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 【适用专业】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是中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的结构、拆装方法、维修工艺,会使用各种拆装所需的常用工具、专用工具;能对汽车底盘制动系统进行安全、规范的拆装、维修,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动手能力。
1.2设计思路
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任务中的工作能力,着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塑造。课程设置的主要是依据“实际生产内容”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生产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形成理论知识的构架,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构建是根据具体的生产任务来摄取,并融合了相关制动系统性能标准对知识、技能的强化。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的结构;会使用各种常用工具和专用工具;掌握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的拆卸、维修、安装工艺;能对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的工作液、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和更换。
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检查与更换制动液。 2)能熟练检查和调整制动踏板。 3)能熟练检查和调整驻车制动器。 4)能熟练检查和更换制动蹄、制动鼓。 5)能熟练检查和更换制动摩擦快、制动盘。 6)能熟练检修制动跑偏。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项目 名称 知识和技能要求 学习活动设计 1.观看汽车行车制动系统的类型图片; 2.分组检查制动液的品质、液面高度; 3.分组检查制动管路,并排除制动管路中的空气; 4. 分组添加和更换制动液 1.观看液压制动系统组成部件的图片; 2.分组检查制动踏板的位置; 参考 学时 项目一 1.了解汽车行车制动系统的类型; 2.能正确地检查制动液的品质、液面高度; 制动液3.能正确地检查制动管路,并排除制动的检查管路中的空气; 与更换 4.能正确地添加和更换制动液 10 项目二 制动踏板位置的检查和调整 1.熟练识别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件; 2.能正确地检查制动踏板的位置; 3.能正确地对制动系统进行泄漏检查; 4.能正确地检查制动管路中空气的留存10 情况 项目三 驻车制动器的检查与调整 制动蹄、制动鼓的检查与更换 1.掌握驻车制动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驻车制动器的类型; 3.能正确地使用工具和设备; 4.能安全规范地检查和调整驻车制动器 项目四 1.掌握鼓式制动器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制动蹄、制动鼓的分类; 3.能正确地使用工具、量具和设备; 4.能安全规范地检查和更换制动鼓、制动蹄片 项目五 1.掌握钳盘式制动器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制动摩2.掌握制动摩擦片、制动盘的分类及选擦块、用; 制动盘3.能正确地使用工具、量具和设备; 的检查4.能安全规范地检查和更换制动盘、制与更换 动摩擦片 1.掌握引起不同形式跑偏的故障原因; 2.掌握制动跑偏的检修方法; 3.能使用制动测试台对故障车辆进行制制动跑动性能测试,独立分析测试结果,确定故偏故障障类型; 的检修 4.能正确使用工具、仪器及设备 项目六 3.分组对制动系统进行泄漏检查; 4.分组检查制动管路中空气的留存情况 5. 讨论、评价检查过程 1.观看驻车制动器组成、类型的图片和工作原理的动画; 2.分组安全规范地检查和调整驻车制动器 3.讨论、评价检查过程 1.观看鼓式制动器制动系统组成、分类的图片和工作原理的动画; 2.分组安全规范地检查和更换制动鼓、制动蹄片; 3.讨论、评价检查、更换过程 1.观看钳盘式制动器制动系统组成、分类的图片和工作原理的动画; 2.分组安全规范地检查和更换制动盘、制动摩擦片; 3.讨论、评价检查、更换过程 1.讨论引起不同形式跑偏的故障原因; 2.分组使用制动测试台对故障车辆进行制动性能测试,独立分析测试结果,确定故障类型; 3. 讨论、评价测试、分析过程 6 10 10 10 合计学时 56 4. 教学活动设计
以教学项目二、三、六为例说明。
教学项目二 制动踏板位置的检查和调整
4.1项目内容
专业知识:制动踏板的高度、自由行程、工作行程、制动踏板的位置与制动效果的关系、制
动系统的泄露与磨损、对制动踏板位置的影响、制动管路中空气的留存对制动踏板位置的影响
实践内容:制动踏板位置的检查与调整
4.2项目要求
(1)能够熟识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件; (2)能够正确地检查制动踏板的位置; (3)能够正确地对制动系统进行泄漏检查; (4)正确地检查制动管路中空气的留存情况; (5)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 (6)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7)具有协调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8)学生分组操作,进行安全、规范的拆装、测量,全面贯彻5S现场管理; (9)撰写实习心得,总结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10)能进行准确、有效的沟通。
4.3教学资源要求 4.3.1师资队伍
由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需具备本专业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或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
4.3.2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
主要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配置表
项目名称:教学项目四首次保养 序号 实习场所名称 设备序号 1 设备名称 数量 4 工位数 设备 功能 用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实训 用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过程中资料的查找 用于实训车辆的举升 用于座椅、转向盘、变速器操纵杆等的防护 用于汽车发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清洁与防护 用于翼子板、前保险杠备注 实训轿车 4 2 维修手册 4 4 1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实训中心 3 举升机 防护“五件套” 4 4 4 4 4 5 6 抹布、手套 4 磁力护裙 4 的防护 7 8 9 10 11 12 棉纱 接油容器 漏斗 手电筒 钢直尺 8㎜扳手 4 4 4 4 4 4 用于清洁 用于储存制动液 用于导流制动液 用于照明 用于测量踏板高度 用于拧松排油螺栓 注:此表按24人配置,每工位6名学生。 作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见表3)
表3 工作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表
