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 版 物理 科 九 年级14.2 章(单元) 主备教师:骆长恒
课题 电是什么 1、 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 知道 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5、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法制渗透点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考点 易错点 目标1、2、3 目标2、3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学具 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羽一个、碎屑若干、气球两个、塑料棒一根。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课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一.导入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图13-1至图13-5,加深学生对电和我们生活的认识。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什么是电呢? 二.新课 板书课题: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 观察课本彩图,思考电的用途 积极思考回答 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电\"有初步认识 一、 摩擦起电 (2)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学生总结 (3) 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4) 教师归纳总结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 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5)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摩擦起电现象吗?请举例说 明。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做实验 回答实验情况,并归纳结论 思考回答 二、 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1)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几咱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绸学生分析、总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否相同? 结。 (2) 指导学生依据教材图13-7进行实验探究 (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并归纳实验结论。 (4) 教师归纳各小组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结论: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民荷不 同。 (5)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定和电茶间相互作 用规律。 同时演示\"迷你实验室\"的实验 (6)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并介绍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摩 擦起民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三、 验电器: (1) 提出问题: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构成的?怎学生总结 (1) 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 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 让学生观察实物、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提出问题。 (3)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4) 教师通过\"加油站\"介绍静电感应现象。 (5)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 猜想 动手实验、认真观察 思考归纳实验现象 阅读课本、明确概念、观察实验、加深认识。 思考 课 堂 小 结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作业作业1、2、3 内容 板书设计 一、电性 二、摩擦起电 电是什么 三、电荷、电荷间的作用 四、验电器及工作原理 教学 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