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1卷第2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o9年6月 江苏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黄润龙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预测了2010—2050年江苏人口数量、构成及变动趋 势,研究了江苏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险状态。如果未来生育、死亡率维持不变,江苏将面临严重的 人口老龄化。2025、2035年65岁老年人口将超过20%、3O%。江苏人口老龄化将分3个阶段。2ol0 年前是老年人口稳定增长阶段,2O40年后是稳定少变阶段,其间是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阶段。整个 21世纪江苏劳动力数量将出现稳定下降趋势,伴随着中老年劳动力先增后降现象。严重的老龄化 增加了社会保障的支出和江苏财政支出,进一步影响地区投资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社会保险;人口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70(2009)02-0034-05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出生、死亡和迁移作用的综 2004年7 206万增长了3.65%。江苏6o岁、65岁、 合结果,而出生、死亡和迁移又受社会经济文化、健 8o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l 151万、813万、138万 康等因素所制约。同时人口老龄化又影响人口的出 人,分别占总人口比例的15.5%、10.9%和1.9%(表 生、死亡和迁移,并对社会经济、文化健康事业产生 1)。江苏6o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突破l 150万人。 一系列的作用。从根本上讲,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 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南通、盐城和徐州市6o岁以上老 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客观 年人口都超过了120万,65岁以上、80岁以上老年 上反映了人类健康水平、医疗技术和社会文明的提 人口分别超过8o万、l3万人。而镇江、常州等地老 高,综合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富裕程度。然而,人口 年人口数量较少。 老龄化影响了社会投资、生产、流通、分配、就业、储 2.各地老年人口相对数量 蓄,并对社会经济构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多方 2005年l1月江苏女性65岁以上、8O岁以上老 面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对社会保障制度、医 年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11.6%、2.34%;分别高于男 疗制度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产生深远影响。 性相应比例10.1%、1.35%。以65岁以上人口比重 为例,江苏相对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分别在南通、 一、江苏省老年人口现状 扬州和泰州地区(15.2%、l2.1%、13.9%),都在中 2005年国家统计局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 部地区,这些地区计划生育开展相对偏早、偏好,经 江苏实际抽取了0.77%的样本,在省内各地区抽取 济相对苏南为差,年轻人外流严重,老年人口相对比 样本比例也是一样的。抽样调查样本与实际人口数 例高。苏北因出生率高而导致人口老龄化相对偏低 对比可见,经济发达的常州、苏州和无锡等地区抽取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8.94%一l1.2o%)。在经济 样本比例高,分别为0.95%、0.84%、0.80%,在比较 发达的苏州、无锡等地虽然65岁以上老人比例不 贫困的宿迁、连云港和淮安地区,抽取样本的比例仅 高,但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比例高,这说明苏南医疗 为0.68%、0.71%和0.73%。在下文中,首先按照各 卫生条件好,长寿老人比例高,而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区不同的权重进行复权,而后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落户,年轻的流动人口改善了人 和分析。 口年龄构成,降低了本地老年人口比例。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及其分布 3.2000 2005年各地老年人口变化 要了解江苏的未来,必须先弄清江苏的现状。 2005年l1月江苏65岁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 2005年l1月江苏13市常住人口总数为7469万,比 口分别高达10.86%、1.86%,比2000年五普时分别 收稿日期:2008-11-10 作者简介:黄润龙(1952一),男,江苏苏州人,教授,双硕士。从事人口分析和老年人12研究。 ・34・ 表1 2o略年11月江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注:将20O5年各地区实际人口与调查人IZl之比作为权重,对2005年1%抽样贾料进行复权汇总而得。 增加了2.02、0.51个百分点。2000—20o5年江苏60 岁以上常住人口从922万增长到1 127万,5年增长 了23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6万人。江苏6o岁以 上老年人口比重也由12.6%增长到15.5%,平均每 年增加0.6个百分点。在江苏各地老年人口增长最 比2000年预测情况更严重。2000年预测2olO年60 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1 216万、跏万 人,而据20O5年资料预测将是1390万、950万人,比5 年前预测结果分别多了近170万、130万(表2)。老年 人口系数同样如此,2O00年预测结果低于2005年的 快的是盐城、淮安和南京等地区,而苏州、常州等经 济发达地区,老年人口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预测。其原因可能是1995—20O5年问江苏经济快速 发展。导致迁入人口增加、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 亡率降低、妇女生育率降低、人们预期寿命提高,于是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增多,相对比例提高。 表2 2o05年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预测结果 二、2010~2050年江苏老年人口预测 了解未来人口数量及其构成,对于安排生活、组 织社会生产和消费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人口预测 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人口调查资料的优劣和人 们对未来妇女生育、死亡和迁移的把握程度。