教学项目 任务 任务分解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任务一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任务实施 (1)清洁工位、车辆进入工位 (2)安装防护“五件套” (3)支撑发动机舱盖、粘贴磁力护裙 1.任务准备 制动踏板位置的检查和调整 任务二 检查制动踏板的位置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释放残余真空度 (2)测量制动踏板高度、自由行程、工作行程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任务三 制动系统的泄漏检查、储油罐中液面高度检查和制动灯开关的磨损检查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制动系统的泄漏检查 (2)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检查 (3)制动灯开关的磨损检查 12 12 2 课时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任务四 调整与排空 2.任务实施 (1)调整制动踏板高度调整螺母 (2)制动系统排空 合计 38 12 4.5项目考核
表4-3 项目考核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 项目名称:制动踏板位置的检查和调整 项目得分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信息、佐证) 自我 评价 0.1 (1)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2)按时完成学习及工作任务。 (3)工作积极主动、勤学好问。 (4)能独立完成此项任务。 (1)能收集制动踏板高度的相关资料。 (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 (3)具有准确、有效的沟通能力。 (1)制定自己的检修方案,且设计合理。 (2)在检修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3)对教学管理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类型的创新。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教学项目三 驻车制动器的检查与调整
4.1项目内容
专业知识:驻车制动器的作用、类型、组成、工作原理
实践内容:检查驻车制动器、拆装驻车制动器、调整驻车制动器
4.2项目要求
(1)能够熟识驻车制动器的类型、组成; (2)能够理解驻车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3)能够正确检查和调整驻车制动器; (4)能够正确地使用工具和设备;
(1)教师上课记录(点名册、成绩记载簿、教学日记) (2)小组评价记录(工作页) (1)理论知识:卷面或项目技术总结作为考核依据 (2)专业技能:完成一项典型维修作业(工作是否规范,以维修手册为依据) (1)制定的方案合理、新颖。 (2)改进后检修的方法更简单、实用。 (3)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组 学校 评价 评价 0.2 企业 评价 权重0.7 0.0.0.(5)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 (6)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7)具有协调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8)学生分组操作,进行安全、规范的拆装、测量,全面贯彻5S现场管理; (9)撰写实习心得,总结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10)能进行准确、有效的沟通。
4.3教学资源要求 4.3.1师资队伍
由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需具备本专业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或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
4.3.2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
主要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配置表
项目名称:教学项目四首次保养 序号 实习场所名称 设备序号 1 设备名称 数量 4 工位数 设备 功能 用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实训 用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过程中资料的查找 用于实训车辆的举升 用于座椅、转向盘、变速器操纵杆等的防护 用于汽车发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清洁与防护 用于翼子板、前保险杠的防护 用于拆装 备注 实训轿车 4 2 维修手册 4 4 3 1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实训中心 4 举升机 防护“五件套” 4 4 4 4 5 抹布、手套 4 4 6 7 磁力护裙 组合工具 注:此表按24人配置,每工位6名学生。 作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见表3)
表3 工作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表
教学项目 任务 任务分解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清洁工位、车辆进入工位 任务一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安装防护“五件套” (3)拉紧驻车制动器,并将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挡位置,自动变速器置于P挡位置。 (4)支撑发动机舱盖、粘贴磁力护裙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检查驻车制动器拉绳软轴 驻车制动器的检查与调整 任务二 检查驻车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 (2)检查车轮制动器复位的性能 (3)检查驻车制动器棘爪的锁止性能 (4)检查按钮性能和解除锁止性能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任务三 检查驻车制动器开关 2.任务实施 (1)识读驻车制动器指示灯 (2)找出驻车制动器指示灯开关 (3)检查驻车制动器指示灯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任务四 调整驻车制动器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调整驻车制动器 (2)清洁现场、清理工具 12 12 12 2 课时 合计 38 4.5项目考核
表4-3 项目考核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 项目名称:驻车制动器的检查与调整 项目得分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信息、佐证) 自我 评价 0.1 (1)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2)按时完成学习及工作任务。 (3)工作积极主动、勤学好问。 (4)能独立完成此项任务。 (1)能收集驻车制动器的相关资料。 (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 (3)具有准确、有效的沟通能力。 (1)制定自己的检修方案,且设计合理。 (2)在检修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3)对教学管理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类型的创新。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教学项目六 制动跑偏故障的检修
