品牌卖给了做汽车的长安集团,诞生了“长安星”酒。 2、 五粮液品牌延伸的后果 五粮液的品牌买断策略的成功,不仅拉开了中国白酒业OEM战国时代的序幕,也给五粮液带来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个是买牌者另起炉灶,另一个是竞争者群起模仿。 (1)养虎为患 美国市场学家罗格.贝克说:最危险是特许经营就是自己的授权对象拥有了属于他的品牌,并成长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五粮液采用是特许经营式的品牌买断策略,授权对象可以在其产品上使用五粮液这个总品牌(以公司名的方式),但同时授权对象还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如金六福、京酒的商标所有权都不属于五粮液,而是属于授权对象)。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是由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投资在京创办,他们是较早与五粮液进行品牌合作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外五粮液品牌和产品的支持下,金六福便由零做到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跻身中国白酒市场五强。目前,金六福公司手中已握有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包括十几家营销分公司、2000多家一二级代理商、600多名专业营销人员以及4000多名编制外的促销人员。已经长大的金六福已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福星酒,开始了自己的扩张道路。2001年最后一天,北京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出资3100余万元,收购了云天化旗下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55.97%的股份,成为“香格里拉.藏秘”酒的新主人,而且金六福
还在谋划新的扩张道路。 (2)竞争者仿效 五粮液的品牌延伸引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竞争者的仿效,这无疑加剧了白酒行业的竞争。据悉在白酒行业,茅台、泸洲老窖、剑南春、汾酒、种子酒、沱牌等上百个品牌都在品牌延伸,而这场品牌延伸热必将导致一场全国性的白酒市场危机。 四、剖析危机 把握机会 树立品牌观 1、 白酒业的危机与机遇 纵观白酒行业这几十年载,却也承认这个行业市场总规模一直下降、行业产销量下降、利润下滑、OEM品牌过度开发、白酒信誉感降低的危机。同时,这个行业也为五粮液等大企业带来了机会。全行业整体滑坡后开始复苏,市场总量稳定在400万吨左右,各档次白酒保持稳定消费量; 白酒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格局呈金字塔状,利润分配趋于垄断,在利润分配上,大中型企业仍主导着我国白酒市场,利税前20位企业占全行业利税总额的6l%,其中利润占全行业的94%;随着水井坊、国窖1573等高档酒的出现,中高档酒市场规模扩大,中、高档白酒将是获利主体;品牌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多数OEM品牌和地产品牌被整合,品牌进一步集中,形成“全国性名品+区域性名品”的市场格局,全国性名品集中为中、高档白酒;消费者品牌消费意识逐步提升,以“质量为基础,品牌为中心”的成熟市场形成;继广告战、终端战、渠道战、促销战、资本战之后,中国白酒市场竞争仍将是传
统几大名牌的“品牌战”; 消费者走向理性、成熟,忠诚型消费
