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图书馆开放使用的对比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国内外图书馆开放使用的对比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摘要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开放使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图书馆开放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 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 析了国内图书馆开放使用在体制、观念、管理、服务和开放度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开放使用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是为社会服务的,她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向前发展。 与国外图书馆相比较,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图书馆界的实际馆情 图书馆由传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逐渐向现代开放的状态过渡,从 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正演绎着这 一过程。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图书馆, 其全方位的开放使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全社会 的共识。但如何实施图书馆的开放使用,其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包 括了观念、意识、法律、资源、技术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具有 现实挑战性的系统工程。 1.国内外图书馆开放使用研究现状。著名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 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即①书是为了用的;②每位读者有 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的时间;⑤图书馆是一个生 长着的有机体 ,明确提 了信息平等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读者 至上、方便使用的图书馆本质,为图书馆开放使用提供了理论基 础。国外图书馆十分重视其开放使用,应用程度比较高。在美国,图 书馆的开放使用是全方位,包括了从人、管理、服务、建筑布局等各 个方面 ,特别是美国的所有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 。 在英国,一般的大学图书馆从建馆起就向社会开 4]。国外图书馆, 不论哪种类型,基本上都对社会公众实行开放,其资源、其服务都 是开放使用的。具体表现在不区别读者类型,不区别资源的类型和 归属关系,服务方式、手段和内容都是基于所有读者的。用开放的 管理理念和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保证图书馆开放使 用的实行。例如:美国堪萨斯大学图书馆的“流阅一体化”管理模 式,读者进人图书馆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也无需签名登记,馆藏 文献几乎全部开架阅览。馆内各种标示醒目、清晰,揭示馆藏,指导 阅读的宣传资料自由取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 。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图书馆的开放使用也成为国内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张 靖安等剖析了我国图书馆长期存在的种种封闭意识和现象并提出 了应备的开放意i只 。龚天力从观念、服务、形象i方面论述了冈书 馆的开 。陈俭提…的未来图书馆是开放的,包含向所有人开放、 场所的开放、信息内容和手段的开放以及观念的开 。在实践方 面,国内图书馆也逐步通过办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和区域性 的合作共建等途径加强图书馆的开放使用。辽宁省冈书馆通过建 立全国第一家模数式省级图书馆、联合开办流动图书站等办馆理 念的创新,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 切读者、满足读者的一切需要”的办馆思想 。成都理T大学图书馆 近年来通过“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运行,赢得了 读者的欢迎,到馆人数明显增加,收到了显著的效果・Oll1]。 2周内图书馆开放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国内图书馆在开 放使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 仍然制约着图书馆的开放使用:①体制上,我国目前图书馆事业管理 体制是多元等级结构,各系统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系 统本身也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国家对整个图书馆系统难于 作出统一的计划与协调,导致重复建设,特别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今 天,仍然}n现文献在数字化时图书馆间出现的重复劳动,数据库的重 复建设或利用率低等;②开放程度上,目前图书馆远未达到被社会各 界广泛利用的程度,有些图书馆只为特定读者服务,不向社会开放; 有些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其服务半径很小。基本上只为所在地区的 一部分入服务,读者数量有限。③观念上,表现为办馆思想仍然趋于 保守、不开放或开放程度较低,即使在单一馆的服务上仍然表现为以 管理为核心,读者服从于管理,藏书种类、文种的分离、书刊的分离、 纸质与电子文献的分离、藏书与读者的分离、读者使用权限的分离、 借阅的分离、内外读者的分离等现象均体现了以藏为主的传统封闭 意识;④管理上,表现为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大多数馆仍然实行着 传统的借阅流程,把读者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割裂为查询(咨询)、阅 览、流通等,即使广泛采用了全开架的管理方式,但还没有从根本上 打破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种种禁锢;⑤服务上,表现为服务功能的单一 性,被动性,缺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主动式的服务工作,尤其在 输送信息、传递情报,进行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所发挥的服 务作用还远远不够。 3.开放使用的对策。 f1)图书馆全面开放使用的观念更新。“开放使用”是图书馆建 设发展的基本原理所决定,同时也是时代赋予现代图书馆的神圣 职责;图书馆的开放使用是图=f;馆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 论点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非公共性图书馆(如高校系统、科研系 统、单位内部图书馆)开放服务管理的禁锏,对于各级各类图书馆 真正承担起保存和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知识信息、提高全民文化素 质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中国图书馆法”的确立和规 定图书馆的基本社会功能及其定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f2洛类型冈书馆的开放使用实践。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开放使用 管理既有现实的社会需要,又是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图书馆发展的 必然趋势;另一力‘面,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开放使用管理无论是在开放 对象、开放领域、开放程度,还是在开放使用的服务方式、运行管理机 制等方面也存在着现实的差别和矛盾。因此,针对中外不同社会制 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不同隶属关系、不 同投入渠道、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领域、不同技术条件的国内外 图书馆,研究各自环境和条件的开放使用管理的可行『生及运行模式, 分析、总结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推行开放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 盾,进而研究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图书馆开放使用政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阐 圈 摘要关键字数字化图书馆 图书馆文化嘲I 信息网络环境 曰 临沂师范学 图书馆 郭洪岩 在信息社会,知识信息 数量急剧增长,内容庞杂,载体多种多样,人们要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困难。