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巩固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产生淡蓝色火
焰 B.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S+O2=SO2
C.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 D.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1:1:1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3.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B. 空气中的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D. 空气中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会正确的实验观看方法十分重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
烟 B.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D.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
烟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二、多选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石蕊试液变红,因此CO2是酸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C.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因此,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 D. 运动员用力蹬地起跑,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镁带、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其相同点是( ) A. 都产生耀眼的白光 B. 都放出热量 C. 差不多上生成固体 D. 差不多上氧化反应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催化剂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酿酒用到的酒化酶是一种催化剂
B.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用MnO2催化高锰酸钾分解 C. 催化剂既能够是有机物,也能够是无机物 D. 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10.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
率 B. 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会改变 C.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
变 D. 催化剂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没有实际意义
1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 )
A.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能与水反应 C. 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D. 密度比空气的大
12.(多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不记得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速率慢 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 放出氧气总量不变
三、填空题
13.某同学仿照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显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步进入D中.
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
(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缘故是________ . (3)D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
(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 色,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 .
(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 .
14.现有氧气、氢气、硫酸、甲烷、锌、氧化镁、氧化铜、硝酸银八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有紫红色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_ . (2)燃烧后生成两种氧化物的反应:________ . (3)酸和氧化物的反应________ . (4)金属和盐发生的反应________ .
15.请在①氢气、②石墨、③干冰、④氦气、⑤氮气、⑥氧气几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能够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铅笔中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可供人呼吸的是________。
16.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③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④铜在氧气中加热:________ .
17.炼钢需要氧气,这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 ,医疗抢救、登山运动、潜水作业等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_
18.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差不多把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利用上面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你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为________ , 瓶内盛放的干燥剂为________。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 理由________;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 理由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9.依照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差不多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室还能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 。
A. 5 mL 5% 的过氧化氢溶
液 B. 5 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 5 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 5 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五、综合题
20.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假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那么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上述装置中的A和E组合后,还能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则F装置中应装入________;氧气应从________ (填“a”或“b”)进入F中。
21.下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纳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 ________
(2)在过滤时,若通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其缘故可能是(任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该操作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________。
(5)自然界中的水一样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柔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O2 故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正确;
D、由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的方程式:S+O2质
32 3
SO2 , 故错误;各物
SO2 ,
2 64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1:1:2,故错误. 答案:C.
【分析】依照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答案】D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依照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
3.【答案】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解答】解:A、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样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不是不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故错误;
B、空气中的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故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从稀有气体的性质去分析; B、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去分析;
C、从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去分析; D、从氧气不易溶于水,去分析.
4.【答案】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白烟产生.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和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B不符合题意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依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B依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C依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D依照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二、多选题 6.【答案】CD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CO2后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CO2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CO2不是酸,故A错误;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使用了催化剂,升高温度也能够加快反应的速率,故B错误;
C、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因此,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故C正确; D、运动员用力蹬地起跑,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依照酸、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定; B、依照阻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判定; C、依照产生声音的条件分析判定; D、依照力是物体间力的作用分析判定.
7.【答案】B,D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物质,放出热量,由化学方程式2Mg+O2它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 .
由上可见:它们都放出热量、差不多上化合反应、差不多上氧化反应、都生成氧化物等. 故答案为:BD
【分析】依照镁带、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的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8.【答案】AB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A、集气瓶中没有铺一层细沙或加入适量的水,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从而把集气瓶炸裂,装置不正确. B、集气瓶中没有水或显碱性的溶液,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向集气瓶外扩散,污染空气,装置不正确.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不污染环境,装置正确. 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装置正确. 故选AB.
【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融物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炸裂瓶底,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向集气瓶外扩散,污染空气,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不污染环境,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2MgO;硫粉在空气
中燃烧的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由
9.【答案】B,D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A、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故正确;
B、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需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错误;
C、任何物质都可能是不同反应的催化剂,故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BD.
【分析】A.依照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分析;
B.依照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需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析;
C.依照任何物质都可能是不同反应的催化剂分析; D.依照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改变分析.
10.【答案】AC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利用催化剂能够防止橡胶老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能够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1.【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错误; B、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①、④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
C、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性质,故C错误; D、通过实验可知,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依照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12.【答案】BD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解: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物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有的反应中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催化剂是减慢反应速度. 故选:BD.
【分析】依照催化剂的特点考虑本题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只能改变反应速度.