者数量将大为增加,品牌竞争将从“知名度之争”升级为“忠诚度之争”;传统通路开始整合,规模增大,专业化加速。 2、 五粮液的6大品牌规划观 五粮液经过对白酒业存在的危机和机会的细致分析后,提出6大品牌规划观。 一为整合观,即做强“五粮液”大品牌,缩减OEM品牌,清晰各档次分布,完成“全国性名牌+区域性名牌”的品牌布局。二为增值观,即坚持在产品质量基础上,清晰品牌文化内涵,整合传播,使品牌持续增值。以品牌文化创造忠实消费。三是高档观。高档观就是品牌开发应以中高档品牌为主,整体做强“五粮液代表高档酒”这一形象,并使各中高档品牌在消费者群体、品牌文化上差异明显,追求长线效益。四是背书观,也就是超越“五粮液”品名的产品含义,按背书品牌、企业品牌的方向,塑造“五粮液”,使其品牌带动面广、透支性强、塑造成本降低。五为全球观,即中国白酒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五粮液作为中国酒王,应全球寻找市场,做世界级品牌,从观念上彻底与国内竞品拉开档次。其六就是第一观:作为市场领导者,五粮液的品牌定位不可能是比附、挑战、收缩型的,而是求先、强硬、开放型的。同时,应肩负扩展整体市场容量的领导者重任,改善中国白酒形象。 五、挥泪斩马谡 重建品牌架构 OEM品牌的营销模式让五粮液迅速发挥了规模效应,构筑起了遍布全国的五粮液酒业大市场版图,造就了五粮春、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全国家喻户晓的名牌,但是也透支了品牌核心价值,埋下极大的市场隐患。 在2002
年12月18日的五粮液全国经销商大会上,五粮液宣布了2003年的营销政策,五粮液要挥泪斩马谡,重建品牌架构。而上述6大品牌规划观,直接表现在2003五粮液大力度的品牌结构调整上。 1、“1+9+8”的18名牌工程 “1+9+8”的18名牌工程是2003年末提出来的。其中“1”就是要将“五粮液”这个品牌做成世界名牌,并将五粮液分成四个消费层面:珍品五粮液系列、精品系列、豪华系列、饮用型系列;;即1个国际品牌——五粮液。将五粮液分成四个消费层面:珍品五粮液系列、精品系列、豪华系列、饮用型系列。 “9”即打造9个全国品牌,包括五粮春、五粮醇、金六福、浏阳河等家喻户晓的产品。这个“9”是连接五粮液塔基和塔顶五粮液之间的桥梁,即体现在品牌形象上,又体现在价格上,所谓形象决定价值;既然有价格上的支撑,那便有相对价格上的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吸引众多五粮液品牌商的一个原因。 “8”即打造8个区域性品牌,价格定位比全国性品牌低,大约在40元左右。8个区域品牌是五粮液贴近普通消费者的大众品牌,因为它们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部分。 2、“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 在2003年末的五粮液经销商大会上,五粮液集团又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 第一转变:厂商要从一般的产品生产、销售的经营方式转到以打造、培育名牌上来。品牌至上,名牌制胜,注重名牌的塑造与培养。 第二转变:厂商要从生产销售一般的低价位产品为主转到以生产销售中高价位的产品上来。集团老总明确指出,五粮液就是要满足高中
档次的消费需求。 第三转变:经销商经销产品要从一般意义上的批发、分销为主转到以抓终端、抓直销上来——这是五粮液在通路格局上的一次变革。 其中第一、第二转变,正是对五粮液品牌规划观中整合观、高档观、增值观的具体政策体现,而瘦身后的五粮液品牌架构,从原先的200多个品牌,调整为目前仅余的18个重点品牌,其削减力度之大,表现出五粮液调整品牌架构的坚定决心。 3、 品牌结构和内涵价植的调整 五粮液调整后的品牌结构,在消费档次上呈现出五粮清晰、收缩低档、发展中高档的倒梯形
式样。而且,各品牌不仅有规格档次的明确划分,更在内涵价值上进行了定位区分,实现了消费人群不同,内涵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六、以企业品牌带活产品品牌 1、 五粮液的品牌内涵—以企业品牌带活产品品牌 在中国名酒企业中,五粮液集团恐怕是唯一一个以企业形象展示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品牌,带动品牌家族的企业。无庸置疑,名酒五粮液是五粮液集团的最主要产品。在“五粮液”这个品名的内涵赋予上,到底是偏重于集团企业,还是偏重于产品本身,或者两者分开并重?五粮液集团经过仔细研究和思讨,最后选择了以以企业品牌带活产品品牌的方法。回望五粮液发展历程,五粮醇、五粮春、五粮液一帆风顺等副品牌;金六福、京酒、百年老店等独立品牌都曾借着五粮液的品牌实力,迅速取得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在市场上立稳脚跟。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五粮液的选择的合理性。 2、
