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第24卷第6期 Vo1.24.No.6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 2008年12月 Dec.,2008 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张庭华,张新定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摘 要: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为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 展空间。以海南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为例,研究和分析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对策,以期为体育 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体育;体育校本课程;黎族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08)06—0071—03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 of Li people in Hainan province into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E.schools f} ZHANG Ting—hua,ZHANG Xin—ding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 of Li people in Hainan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ports and health curricular reform. Key words traditiona1 sport;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P.E.schools;Li people First.author’s address P.E.College,Hainan Norma1 Univ.,Haikou 571158,China 自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大力开发和利用宝 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以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逐 黎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政策与措施,解决 人力、资金、教材等方面的问题,负责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 渐成为众多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全国各地相继有云 南、湘西、安徽、广西、重庆、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市都开展了 配合等。 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策研究,为进一步 贯彻和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保障。而海南 作为最初的5个国家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之 一2组建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心 海南地区有丰富的黎族传统体育资源,有竞技类、力量 类、射击类、击打类、田径类、游戏类、娱乐类等等。将黎族传 统体育引人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取黎族传统体育活动开 展得比较好的黎族地区或具有较好人力资源优势的单位组建 ,在拥有丰富黎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南海宝鸟上,关于这方面 的研究却属空白。 我们应该抓住国家课程开发的历史机遇及当地黎族传统 体育的资源优势,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开发对策,加大对黎族 体育校本课程研发中心。以此为辐射源,对黎族传统体育活 动展开全面调查研究,不仅从体育、历史和民族特征的角度, 传统体育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让黎族传统体育走进 校园,形成匠心独运且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还要从它的教育规律、文化内涵和时代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深 入研究。 1成立体育校本课程领导机构 为确保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必须建 立完善的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 者、实施者,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 课程开发的重要保证。领导机构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机关、部 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论证,把最具有代表性,最 能体现民族精神,便于操作,又能满足广大学生身心需要的项 目挖掘出来。经过筛选、改造、创新和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创制出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又具有民族和时代特 征,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全面开展海南地区民族传统体 育教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项目来源,形成一个科 学、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为黎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提 门或机构,如教委、文体局、学校或分管体育的某一部门;也可 以是一个联合体,如体育局、民委、教育部、学校联合形成领导 机构。 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在刚刚成立 的“黎学研究机构”下,分设“黎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校本课程” 就海南地区而言,首先,由省教育厅和文体厅联合成立海 南黎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机构。其次,在一 些黎族传统体育运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地方,如昌江、保亭、乐 东、琼中、白沙等黎族自治县,由体育局、教育局联合成立相应 研发部门,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研 究的相关学者、骨干教师以及海南地区各级各类行政部门通 力合作,凝聚、团结一切人力资源,推动黎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大力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二,在经 过课程选择、课程改造、课程整合、课程拓展、课程补充和课程 的领导小组。第三,领导机构与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海南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规划立项课题之子课题内容(HNSK07—54)。 ・ 71 ・ 张庭华 张新定: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创编等开发方式的理论论证与分析后,可依次对所开发的黎 族传统体育内容在基地学校体育课程中进行试点试验,总结 经验,逐步推广,使之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要求。 3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培训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 奠基人——英国著名的课程研究专家斯滕豪斯认为:“课程的 发展在于教师的发展。”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同时 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探究者和实践者。他们的思想、 行为、观念等对课程变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 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可以说,他们自身的专业 素质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衰与成败,缺少体育教师 的专业素质发展,就不可能实现课程发展,更谈不上什么体育 校本课程开发。 然而,目前海南省的师资状况却不容乐观。虽然说海南 省以海南师范大学为培训中心,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体育学者 先后于2002年、2004年和2006年举办了海南省第一期、第二 期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省级、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海南省体 育与健康新课程培训者培训。但是从培训内容来看,主要集 中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解读、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指南、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评价改革、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分析等, 而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根本就无人谈起。要 想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在海南省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加 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海 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育校本课程培训作为一项政策 固定下来,规定中不仅要提出总目标和要求,而且还要制定远 期、中期和年度体育校本课程培训目标,且具有现实的可操作 性。使教师参加体育校本课程培训有章可循,切实感到接受 体育校本课程培训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提 高的需要,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2)采取走出 去、请进来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参观一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得比较好的省市地区学校进行观 摩学习;邀请国内体育校本课程的专家学者来海南省讲学授 艺,进行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可持续发 展。 4建立黎族传统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 视。面对多样化和多载体化的信息资源,海南黎族传统体育 也必须尽可能地通过网络整合,使它们相互关联并互补,才能 使对黎族传统体育信息资源进行精确地采集、合理地应用,从 而为黎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高效的服 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目前在海南省尚未建立关于 网络化、集成化、电子化的黎族传统体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作为成果展示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 高低和现代化信息资源管理手段的应用,将直接决定着体育 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和效能。