三、填空题
13.【答案】2H2O2
2H2O+O2↑;催化作用;白磷与氧气接触,同
时达到了着火点;CaCO3+2HCl=CaCl2+H2O+CO2↑;红;H2O+CO2=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解:(1)假如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H2O2
2H2O+O2↑;催化作用;
(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缘故是:白磷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了着火点,符合燃烧的条件;故答案为:白磷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了着火点 (3)实验室制取CO2 , 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
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红;H2O+CO2=H2CO3;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假如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假如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 , 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缘故是:白磷与氧气接触,同时达到了着火点,符合燃烧的条件;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4.【答案】CuO+H2Cu+H2O;CH4+2O2【考点】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解:(1)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紫红色固体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
(2)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差不多上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H2SO4═MgSO4+H2O;
(4)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故填:CuO+H2Cu+H2O;CH4+2O2
CO2+2H2O;MgO+H2SO4═M
gSO4+H2O;Zn+2AgNO3═Zn(NO3)2+2Ag.
CO2+2H2O;
(3)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
CO2+2H2O;MgO+
H2SO4═MgSO4+H2O;Zn+2AgNO3═Zn(NO3)2+2Ag
【分析】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紫红色固体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 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差不多上氧化物;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 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15.【答案】③ ;⑤ ;② ;⑥ 【考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能够作制冷剂的是③干冰;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⑤氮气;铅笔中含有的成分是②石墨;可供人呼吸的是⑥氧气。
【分析】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氢气可做燃料,能够充探空气球;氦气可做爱护气,能够充探空气球。
16.【答案】3Fe+2O2MgO;2Cu+O22CuO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①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O2g+O2
SO2; 2MgO.
Fe3O4;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③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条件是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④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了氧化铜,条件是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CuO; 故答为:①3Fe+2O2
Fe3O4;②S+O2
SO2;③2Mg+O2
2
MgO;④2Cu+O22CuO.
【分析】依照给出的反应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书写.
17.【答案】助燃;供给呼吸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炼钢需要氧气,这是因为氧气能助燃,医疗抢救、登山运动、潜水作业等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供呼吸;
Fe3O4;S+O2
SO2;2Mg+O2
2
故答案为:助燃;供给呼吸.
【分析】氧气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能供给呼吸.
18.【答案】2KClO3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考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解析】【解答】(1)A装置是固体和固体的反应装置,且需要加热,因此能够能够用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也能够用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采纳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采纳B装置,用F装置干燥,盛放浓硫酸,气体从a处进从b处出;(3)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采纳A装置,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装置能够采纳E装置。 【分析】关于实验室的差不多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然而能够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差不多知识点,注意细心。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集气瓶;长颈漏斗
(2)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3)AC;2KMnO4 (4)A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集气瓶 b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BC,检验二氧化碳差不多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A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MnO2+O2↑;
K2MnO4+MnO2+O2↑
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
O2↑ ;分解反应;a; 浓硫酸;A;加热两种固体制取气体;E;极易
(4)实验室还能够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A.5 mL 5% 的过氧化氢溶液.
故答案为:(1)集气瓶;长颈漏斗;(2)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3)AC;2KMnO4
K2MnO4+MnO2+O2↑;A.
【分析】(1)依照常见仪器的名称解答即可;
(2)依照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照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依照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验满; (3)依照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照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依照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反应式;
(4)除了二氧化锰能够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以外,还有硫酸铜溶液以及红砖粉能够作催化剂,据此解答即可.
五、综合题
20.【答案】(1)2H2O2 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
(2)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浓硫酸;a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依照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反应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假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那么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2)上述装置中的A和E组合后,还能用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则F装置中应装入浓硫酸;氧气应从a进入F中。
【分析】依照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分析,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则选择固固加
2H2O+O2↑;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
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1.【答案】(1)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2)滤纸破旧;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烧杯不洁净 (3)引流
(4)不能;加入肥皂水 (5)蒸馏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液体 ;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2)在过滤时,若通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其缘故可能是(任写两点) 滤纸破旧、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3)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该操作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其中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5) 沉降除掉水中大颗粒不溶物;过滤除掉水中小颗粒不溶物;蒸馏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得水为纯水,称为蒸馏水;吸附、过滤、蒸馏等三种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分析】依照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若滤液仍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旧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液烧杯不洁净等缘故;依照蒸馏可得到纯洁水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