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刘超)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班级文化建设故事(刘超)


我的班级文化建设

三角中学 刘超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使之内化、升华为信念和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我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前提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1、细心布置营造,让墙壁会“说话”

我们班教室正面和背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了名言条幅,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在教室的左后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国旗,让学生保持一颗爱国之心。教室进门右边墙壁上则是信息栏,内容包括版规班纪、操行和小组评分表、班委名单及职责等内容,教师靠走廊的内部墙壁上张贴班级奖状、同学们的才艺作品,包括作文、书法、绘画等,用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给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级的后方墙上墙上张贴了安全法制小贴士和名人名言,让同学们能够时刻牢记安全法制和感悟先人的智慧结晶。教室后方设有图书柜,书柜中的书籍由学生将自己家中很少再阅读的旧书拿到学校做好登记后与其他同学的书籍进行交换和交流,这样节约了阅读成本,也能够最经济地给予学生阅读的机会。

2、充分享用资源,让板报来培育人

好的黑板报能够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因此每期黑板报的设计我们也是煞费苦心,全体学生出主意,班干部们再综合,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保障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

标的方向发展。

1、要建立一个好的班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要大胆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及时制定了“值周班委责任制度”(每周设值周一人,具体负责当周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并建立了相关的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半期进行班级个人和小组从小组分和操行分方面进行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建设,而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

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灵魂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班级精神的培养一般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首先班主任在接受一个新班级时就要作统盘考虑,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班成员带有共性和主要习惯、性格、能力、觉悟等特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如班级的班规、班训),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成员的共识;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先锋和表率作用;再次要根据班级特点,概括出班级精神的特色,找到一个突破口,确定一个主攻点。

当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他们行动的动力。这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及积极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多数同学在教师和班级骨干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使部分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做到“依从”。接着,班主任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骨干的队伍就能从少数扩大到多数,从多数发展到全体,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

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班主任工作繁重而琐碎,以上所讲的仅仅是我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虚心学习,争取把班级管理的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