4.1项目内容
专业知识:ABS的类型与组成、ABS基本工作原理、ABS各元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
实践内容:用诊断仪读取ABS故障码、排除ABS系统故障并清除故障码
4.2项目要求
(1)能够熟识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组成、作用和发展;
(2)掌握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各元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和它们的主要作用; (3)能够使用汽车诊断仪读取和清除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故障码; (4)能够正确检查轮速传感器,必要的时候进行清洁或更换;
(1)教师上课记录(点名册、成绩记载簿、教学日记) (2)小组评价记录(工作页) (1)理论知识:卷面或项目技术总结作为考核依据 (2)专业技能:完成一项典型维修作业(工作是否规范,以维修手册为依据) (1)制定的方案合理、新颖。 (2)改进后检修的方法更简单、实用。 (3)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组 学校 评价 评价 0.2 企业 评价 权重0.7 0.0.0.(5)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 (6)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7)具有协调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8)学生分组操作,进行安全、规范的拆装、测量,全面贯彻5S现场管理; (9)撰写实习心得,总结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10)能进行准确、有效的沟通。
4.3教学资源要求 4.3.1师资队伍
由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需具备本专业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或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
4.3.2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
主要实习场所及教学设备配置表
项目名称:教学项目四首次保养 序号 实习场所名称 设备序号 1 设备名称 数量 4 工位数 设备 功能 用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实训 用于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过程中资料的查找 用于实训车辆的举升 用于座椅、转向盘、变速器操纵杆等的防护 用于汽车发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清洁与防护 用于翼子板、前保险杠的防护 用于清洁 用于诊断故障 备注 实训轿车 4 2 维修手册 4 4 3 举升机 防护“五件套” 4 4 1 汽车底盘制动系统实训中心 4 4 4 5 抹布、手套 4 4 6 7 8 磁力护裙 棉纱 KT600诊断仪 4 4 4 4 10 11 手电筒 组合工具 用于照明 用于必要的拆装 注:此表按24人配置,每工位6名学生。 作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见表3)
表3 工作任务分解及课时分配表
教学项目 任务 任务分解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清洁工位、车辆进入工位 任务一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安装防护“五件套” (3)拉紧驻车制动器,并将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挡位置,自动变速器置于N挡位置 (4)支撑发动机舱盖、粘贴磁力护裙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2)技能准备 制动跑偏故障的检修 任务二 KT600诊断仪读取故障 2.任务实施 (1)按键、触摸笔的基本使用 (2)诊断接头、数据线的选择 (3)故障码的读取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任务三 检查轮速传感器插接器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拆下蓄电池负极连接线 (2)车辆举升,进行检查 1.任务准备 (1)知识准备 任务四 清洁、检查轮速传感器、检查ABS感应齿圈 (2)技能准备 2.任务实施 (1)拆下轮速传感器 (2)清洁、检查轮速传感器 (3)检查ABS感应齿圈 合计 38 12 12 12 2 课时 4.5项目考核
表4-3 项目考核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制动系统维修 项目名称:制动跑偏故障的检修 项目得分 评价方式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信息、佐证) 自我 评价 0.1 (1)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劳动纪律。 职业素质 (2)按时完成学习及工作任务。 (3)工作积极主动、勤学好问。 (4)能独立完成此项任务。 (1)能收集ABS的相关资料。 专业能力 (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的能力。 (3)具有准确、有效的沟通能力。 (1)教师上课记录(点名册、成绩记载簿、教学日记) (2)小组评价记录(工作页) (1)理论知识:卷面或项目技术总结作为考核依据 (2)专业技能:完成一项典型维修作业(工作是否规范,以维修手册为依据) 0.7 0.2 小组 学校 评价 评价 0.2 企业 评价 权重 得分小计 0.7 (1)制定自己的检修方案,且设计合理。 创新能力 (2)在检修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3)对教学管理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类型的创新。 指导教师 综合评价
(1)制定的方案合理、新颖。 (2)改进后检修的方法更简单、实用。 (3)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0.1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5.实施建议
5.1教材编写
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学习。 2)教材内容以贴近实际生产的理念为基础,结合现实维修企业的工作流程。 5.2教学建议
1)重点培养学生对汽车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
2)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思想。 5.3教学总结
1)考核可采用过程考核和技能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学生成绩评定,以最终考核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3)教学环节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挥。 5.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多媒体和汽车实物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充分结合。 2)充分利用丰田班的先进模式,改善教学资源和方法。
6.其他说明
本课程也可作为汽车运输类专业高等院校学生和企业技术工人学习和培训资料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