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第【1】篇〗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揭示出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务学而好问”的道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在经过之前的文言文学习后,学生为数不多的几次文言文的学习之一,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读准“轴”“曝”“矣”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
发“务学而好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 理解人物特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解题导入 一、对诗激趣,解题导入
(1)孩子们,刚才大家背了好多首古诗词,现在来和老师对对诗,敢不敢呢?(《墨梅》《惠崇春江晚景》)
(2)引出题跋。大屏出示。引出课题 (3)解题。 A.读法,学生读。 B.意思,学生讲。
(3)简介作者,学生填空。 二、了解戴嵩,引发思考 1.读资料 2.说感受。
三、回忆学法,明确方法 1.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文
2.总结“四读”学习法。
过渡语:戴嵩和苏轼是两个朝代的人,相隔几百年,可历史就那么巧合,戴嵩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据此写下一篇小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我们今天就用“四读”法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板块二 读通课文,读准节奏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读书小贴士(要求):以自由读课文,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数 好 处读准字音 2.小组练习、汇报、组长讲解多音字 二、再读节奏,感受停顿
(1)师:文言文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小组再来练一练,一会比一比。
课件出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小组评价
(4)再次展示
板块三 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提问的方法完成对关键字、关键句的理解,并说说整首文章的意思。
1. 小组学习 2. 小组展示 A.整组展示
B.一人提问式展示。二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指名回答.
板块四 入情入境,精读感悟
过渡:在清代我国的小说达到了顶峰,其实在宋代时就有了启蒙,本文就是一个雏形。那么你发现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 牧童)他们因为什么联系在一起?(板书《斗牛图》)
一、理解人物
勾出文中描写杜处士和牧童的语句,比较阅读。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杜处士: 爱画。 A. 读。
B. 拓展:杜处士还可能什么时候都带着画?说明? 牧童:笑画 A. 读
B. 牧童是怎样笑的?做上动作来读。 二、感受主旨
过渡:所以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拓展:()当问()。 板块五:拓展阅读,明辨真伪 一、明辨真伪 1.明辨牧童,理解处士 A.观看视频,斗牛时的尾部形态 B.理解“笑而然之”说明什么? 2.深入探究,理解苏轼 A.出示,理解牛斗的真实情况 B.出示真迹,解读乾隆的两首题跋。
题跋一是乾隆相信苏轼,相信牧童所说,认为戴嵩错了,题跋二为乾隆观斗牛后发现牛尾并不是夹的,又批评苏轼之错。
二、拓展阅读
1. 出示苏轼的《书黄雀图》 2. 读找出关键句。
总结:苏轼为什么叫苏东坡?那么他对牛熟悉不?可见苏轼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君子当以务学而好问也。
三、创作题跋 1. 示例: 画牛画骨难画尾,
戴嵩牧童两相持。 一幅人间筋骨图, 世间几多好问人。
2.学生创作(有间时进行创作并展示) 四、推荐阅读 《东坡题跋》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搜集苏轼其它题跋。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苏轼
杜处士 《斗牛图》 牧童
务学而好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章大意。写好“轴、曝”两个生字。
2. 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抓住描写人物形
象的词句,想象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3. 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3 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知背景
1. 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 指名读题,相机解题。 3. 齐读课题。 二、 通读,知文意 (一)通读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本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通读两遍。
2. 出示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3. 指名读文,齐读短文, 4. 教师范读,生听划节奏。
5. 出示含节奏课文,生修改所划节奏,指名生读。 6. 全班齐读。
(二)知文意,梳脉络
1.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一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需要分享,有谁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我们交流一下。 预设:今乃掉尾而斗 (1).学生帮助解释句意。
(2).出示两幅,其一帮助学生理解“掉尾而斗”,其一引出“尾搐入两股间”,抓住学生易理解错误的字“股”,明白“股”是大腿的意思,从而明白句意。
(3).将理解送入句中读一读。
3.生涩难懂的句子明白了,现在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文章大意。
4 .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板书“杜处士”“牧童”
5是的,两个人围绕斗牛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板书:《牛》),有一天,杜处士在— (指名回答),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曝。
6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请坐。这个曝,他是个生字,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字,指导书写。(板书:曝)
7 .杜处士在曝书画,那牧童在干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笑)
三 趣读,品人物
1.同样是一幅斗牛图,两个人却有不同的表现,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说说从文中你看出一个怎样的杜处士?又看出一位怎样的牧童?、
2.谁来说一说,杜处士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结合句子谈感受,再带着感受读句子
4.牧童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5.结合句子谈感受,再带着感受读句子 6..抓住拊掌大笑,指导读好句子。
7.同样是笑,牧童的拊掌大笑,处士的笑而然之,能不能换一下呢?为什么?
8.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 想象,讲故事
1.如果说读好文章,明白文意是我们的收获,那用自己的话来讲这个故事就是自己的本事。那讲故事要注意什么?(出示:表情,动作)
2.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但是,如果加上“想象”(出示),这样故事内容就更丰富有趣了。
3.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4.指名生上台讲故事,引导生进行点评。 5.再次指名讲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导学案第【3】篇〗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能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及获得的启示。 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想想细节,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难点:
能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课题。 2、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意思,了解什么是题跋?(即写在字画、书籍、碑帖
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的文字,本文即属于这一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音和注释,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把课文读通。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的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圈起。
2、指名读,正音。 3、听录音范读课文。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生熟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请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并尝试表演。
2、杜处士对《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表现,试着描述一下。
(1)他可能这样夸赞这幅画...... (2)他可能这样爱惜这幅画......
(3)他还可能......
3、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动作和神态。
4、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描述一下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
四、选择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任选一个角色,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2、检查讲故事情况,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 五、再读文本思启示
1、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谁能说说苏轼这两句话的意思?
试着补充填空: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 ( )当问( )。
2、延伸思考: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课后拓展
1、阅读其他的题跋作品,和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2、查找后人对戴嵩画做的评价,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杜处士 曝 笑 牧童 想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