现在 人口预测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经济发展政 策问题。比如未来妇女的生育政策,未来劳动力需 求状态、未来人口迁移落户政策等。 1.基于200O、2005年数据江苏老年人口预测结 果的比较 人口增长速度不仅受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学 变量的影响,而且受国家人口政策、地方生育政策、 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和流动政策等影响。笔 者将重点放在江苏老年人口的预测方面,主要原因 是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未来老 龄人口的变化激烈,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强烈。 利用2005年l%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 注1 ̄005年是按照当年1%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其余是根 据2O05年资料预测的数值(表3,4、5同)。 2005~205O年江苏少年人口比例、劳动年龄人 口比例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尤其是2030年以后, 江苏少年人口比例稳定在10%及其以下,劳动年龄 人口比例下降到65%以下,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 预测(1)。结果表明,江苏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 ①预测方法是。将2005年各地区男女实际人口与调查男女人口之比作为权重,对2005年1%各地区男女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加权;其 次,利用2000年江苏省男女性死亡率制作男女性生命表,用平均生存人年数计算出男女性5年5岁组的尚存率,以此作为人口年龄移算法的基 础;再次,考虑2OO0年的江苏妇女生育构成不变,假设未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5的状态,出生人口性别比按照110计算;最后,推算新生 组(0—4岁)人iZl。同时将2oo5年各地区5岁组男女性人口按照男女性存活率推算后5年下一5岁年龄组人口数。并由此推算出江苏各地区各 年度分年龄别男女性人口数。 ・35・ 例增加到25%,甚至30%以上。按照目前趋势, 2005~2050年江苏60—64岁、65—79岁、8O岁以上 老年人口年均新增5万、7万、l0万人,即江苏未来 将由老龄化将向高龄化发展。 l98o年全世界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 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为5.9%,2000和2005年达到 6.9%、7.3%,即全世界进入了老龄化,而发达国家 老年人口系数由1980年l1.6%增长到2000年 14.0%。据联合国的预测I1J,2025、2050年全世界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分别上升到10.4%、16.4%, 尔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减缓,且要持续一个半 世纪。从绝对数而言,全世界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 人口在2l世纪开始便以每年900万的速度疾速增 长。2O50年全球60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 亿,届时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人。江 苏人口占全国的1/15,2050年江苏老年人口达到 2300多万。无论是2O00年,还是2O05年预测结果都 是如此。由于老年人口数量是根据现有人口和死亡 率推算出来的,计算结果相对准确。如果考虑到江苏 的净迁人人口,老年人口绝对数量还会有所上升。 2.2O2o年江苏各地区老年人口状况 江苏的人口老龄化和全国情况一样,具有老年 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欠平衡、女 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 特征。显然,人口老龄化将伴随江苏2l世纪始终, 但2030—2050年是江苏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高龄化将日益突出。 2020年江苏省60岁以上、65岁以上、8O岁以上 老年人口分别为1 917万、1 421万和270万人(表 3),其中南通、盐城和徐州分别为老年人口大市,6o 岁、65岁、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五普时有很大提高。 2020年江苏60岁以上、65岁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 表3 202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数量、比例与地区分布 6o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8o岁及以上 地区 人数/万人比例/%人数/万人比例/%人数/万人比例/% 南京 166.7 42.3 无锡 135.o 24.3 徐州205.4 22.1 常州 95.3 23.O 苏州 169.8 22.3 南通 229.o 32.6 连云港lO4.7 21.7 淮安 124.9 24.3 盐城 220.6 28.3 扬州 128.1 29.1 镇江 82.2 82.1 泰州 l39.o 30.7 宿迁 115.8 22.0 江苏 l916.5 25.4 ・36・ 121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5.4%、18.9%和3.6%, 到达21世纪初的老龄化国家的最高水平(20o4年日 本水平)。2020年以后,江苏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将 超出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情况。 加∞年在江苏省内,南通、泰州60岁以上老年人 口比例超过30%,而扬州非常接近3O%。而苏中3市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2%,8o岁以上高龄老年 人口比例超过或接近4%。人口流动量大的徐州、苏 州,生育率偏高的连云港、宿迁则老龄化程度仍偏低。 3.2040年江苏老年人1:7状态 2040年江苏6o岁以上老年人口从2020年的 1 917万人增长到2493万人,2o年老年人口增长近 1/4。徐州、盐城、南通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全部超 过30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7O万人。而8o 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20万人。 2040年江苏老年人口比重有了很大的变化,如 果不调整妇女生育率,江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 例将接近40%,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接近 8%,在镇江、常州和扬州等地6o岁以上、65岁以上 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将分别到达或接近50%,40%。 而南通、泰州8O岁以上人口比例接近20%。