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分卫生标准基本知识问答

部分卫生标准基本知识问答

来源:爱站旅游


部分卫生标准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是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2.什么是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3.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是制定标准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最佳效益,就是要发挥出标准的最佳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最佳秩序,则是指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发挥出最好的功能。

4.制定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①要从全局利益出发,认真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②充分满足使用要求;③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5.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

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⑧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⑨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⑩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6.《标准化法》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是什么?

企业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与标准化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生产,对产品检验要遵守统一的检验方法,要有统一的包装、运输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标准,企业就无法组织好生产,生产的产品也无法更快更好的进入市场,也就不可能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违反强制性标准的企业,还要受到处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信誉和产品的竞争能力,按标准化法规定,可以申请认证。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贸易管理制度。取得贸易合格认证的产品,就能得到用户的信赖。

7.我国各级标准分别由谁来制定?

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

8.食品国家卫生标准由哪个部门制定?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9 未制定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哪个部门可以对其制定地方卫生标准?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10.卫生标准共有多少项?

目前,卫生部已组织制定并批准各类卫生标准1800余项,现行有效的1169项,涉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化妆品、消毒、职业病诊断、放射性疾病诊断、地方病与寄生虫病以及传染病诊断和控制、临床检验、血液等领域。其中,国家标准(代号GB或GB/T)731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代号GBZ或GBZ/T)248项,卫生行业标准(代号WS或W/T)190项。

11.食品卫生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食品卫生标准是对涉及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要求、食物中毒的预防诊断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定的现行食品卫生标准有442项。其中国家标准424项,行业标准18项。包括食品中环境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的允许限量,食品添加剂以及营养相关要求等的基础标准;乳制品、肉制品、蛋制品、水产品、饮料等各类食品的产品卫生标准;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各类食品企业的卫生规范;理化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和方法等的方法标准以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等。

12.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最受关注的两项标准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是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最受关注的标准。

两项标准不仅是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同时,对于指导食品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中对26大类、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在各类加工食品中的使用范围、使用量都作了具体规定,各项指标均按照危险性评估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食品消费量数据而制定。凡是标准中未予规定的物质,均不得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凡标准中规定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物质,均不得超量和超范围使用。

13.消毒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消毒标准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及用具、疫源地的消毒以及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消毒效果及其检验、评价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制定的现行消毒国家标准有7项。包括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隐形眼镜护理液。一次性医疗用品等产品的卫生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标准;医院、疫源地消毒的卫生标准等。此外,卫生部还制定了《消毒技术规范》,含总则、消毒检验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四个部分。

14.血液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血液标准是对血液的采集、制备、临床应用过程及与血液安全相关的卫生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制定的现行血液标准

有3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

卫生部制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和《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203-2001)三项标准,对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安全输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各采供血机构在招募无偿献血者、采集、筛检、分离、储存运输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有了统一、严格的安全操作依据。环境卫生标准.

15.环境卫生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环境卫生标准是对生活环境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限值及相关技术行为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的现行环境卫生标准有165项。其中国家标准159项,行业标准6项。涉及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农村环境卫生、家用化学品等方面的卫生与安全要求。

主要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9670-199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等。

16.学校卫生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校卫生标准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心理、行为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各种因素做出的技术规定。学校卫生标准涉及的人群对象是0-18岁的儿童、青少年

和在校大学生。

卫生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制定的现行学校卫生标准有24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卫生行业标准8项。

目前学校卫生标准主要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学校建筑设计及儿童青少年设施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学校环境设施卫生要求。例如:《盲学校建筑设计卫生标准》(GB/T18741-2002)。

第二类:学校服务设施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饮设施卫生要求、餐饮质量要求、宿舍(公寓)卫生要求等。例如:《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WS103-l999)和《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100-1998)。

第三类: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青少年使用的各类产品的卫生标准。例如:《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和《中小学生教科书卫生标准》(GB/T17227-1998)。

第四类: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学习、体育活动、生产劳动限制的卫生标准,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例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第五类: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规范,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技术要求、疾病诊断标准、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等。例如:《儿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WS/T200-2001)。