具体的广告宣传实例 五粮液集团每年投入1.5亿~2亿以上,在央视做宣传五粮液的形象、历史、荣誉、品牌故事的广告。 例如:CCTV-1的19点报时。“用多大的媒体,做多大的市场”,五粮液连续多年的CCTV整点报时,不可不谓为白酒行业的大手笔。 2003年,五粮液通过央视招标,以1.2亿元再次获得全年的19点报时,而通过世邦精准的媒介策划,实际获得了中央台近2亿元的广告组合回报,为旗下多个产品建立了全国性的优势媒介资源。 再如: CCTV-2著名企业歌曲展播(MTV)。14首MTV基本都出自名家之手,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琅琅上口。 又如:CCTV-2五粮液企业故事系列短片。每集1分钟,介绍五粮液的历史、荣誉、品牌故事。每集1分钟,介绍五粮液的历史、荣誉、品牌故事。 七、与时俱进 独树一帜——现代进取的五粮液品牌形象 1、 行业新贵传统名酒同打“历史牌” 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白酒行业出现了种种怪现状:“文化掘墓派”喧嚣尘上,不重产品质量,不重技术更新,而是在品名、包装、历史典故上费尽苦心。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一句古诗、挖掘出来的一个陶罐、一点文物,都煞有介事的描述成为“酒文化”,都要跟自己的产品联系在一起.随之拍上一条广告,组织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可以欣然上市换取高价。 这种文化营销的实质不过是缺乏品牌根基的文化贴牌。不可否认,最初有一些产品因此高打高举,获得了暂时的市场追捧,而更多的跟进者则一无所获,甚至血本无归。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传统名酒,如茅台、剑南春、
古井贡等,也大张旗鼓地打起了“历史牌”,希望与后起的文化秀星们争夺“文化正宗”。你是明时坊,我是唐时酒;你是1000年,我是1500年;你是才子佳人,我就是宫廷御用。中国白酒的品牌形象,始终离不开历史传统、祖宗皇帝、玄儒道法,怎一个“旧”字了得。 2、 与时惧进—现代进取的五粮液 作为行业领导,五粮液虽然同样具有古老的酿酒历史,但其形象定位远远突破了这一思路局限。中国白酒形象,在当代年轻人心目中正变成“老土”、“过时”、“陈旧”的代名词,对于年轻族群的缺乏感召意味着未来的市场消费断层。五粮液明确指出: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五粮液的企业形象,应该是代表与时俱进的人类文明,继往开来,富有朝气。 这一形象定位,从观念上就拉开了与对手的档次,代表着全新的中国白酒形象。我们在企业文化、企业宣传以及日常的产品开发中,也始终贯彻着这一定位,尽量把产品往当代感拉,往年轻感拉,避免老气过时。事实表明,五粮液的企业形象,气势、胸怀、目光都更为远大,获得了中高档消费者普遍认同,找到了历史感与现代感之间的平衡点。在消费年龄上,五粮 液的消费者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而传统国酒茅台平均年龄则到了50岁以上。 八、众星托月 大象无形——特点鲜明的五粮液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是对五粮液品牌策略的具体传播执行。好的广告策略,表现在准确的创意概念、出众的创意文案、优秀的广告执行,以及精准的媒体投放上。 1、 广告创意更注重
创意概念 多年来,五粮液不仅努力通过广告提升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把广告作为阶段性手段,严格考察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市场环境中品牌所最需要的广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概念,使每一条广告都能激发需求、改变消费行为,达到最终销售效果。创意概念的重要性,远胜过创意表现。 1997年,秦池、孔府等鲁酒拉开了中国白酒的第一次“广告战”,勾兑酒概念很快流行,鲁酒来势汹汹,对浓香型鼻祖的川酒形成不小压力,恰逢其时五粮醇上市,如何定位?如何制造差异?如何超越鲁酒,形成市场亮点?通过调查分析,五粮液决定不走感性路线,而是采用了USP(产品独特卖点)策略,针对勾兑酒提出了技术性的全新概念——“粮食酒”,将白酒酿酒工艺拉回到消费者普遍接受的传统形象上。其后,“五粮酿成五粮醇”的电视广告一经传播,很快受到了市场认同,尤其是中老年人,普遍认为粮食酒才是好酒。借助该广告,五粮醇上市当年,在华南销量就超过了3000吨。 又如五粮春品牌开发,作为五粮液的衍生品,五粮春走位高端,格局较高,是五粮家族的核心成员。如何与五粮液相辅相成。既获得背书支持,又避免与五粮液形象重合,启动中高档白酒市场?我们当时考虑,五粮液雄浑大气,如伟男子,位居“中国酒王”,而五粮春,妩媚春韵,宛如“酒后”,是否可以走女性化形象?就此,提出了五粮春“名门之秀”这个颠覆性的品牌概念(在当时还没有白酒走女性路线,多标榜男性气质),并最终成就了脍炙人口的“五粮春——名门之秀”篇创意,