因此,加强海南黎族传统体育 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已成为一个势必解决的 问题。 ・ 72 ・ 海南省教育部门应该建立黎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网站, 将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影视资料上传到网上,并对其进行分 类。广大中小学体育工作者在开发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时,就 可以到这一网站进行搜索或点击。网站的建立应有利于课程 资源的开发,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和体验。这不仅可以 节省寻找资源的时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 信息技术把其他地区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相关网页连接起 来,不断获取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开发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提供多重服务,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资源的共享和选择性利用,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发传统体育 课程资源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5择优选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 在课程设置上,尽管很多黎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经过论 证与分析,可成为体育校本课程,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还要充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展。 例如:“串藤圈”是一项培养青少年的投掷技能和手臂灵活性、 增强反应能力的活动,盛行于整个黎族地区。该项活动的典 型特点是:在农村学校便于开展(只需编一些藤圈,拿一些细 竹竿就可以了),若要成为城市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就必须使 用“呼啦圈”替代藤圈,将细竹竿换为垒球。经过这样的改造, 才可能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同样,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地域特点、 学校特点、教师特点等选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或者大课问等 其他教学方式。例如:“守营”是一项黎族青少年非常喜爱的 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速度耐力、灵活等身体素质,又可 以发展斗志斗勇、团结协作等思想素质。若要引入学校,成为 体育校本课程,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守营游戏”的方式 来替代“跑”的那些枯燥而乏味的教学。而对于像“水中格斗” 这样一项发展臂力、腕力、腰腹肌和技巧型的游戏,且为黎族 青少年所普遍喜爱的游戏,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可以直接引 入成为体育校本课程。 6实现课内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需要课外活动的支持。课外的各种校园活动都 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续,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使有些 课程的课时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所以,从发展的观点 来看,对学校开展黎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空间,不应仅局限在课 堂教学之中,还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广泛开展各类形 式多样的黎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努力实现课内外实践有机结 合,使其既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又不偏离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 的潮流。如:成立黎族传统体育运动队、黎族传统体育俱乐部 或协会等,也可以组织黎族传统体育表演活动,或聘请黎族传 统体育界著名人士开设一系列专题讲座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黎族传统体育文化活 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学习黎族传统体育的机会,学以 致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黎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校 园文化融为一体;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对黎族 传统体育的兴趣,加深对黎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充分享受黎族 张庭华 张新定:将海南黎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 传统体育所带来的愉快感,对黎族传统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今后开展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 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为全民健身战略服务。因此,营造浓郁的 成为一只强大的黎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队伍,为体育校 本课程开发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校园黎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是进一步促进海南黎族传统体 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 8体育校本课程评价 体育校本课程评价是依据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体育与健 康课程的任务,而对学校层面的地方课程开发进行的全面评 价,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体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过程,成功与失败 7多渠道沟通与合作 体育校本课程虽然说是在学校层面展开,但不是靠个人 力量所能解决的,往往涉及到不同成员的参与。所以,它常常 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的研究共同体, 彼此进行民主的、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不仅仅只依靠各 级各类学校和体育教师,还需要得到教育部门领导、学生、家 长、班主任和民间艺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都与体育校本课 程开发工作直接相关,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举足轻重 的一支力量。 的可能性并存。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 价。 评价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体育校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例如:哪些开发成功了,哪些失败了;成功的是否需要进 行改进和进一步的完善;失败的则需要寻找原因,探寻是开发 的条件尚未具备,还是在实施中出现了偏差,以决定停止还是 进行改进——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体育教师在开发黎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时候,应及时 与教育部门领导进行沟通与协调,取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让 9参考文献 [1]朱万银.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皋华.体育新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 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08.07.12收稿) 有传统体育特长的学生担当体育委员,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与家长配合,一起参与黎族传统体育活动。例如,通过竹竿 舞、打陀螺等活动,实现家长和学生的互动;聘请班主任担任 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担任传统体育比赛活动的 裁判员等;也可以定期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来学校展示和传 授传统体育技艺。这些校内外人士的多渠道沟通与合作,将 (上接第70页) 些标准,如b氏体能测验标准、麦克乐的运动技术标准等,而 且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影 响,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未能得到很好的实行。 建国初期用“劳卫制”的评分标准来代替体育课程的学习 评价标准,使绝对性评价标准得以确立。从这以后一直到20 世纪90年代末,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学习评价标准都是 绝对性的评价标准。 1988:178—179. [4]课程教材研究所.2O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0—634. [5]李晋裕.学校体育史[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18.39. [6]课题组.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9:55—109. [7]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综合)[M].北京:中国书 籍出版社。1999:26.27. 20世纪9O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开始关 注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情感等方面,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标 准也从统一的绝对性标准转向绝对性标准与个体内差异标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 局面[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9]马凌.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介 绍[J].教育科学研究,2002(3):17. [10]耿培新.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与旧大 纲的比较[J].中国学校体育,2001(5):23. [1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42. 相结合的方向。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实际的体 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未能得到很好地执行。 4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19.120. [1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0. (2008—05—28收稿) [3]王其慧,李宁.中外体育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7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