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组织编写管理评审报告,批准重大纠正措施计划;
3.3 人资行政部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资料,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后的跟踪和验证工作;
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管理评审有关输入资料,并负责评审后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计划
4.1.1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通常在每年第四季度进行,可在内审后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如总经理提出可适当增加管理评审次数:
a) 公司组织机构、生产结构、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生产标准及顾客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三方审核或审核发现严重不符合项时;
f) 其他情况需要时。
4.1.3 人资行政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15天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 评审时间;
b) 评审目的;
c) 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参加评审部门及人员;
d) 评审依据;
e) 评审内容及各部门、现场应准备的评审资料。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以下内容:
a)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包括内审、第三方审核;
b) 顾客的反馈:包括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及顾客反馈的其他重要信息;
c) 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结果,过程和生产的质量趋势;
d)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包括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公司组织机构、生产结构、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等;还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完成情况;
f) 对生产、过程、体系的改进建议。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管理评审前3天,人资行政部发放经审批的管理评审计划;
4.3.2 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人资行政部负责评审资料的收集,然后交管理者代表确认;
4.4 管理评审的实施
4.4.1 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公司各部门、现场负责人及经批准的有关人员参加;
4.4.2 与会人员对评审输入的内容进行评审,对于现存或潜在的不符合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改进建议,确定责任部门或人员和整改时间要求;
4.4.3 总经理对评审内容作出评价结论,对评审后的改进行动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体系文件是否需要修改、质量方针目标是否适宜、过程业绩及生产质量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是否适当等,并提出改进要求;总之,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4.5 管理评审报告
4.5.1 会议结束后,由人资行政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至各有关部门、现场和人员;
4.5.2 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
a) 评审目的;
b) 评审日期及参加人员;
c) 评审内容及结论;
d) 需改进的问题和项目。
4.6 管理评审后的改进行动
4.6.1 人资行政部根据管理评审报告中需改进的问题和项目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发至有关责任部门或人员,责任部门或人员进行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并实施,具体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或《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6.2 人资行政部负责对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4.6.3 如果导至体系文件更改,人资行政部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 管理评审发生的相关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计划、会议记录、管理评审输入资料、管理评审报告等,由人资行政部按《记录控制程序》管理。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