届时, 江苏将进人高龄化,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及由此产生 的问题是今日无法比拟和想象的。因此,生育政策、 迁移政策必须进行重大调整,鼓励妇女适当多生孩 子,同时鼓励外来人口迁移到江苏入户,以中和、稀 释冲淡人口老龄化程度。 三、江苏老年人口社会养老、 社会保险现状与问题 江苏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人 口老龄化对于江苏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对于全国老 龄化的研究有示范作用。 1.江苏社会养老保障及其发展趋势 (1)各年龄组人口的变化 按照预测,2010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 达到最大73.8%,同年劳动年龄人数最多达5600万 人,而后比重开始下降;2015年江苏常住人口达峰 值7631万人;2030年老年人12I比重超过25%;2045 年以后江苏少年儿童人口数大幅度减少,占总人口 的10%以下。 (2)江苏老年人口变化的3个阶段 近50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变化可分3 个阶段(表4)。2010年前是老年人口稳定增长阶 段,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平均增加不足30 万人,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增加不足0.4个百分点; 0210—2040年是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阶段,20世纪5o 一70年代峰值出生人口进入老龄,江苏65岁以上 险占支出水平的8o%及其以上。20世纪80年代到 老年人口每年增加3o万以上,老年比重每年以0.6 2l世纪初,我国离退休年金的年均增长速度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2040年以后是老年人口稳定 (21.5%)高于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15.2%)L 3I, 阶段,全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开始下降,老年 后者高于我国人均GDP增长的速度(13.9%)。其 人口比重少变。该研究结果与20oo年预测结果基 次,离退休年金增长率(21.5%)大致又是离退休人 本相同【2J,但是随着外来年轻流动人121的增加,老年 员年增长率(7.76%)的2.5倍,而我国离退休人员 人口数量虽有一定增加,但老年人口比重却被不断 年增长率大致是老年人口年增长率(3.25%)的2.5 地稀释,出现稳定现象。 倍,即离退休年金增长率大致是老年人口年增长率 表4江苏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的年变化 的6倍左右。老年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离退休 年度 年度 年金大致增长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从实现情况 l964—1982 O.10 9.5 201O一202O 0.64 47.0 来看,我国城市仍有不少老年人没有享受到社会保 l982一I99O 0.16 14.9 2∞0— ∞0 O.63 36.6 险。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农村最 l990—200o 0.20 19.6 209o一204o 0.66 26.8 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水平低,且仅在部分省市实 2000—2O05 0.42 32.2 2040—2050—0.01 —28.4 20晒一2D10 0.32 27.8 行。自l992年逐步开展社会养老保险以来,2002年 底全国农村覆盖率只有12.4%L 4l,2004年江苏为 (3)江苏劳动年龄人数变化 26.4%,仅占乡村老年人口的小部分,且包括很多地 未来5o年江苏劳动力数量下降、老龄化严重, 区采用老的政府无补贴储蓄型保险。 具体表现在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年轻劳动力比例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于社会养老资金的投入 下降。2005年江苏劳动力总数为4800万人,据预 还比较低,2003年我国基本养老基金支出为3 122.1 测江苏劳动力总量接着迅速下降,2050年为2490万 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53.9亿元,基本生育 人,接近目前劳动力的1/2。进一步分析表明,2o 一 保险基金支出为0.13亿元,“小口径”保障水平占我 2010年江苏劳动力大致以每年0.1%的速度下降(表 国当年GDP的5.1%,包括价格补贴、住宅投资在内 5),2010年以后劳动力就以1.2%~2.0%的年速下 的“大口径”保障水平占GDP的13.5%。而2000年 降。如果视l6~29岁为青年劳动力、30—39岁为壮 日本仅养老金支出就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12%,人 年劳动力、4o一49为中年劳动力、50—54岁女性和5o 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西欧和北欧,如瑞典、英国、德 一59岁男性的老年劳动力,2OO5年分别占29%、 国、丹麦和法国的社会保障支出都占国民生产总值 29%、25%和18%。预测表明青年劳动者比例在2050 的30%左右。2000年美国长期的保健、医疗保险、 年达到最低25%,634万;壮年劳动者比例在2O4O年 社会保险和医疗援助基金占GDP的6.8%L5J,健康 达到最低 %,人数在2Q5o年最低604万人;中年劳 和长期保健费用占GDP的2.6%【 。 动者比例在2O20年达到最低25%,人数在2O50年最 (2)江苏社会养老保险状况 低667万人;老年劳动力于20∞年达到最多1 068万 1993~20o1年江苏省离退休退职人数年均递增 人,比例达到最高为25%。2OO5年江苏劳动力平均年 5.1%;而在职职工人数年均递减4.6%;离退休、退 龄为37岁,2O20年迅速上升到39.5岁,而后3o年劳 职人员与在职职工比例,平均每年递增2.8个百分 动力平均年龄稳定在38 39岁之间。 点;全省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年均递增13.O%,离退 2.我国社会保险支出水平 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年均递增13.1%。由此可 (1)全国社会养老保险状况 见,江苏离退休人员保险福利费年递增最快,其次是 “小口径”保障水平指各类社会保险支出总和, 保险福利费总额,再次为全省离退休退职人数,而在 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其中养老保 职职工人数呈现下降趋势。 表5江苏省劳动年龄人口发展状况 注:老年劳动力指女性∞一54岁。男性50—59岁人口数。 ・37・ 据《江苏统计年鉴》(2007),2004年末江苏省离 退休职工为263.36万人,1980—2004年平均以每年 6.22%的速度增长;2004年末江苏城乡养老保险支 出为279.87亿元,离退休职工人均0.95万元,机关 事业单位人均1.74万元。2006年江苏养老金支出 414.8亿元,年均增加21.7%;加上失业保险、医疗 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支出,合计社会保险支 出501.8亿元。这些“小VI径”保障水平占2006年 江苏GDP的2.32%,或省财政支出的18.4%。