其唯美雅致的白酒女性化风格,开拓了白酒界眼光,成为中国广告的经典之作。 2000~2003年,制作的五粮液产品篇、五粮春杨丽萍篇、一帆风顺之艺术篇、熊猫酒、国宴酒、三杯爽、干一杯、尖庄、百家宴等广告,均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2、五粮液产品广告的特色 五粮液在其产品广告宣传上始终贯彻“内涵不具象、技术要突出、企业带产品”的原则。这种对品牌内涵的刻意模糊,完全是根据产品消费实际,实事求是的品牌考虑。 (1)五粮液自身不同于新开发白酒,有很强的特殊性。作为历史酒、政治酒、当代国酒,其多年来形成的内涵沉淀极其深厚,文化、文明、历史、社交、品格、风范、健康,任何一个定位方向(如同茅台定位于“健康绿色”一样),都反而可能具象该五粮液产品,削弱其内涵,破坏消费者的想象空间与情绪感受。 (2)作为最主流的高端公务用酒,五粮液实质上更需要窄众传播,其多年来的消费口碑是最好的传播渠道,不作大众型广告(辅之于持久的上层公关),更能够维持其神秘、高贵的窄众口碑,塑造韬光养晦的政治深意。 (3) 从品牌规划来看,以企业品牌涵盖产品品牌,五粮液产品可减少宣传量,而通过企业诸多的软性宣传方式获得品牌增值。 (4)不做形象广告,不等于不要形象。多年来,五粮液的产品技术革新,都以最快的速度广而告之,因为每一次产品变革,都牵动着消费者的最终利益,都是企业几亿甚至几十亿的重大决策,都应尽快、尽可能获得市场认可,深度引导忠诚消费。 如1999年五粮液三
重防伪篇,国内高档白酒的第一条防伪广告片,该广告使五粮液获得了经销商、消费者的巨大信任,在当年假酒报道引起国内白酒消费信任危机的环境中,销量不退反增。 2000年五粮液3M透视镜篇,首次提出了透视防伪概念,广告深入浅出的表现了该技术,
片子播出3个月,全国开始流行透视防伪,消费者主动学习并引以为乐,3M成为五粮液防伪代名词。 2003年,新包装PET五粮液上市,广告片“三心篇”表达了五粮液的质量观、服务观,理性、优美、尊贵,该片成功配合了五粮液第三次提价。 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虽然五粮液很少在屏幕露面,但通过五粮春、五粮神等诸多广告,却能感觉到它们背后五粮液王者的威严与矜持,而通过技术革新的历年广告,又深刻传达了成熟品牌“为消费者而生而长”的质量观,提升了五粮液现代、进步、创新、诚信的社会形象,有力的支撑了五粮液在特定群体心目中的上乘地位。 九、立意高远 口碑造势 多年来,五粮液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产品的公关活动,作为白酒品牌,常规的营销手段如高频次广告、大力度促销、买断终端进店等近年来已屡见不鲜,竞争激烈,效果日益减弱,而针对政府、媒体的高档次公关活动,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赢得领导人群,以高带低,以小搏大,维护品牌忠诚消费。因此,公关手段已经成为五粮液在品牌成熟阶段最为重要的对外传播方式。五粮液形象公关系统的建立,是对企业形象系统、品牌广告宣传系统的重
要补充,与之配合,形成五粮液品牌的整合传播结构。 针对五粮液特有的高层消费人群,在公关创意的活动策划上都尽量做到“高(职位地位高)、精(活动精彩精细)、尖(控制成本避免浪费)”三字。比如1998年五粮液杯名人网球邀请赛、1999年五粮液长城世纪跳、2003年钓鱼台大师桥牌赛,这些活动赢得了很多高层人士的青睐,社会反响极大,有些活动的影响力甚至长达数年之久,有力的塑造了五粮液在社会上及政府系统内的品牌声誉,培养、引导了老中青三代高档消费者。 思考题 1、 谈谈1994年-2002年间五粮液在品牌延伸的功与过。 2、 你如何看待五粮液以家族品牌带活产品品牌的做法? 3、 你有没有看过五粮液的广告?如果有,你认为五粮液的广告与其他白酒品牌的广告有何不同? 4、 五粮液是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你如何看待五粮液进军汽车行业的说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