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 分值 B.二C.
得 分 评卷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电视剧《长征》,以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红军....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风雨历程。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作风和操守。
D.随着“武威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 通过这次地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学会了有关避震的知识和自救互救、团结互助,快速、高效、有序地疏散撤离避震。
B.那烟雨中的白水仙瀑,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C. 夏天的湖心岛,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为了防止校园踩踏事故不再发生,学校要健全预防拥挤踩踏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乡愁》《故乡》《春》《威尼斯商人》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B.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作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莎翁悲剧代表作有《麦克白》《哈姆雷特》等。
D.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6.名著阅读:(6分)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 的小说《 》。(2分)
(2)在这篇游记中讲述了主人公游历 、巨人国、 、慧骃国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奇异的幻境。(2分)
(3)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2分)
。 7.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 ,胜作一书生。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3) ,辞根散作九秋蓬。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5)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中“ , ”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6)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内心孤独的句子是 , 。
(7)考场上的你正在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只要你“ ”,相信成功就在眼前!(请用《曹刿论战》中的一个成语填空)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12分)
贫穷,不是她的烙印
她低着头,手指缠着衣角,看上去十分拘谨。穿的衣服明显不合体,小小地缚在身上,双肘的部位还粗糙地缝着两块颜色极不谐调的补丁。
这是河北省一个极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甚至连照明灯都刚刚接上不久。村民们只依靠山上零散的几颗枣树勉强维持着生存。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即使是温饱,亦是极难保障的。
看着面前一摞摞崭新的书本,女孩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希望的光。“阿姨,这些书和本子,都是给我的吗?”她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书本,语气中有怀疑。
“是的,全是给你的。喜欢吗?”我帮她理了理有些杂乱的头发,心中疼惜不已。 “真的?都是给我的?”她又问,眼中夹杂着不确定与期盼。 “当然,我们可以拉勾。”我伸出小指,对女孩微笑。
她怯生生地伸出手,将细瘦却已粗糙的指头跟我勾在一起。突然,灿烂的笑如菊花般盛开在她的脸上。这时,电视台的小张拿着话筒走过来,摄影师小罗也摆好了架势准备录像。
如晴好的天空突然飘过一大片乌云,女孩明媚的笑容顷刻黯然。她把书轻轻地放回原处,小小的身子开始慢慢后退。
“怎么了?没关系的,如果不会说,叔叔可以教你。”小张走过去拉她。 她继续往后退着,眼泪也一颗颗滴落下来。 我走上前问:“为什么伤心,可以跟阿姨说吗?” 女孩用袖子抹了一下眼睛,哽咽道:“阿姨,我不想上电视,别让他们拍我好吗?”她解释着,小脸急得通红,“我知道,我现在很穷,但是我保证,我一定努力学习。我不会穷一辈子的。”我的心倏地一疼。
小张的话筒缓缓落下,小罗也默默地将摄像机收了起来。 我将书本放到她手里:“孩子,其实你一点都不穷。回家去吧,好好读书,你的心愿一定会实现的。”她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儿。我知道,此刻她的内心,已有向上的力量在升腾。
车走出很远,尘土飞扬中,那个小小的影子仍站在原地。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这个仅仅12岁的女孩,教我们懂得了:贫穷,不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
8. 文中女孩在接受赠书的过程中,心情几起几落。请从文中找出能表明她心理变化的词语,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 )——( )—— 兴奋 ——( )—— 急切。
9.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我”对小女孩说:“孩子,其实你一点都不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 10.品味语言须从似无意处品出有意来。请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突然,灿烂的笑如菊花般盛开在她的脸上。
。 (2)小张的话筒缓缓落下,小罗也默默地将摄像机收了起来。
。 11.读书亦是学做人。除了小女孩教“我们”懂得的道理之外,你从“我们”的行为中又获得了什么启示呢?请用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30字左右。(3分)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13分)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 , ”。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13.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论据填在选文第③段空格上。( )(2分)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4.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 1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3分)
。 1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炼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3分)
得 分 评卷人 。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7.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今谓人曰( ) (4)何故(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 19.甲乙两文各论述了什么观点?试说说论证的思路。(3分)
。 20.【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为什么?(3分)
。 四、
得 分 评卷人 诗歌鉴赏(4分)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2分) 。 2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23.毕业晚会上,班长的发言刚刚开头就哽咽了,请你仿照同一句式续写两句话。(2分)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 , ;我们原想 , 。 24.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美好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氛,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1分)
。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3分)
活动主题: 。
活动目的: 。 活动方式: 。 (3)请你针对学校读书活动,给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2分)
给校长的建议: 。 给同学的建议: 。
六、作文(45分)
25.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45分)
(1)同学们,当你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
让你们记住许多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受益的哲理。这些在你们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丰盈着你们的年轻的生命。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2)沙漠玫瑰在等待着生命的甘露,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海伦·凯勒在等待着三天光明,静静的地坛在等待着轮椅上的史铁生……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等待中有对幸福的渴望,有对往事的追悔,有韶华空逝的伤感,有命运改变的转机,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请以“ 等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600 500 700 封线内不要答题
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 B 2. A 3. C 4. B 5. B 6.名著阅读:(6分)
(1)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2)小人国 飞岛国 (3)格列佛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敌国(不来夫斯古帝国)。 7.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宁为百夫长; (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吊影分为千里雁; (4)窈窕淑女;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一鼓作气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12分) 8.怀疑、期盼、黯然(或伤心)
9.小女孩虽然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她有决心、有自信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生活,所以,她在精神上拥有一笔可贵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其实一点都不穷”。
10.(1)这句话通过“如菊花般盛开”的生动比喻,刻画出小女孩在得到“我”确定的回答后抑不住欣喜的神情,贴切而又传神。
(2)这个句子通过“缓缓”、“默默”两个修饰词,拉长了小张、小罗的动作,也巧妙地反映出他们当时的懊悔、沉重之情,既符合情境,又给人以画面感。
11.涉及“尊重”之意,语言简洁而有深意即可。例:任何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哪怕她只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小女孩。)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6题。(13分)
12.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计2分。 13.D.计2分。
14.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1分,计3分。
15.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然后引用古语作道理论据,,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计3分。
16.答案不唯一。答案要点:影响1分,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论证,2分,计3分。
参考示例:从小打下的古诗文功底,提高了我写作水平,1分,如:我在作文中引用古诗文,语言简洁又有文采,作文多次在《校园周报》上发表。2分,计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17.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
(1)(祸患,灾难) (2)(这、这样) (3)(对……说) (4)(缘故、原因) 18.(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19.【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舍鱼而取熊掌这个比喻来阐述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 ,其次论证了天下不如生命珍贵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中心论点。(4分)
20.“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四.诗歌鉴赏(4分)
21.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
22.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23.略
24.(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活动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活动目的: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使同学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自我素质。 活动方式: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或者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等(写出一个即可)。 (3)答案示例:
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吗?
同学,读书要有选择,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要学会好读书,读好书。 六、作文(45分)25.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45分) (答案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