第六类:健康教育规程,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例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GB/T18206-2000)。

17.职业卫生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职业卫生标准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对职业活动中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卫生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的现行职业卫生标准有161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85项,行业卫生标准74项。包括工业企业设计要求、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及采样规范、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以及多项基础标准和管理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了工业企业的选址与整体布局、防尘与防毒、防暑与防寒、防噪声和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辅助用室等方面的卫生要求。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业企业设计符合卫生要求,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职业危害,保障工人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该标准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依据和规范。企业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并且通过评价验收,企业投产后的职业危害控制就有了保证。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包含了我国所有职业卫生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其中包括330种化学物的339项接触限值,47类粉尘的70项接触限值,以及1类生物因素和9类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在该标准规定的容许浓度或强度下,劳动者即使每天8小时长时间、反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会产生急性或慢性的健康

损害。所以,该标准是职业危害控制的一项基本标准。

向劳动者发出职业危害警示是有效地预防职业危害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而且,职业危害警示还可以培养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自我防范意识。为此,卫生部组织制定并批准发布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该标准要求对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及产品的包装,必须设置警示标识。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对规范空气采样和保证有害物质的监测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18.职业病诊断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诊断标准是对职业病诊断过程中工作方法、诊断技术指标及技术行为做出的技术规定。

为配合2002年5月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根据新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完善了配套的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现行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已达95项,包括职业病基础标准、职业中毒诊断标准、尘肺病诊断标准、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诊断标准、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职业性眼病诊断标准、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诊断标准、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等。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它主要是因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

危害大,患病人数多,是导致劳动能力严重降低、致残和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早在1957年,卫生部就开始组织专家制定我国第一个矽肺病诊断标准,多年来经过不断的修订,形成目前较为完善的《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标准中规定了尘肺病的诊断原则、X射线分期,并提出了总的治疗原则。尘肺病患者获得诊断结果后,可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进行致残能力的鉴定,使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能根据统一的标准,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并为工伤职业病残疾等级评定提供了依据。

19.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放射性健康危害而对辐射照射限值、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制定的现行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有90项。其中国家标准35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48项,行业标准7项。包括电离辐射、核设施及其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性产品和仪表、放射防护器材和仪表、放射事故的卫生评价和医学应急等卫生标准。

住宅中氡所造成的照射是公众照射中颇为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卫生部制定的有关公众照射防护的标准中,很早就有关于住宅氡和建材放射性及其测量方法的标准《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GB/T16146-1995)、《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活性炭测量方法》(GB/T16143-l995等,为选用合格的建材、建造符合卫生标准的住宅提供了依据,为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20.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是对电离辐射所致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有关的管理措施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制定的现行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有35项。其中国家标准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2项,行业标准5项。包括放射性疾病诊断、治疗、远期效应医学随访、病因判断标准和剂量估算规范等方面。

标准中涉及的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及内照射导致的全身性疾病;电离辐射所致的放射性肺炎等器管和组织损伤;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以及各种放射复合伤等。

21.传染病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传染病标准是对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处理、预防控制、人群监测和实验室安全等相关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现行传染病标准有47项。其中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12项。涉及鼠疫、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35种原有法定传染病。目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两种新增法定传染病的相关卫生标准正在报批中。

22.地方病与寄生虫病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方病标准是对地方病诊断、病区划分、防治措施、地方病致病因素消除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寄生虫病标准是对寄生虫病诊断与处理、寄生虫控制和消灭等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制定的现行地方病卫生标准有3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卫生行业标准21项。涉及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重大地方病。

卫生部制定的现行寄生虫病国家标准有6项,涉及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疟疾、包虫病等法定传染病。

23.临床检验标准主要内容是什么?

临床检验标准是对临床实验室的检测活动、质量和安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出的技术规定。

卫生部制定的现行临床检验标准34项,包括常规临床检验项目标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标准以及参考测量程序(参考方法)、参考实验室和标准物质等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