传统 图书馆解决这些矛盾的能力已日渐微弱,而数字图书馆则显示了它在这方面的巨大优势。图书馆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 定了图书馆的发展,网络的介入极大地刺激了图书馆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 数字化图书馆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过来,指通过计 刚(DLI)以及DL1的二期计划,IBM公司发出的“IBM数字图书 算机可识别的…0’和…l’这两个数字位的组合,表现万物的各种存 馆”的倡议,为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推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 在方式。对于数字图书馆这样一个正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新生事 电于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尤 物,追求一个科学完整而又公认的定义是不可能。因此我也只是 其是中国数字图书馆T程,国家教育部CALLS计划等工程的实 从某种角度加以描述,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有着纸质图书馆外观和 施,加速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步伐。数字图书馆在新世纪将 感受的图书馆。但在这里资料都已经被数字化并储存起来,而且 与传统罔书馆并存互补,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能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被本地和远程用户存取,还能通过复杂和一 体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的电子服务。 数字图书馆有其明确的社会信息——文化教育机构,因此图 #馆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也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含义。“图书”二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 字是指内部文化,其建筑形式“馆”是它的外部文化,那么什么是 是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虽然每个个体的数字图书馆有相对独立的 I 书馆文化?图书馆文化是指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文化积累, 存储空间、数字文献、专业人员队伍,但是都不能脱离其他数字图 一个南图书馆人共同培养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和行 馆群体而单独存在,必须与其他数字图书馆共同发展和繁荣。 为规范的总称。不同时期的图书馆有不尽相同的网书馆文化,而 总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有四项特点:①信息资源数字化,即传统图 每一个个体图#馆又在图书馆大文化下有其各自的不同。 书馆馆藏的数字化、电子}i_{版物、网络数字资源;②信息传递网络 在我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图书馆正经历着由 化,即通过计算机网络 把分散在各地的网络资源有效地连接起 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来,超越了时空的约束,使用户能够在网络所及的任何时候、任何 立,极大地震动着以公益事业为特性的图书馆,对图书馆事业原 地点,以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③信息资源共享,即人们 有的生存方式、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lr巨大的影响 随着计 可以借助网络,实现那 存储在世界各地的数字资源共享,④信 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泛应用于信息存 、处理与 息提供知识化,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不只是信息,还能够提供附加 传播,文献开发与利用,网书馆的一T:作内容、藏书体系,服务方式 值更高的知识以及“知识导航”服务。 和手段、人才结构等都发生 深刻变化,尤其是数字 书馆的发 2O世纪9O年代以后,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数字 展意味着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大转型,这些变化 断注入新 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蓬勃发展,而最重要的是,南各国政府支持的 的理念,使图书馆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数字图书馆的试验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开展理论研究。尤其是 网络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远 美国在1994年开始的南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NSF)、国家宇航局 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图书馆,当然亦在受到影响之列,且 (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ARPA)投资的数字罔书馆先导计 因图书馆对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敏感,网络环境对图书 — — — — — — — —址.— — — — — — — — — — — — —址.— L.址 —址.—址..址 —址.— — — — — — — — — — — — — — — — — — f3)网书馆开放使用。面向21世纪,在现代信息、网络和开放环 用的创新研究对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 境下, 书馆的开放使用已成为了我围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借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雪 【2】蔡菲.现代化图书馆“开放”谈【J】.图书馆论坛,2002(6)  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馆情,根据 注释: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现代知识和信息的特征,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 【络技术条件,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全开放环境下罔书馆网 【3]张辰、美日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诸形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2) 络化、虚拟化、个性化、社会化、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和全天候服 【4】周亢美.英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新发展【J】_图书馆杂志,1996(4) 5】方勇.图书馆开放式服务方式源流分析【J】_图书情报通讯,2003(1) 务特征为主要内容,对图书馆开放使用的理论、实现模式和运行体 【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务。图 【7】陈俭.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态势【J】_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3(3) 8】龚天力.论图书馆开放【J】_津图学刊。2003(4) 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信息系统,开放公共信息供公民使,LfI是其重 【9】于鸣镝.办一流馆,写一流书【J】_图书馆学刊。2004(6) 要的社会功能,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1 O】李勇.全面开放化,服务一体化【J】_中国地质教育。2003(1) 【6】张靖安,袁放建.图书馆开放意识研 J】.图书馆学研究,2003(7) 国网书馆正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型时期, 【1 1】叶艳鸣.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其实践【J】.成都理 开放使用的研究支持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我国阁书馆缩小与 工大学学报,2003(3) calojlmI孕喇ut漕du.cn 国外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而, 书馆开放使 蠢作者邮箱i(责编:兰欣l 兰2006 11理论版■囫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