同 时,我国5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 业保险)的综合缴费率为40.8%,其中企业负担 29.8%。与欧美22个工业化国家比较,企业负担仅 低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4国,高额的缴费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2005年l1月江苏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在被 调查的l6.7万人员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比 例最高(64%),其次是养老保险(40%),失业保险 (22%);其中男性参保比例略大于女性;国有企业和 国有控股企业参保比例最高(73% 87%),集体企 业次之(37%~77%),私营企业再次之(16%一 62%),个体工商户参保比例最低(3%一55%)。 四、对策建议 面对江苏迅速的人口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口的 社会养老保险压力很大。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在资金 筹集上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以 政策扶持”。2o06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基 本建立以制度规范为基础,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 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苏南、苏中、苏北分类指导的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省大部分地区到20l0 年力争基本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然而,苏北、 苏中很多地区,村办乡办企业大都已名存实亡,第 二、三产业不发达,税源少,财政收入少,难以对社会 养老保险进行补贴,而这些地区的农民生活困难恰 是最需要保障的;此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 贴的比例有待于确认。江苏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个 体经济好的地区出现储蓄型社会保障;集体经济好 的地区,企业补助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社会保险;个 体、集体经济都不是很好的地区,就等待国家的政策 和政府的补贴,社会保险碎片化现象严重。 1.加大政府对于社会保险的经济投入 我国“大口径”社会保障水平高,而“小口径”社 保水平低,原因是住宅投资、价格补贴水平过高,因 此应尽可能改“暗贴”为“明补”,让老百姓真正得到 实惠…1。养老保险事关百姓晚年生活。苏中、苏北 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运转困难,集体和政府补 ・38・ 助少,社会养老保险举步维艰。因此,作为政府部门 应该加大对于这些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农民共 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积极鼓励个人、集体经济对于社 会保险的投入。在德国、法国和日本,政府对于农村 社会保险的补助分别高达7O%、6o%和43%,而且 逐年呈现增长趋势。 2.采用市场机制,鼓励民间力量介入养老事业 积极发展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充分 调动社会、集体、家庭、子女、老人等多方面的力量,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方式,逐 步实现由家庭养老为主向居家养老为主的转化。 3.调整生育政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执行了严格的生 育政策,全省一胎比例高、二胎比例低,人口是控制 下去了,但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大量的外来人口 蜂拥而人,全省的人口资源环境格局没有得到改善, 反而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再过10—20年全 国劳动力资源都将可能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 要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根据国际经验,在发展中国 家,降低妇女生育率很难;但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要提高妇女生育率则更难。一代人的独生子女 政策,在江苏实际已经执行了近30年了,其负面效 应也越来越明显,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已成必然。 4.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转移、地区间转移势在 必行 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金的补助问题、失地农 民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方案、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移 支付问题,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问题等情况十 分复杂。江苏省人大应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立 法,政府应该出台全省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 施细则”和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政策,明确参加不同层 次养老保险下的政府补贴、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的 比例,明确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应的缴费比例。 参考文献: [1]罗淳.从老龄化到高度老龄化r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1. [2]黄佐l开,黄健元,陈龙真.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 响:基于江苏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市场与 人口分析,20o4(6):52-56. [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编辑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515—529. [4]周薇.人12I老龄化对我国老年保障制度的影响[J].河海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68-71. [5]徐晓俨.美国人口老龄化对公众规划的影响[J].国外医 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1):33-35. [6]陈奕平.美国老年人口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J].人口 学刊。2003(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