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基与基础期末考试A卷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地基与基础期末考试A卷
《地基与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卷 出题日期:2011年11月19日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5题)

1、基础根据埋置深浅可分为 深基础 和 浅基础 。 2、说出三种深基础类型: (桩基础、沉井基础、箱形基础). 3、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满足的两大要求是 (强度、变形) 4、土是由 (土颗粒,水,空气) 组成,故称为三相体。 5、均质土体中的竖向自重应力取决于 ( 容重 )和 ( 深度)。 6、土颗粒试验分析结果用 (颗粒级配曲线) 表示。

7、桩基础按受力条件可分为端承桩和 (摩擦桩),其中,群桩效应显著的是 ( 摩擦桩) 。

8、土的孔隙比e< 0.6 时,土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e>1时,为疏松土。 9、当粘性土液限为39%,塑限为21%时,则塑性指数为 18 。 10、在设计偏心受压基础时,一般令偏心距e不大于 L/6 。 11、写出基础和其上回填土重的计算公式Gk= (GAd)。

12、砂土标准惯入锤击次数N≤ 10 时,土的状态是松散;N≥ 30 时,土的状态是密实。

13、基础底面抵抗矩W=bl2/6,其中b、l分别表示基础底板 宽度 、 长度

的尺寸。

14、工程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于孔隙中的 水 和 气体 被挤出,致使土孔隙减小。

15、建筑物沉降观测时,在一个观测区,水准点不少于 3 个。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16.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B )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 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17.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B )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18.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D )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19.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D )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20.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C )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 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

21.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1/4用于矩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A )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22.无粘性土坡在稳定状态下(不含临界稳定)坡角β与土的内摩擦角φ之间的关系是( A ) A.β<φ B.β=φ C.β>φ D.β≤φ

23.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C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24.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Ck按公式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偏心距的大

小规定为(注:Z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 ( A ) A.e≤ι/30 B.e≤ι/10 C.e≤b/4 D.e≤b/2

25.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 ( C )

A.减小液化的可能性 B.减小冻胀 C.提高地基承载力 D.消除湿陷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

26、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有哪些?

答:对于地基土满足不了承载要求时,人工处理的方法有:碾压及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化学灌浆法,加筋法等。 27、为了减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有哪些建筑措施?

答:建筑物体形应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布置纵横墙;设置沉降缝;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调整建筑物的某些标高;相邻高耸构筑物或对倾斜要求严格的构筑物外墙间距距离,应根据倾斜允许值计算确定。 28、在工程选址时,应避开的地段是哪些?

答: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对建筑抗震不利;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的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题)

29、某完全饱和粘性土含水量为40%,土粒相对密度为2.7,求e、d。(g取

10N/kg,w取10KN/m3)

解:由题意知土体饱和度Sr1,故有VvVw。令土体体积V1m3。

由wWw40%可得: WsVw1010340% (1)

Ws 由ds2.7可得:

Ws2.7 (2) 3(1Vw)1010联解(1)、(2)式可得:Vw0.519m3,Ws12.975KN。 所以:eVvVwV0.519w1.08; VsVs1Vw10.519dWs12.97512.975KN/m3。 V130、某轴心受压基础底面尺寸lb2m,基础顶面作用Fk500KN,基础埋深

d2m,已知地质剖面第一层为杂填土,厚0.5m,116.8KN/m3,以下为粘

土,218.5KN/m3,试计算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解:GkGAd20222160KN

基底压力PkFkGk500160165KPa A22 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cz16.80.518.5(20.5)36.15KPa 基底附加压力P0Pkcz16536.15128.85KPa

31、某土样进行三轴剪切试验。剪切破坏时,测得1500KPa,3100KPa,剪切破坏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求土的c、值。

解:由题意,cr60,而cr452,故30。

将1500KPa、3100KPa、30代入极限平衡方程:

13tan2(45)2ctan(45)或

2231tan2(45)2ctan(45)

22可解得c57.7KPa。

《地基与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A出题日期:2011年11月19日

试题答案:

1、(深基础,浅基础)

2、(桩基础、沉井基础、箱形基础) 3、(强度、变形) 4、(土颗粒,水,空气) 5、(容重,深度) 6、(颗粒级配曲线) 7、(摩擦桩,摩擦桩) 8、(0.6) 9、(18) 10、(L/6) 11、(GAd) 12、(10,30) 13、(宽度,长度) 14、(水,气体) 15、(3) 16、B 17、B 18、D

卷 19、D 20、C 21、A 22、A 23、C 24、A 25、C

26、对于地基土满足不了承载要求时,人工处理的方法有:碾压及夯实法,换土

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化学灌浆法,加筋法等。

27、建筑物体形应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布置纵横墙;设置沉降

缝;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调整建筑物的某些标高;相邻高耸构筑物或对倾斜要求严格的构筑物外墙间距距离,应根据倾斜允许值计算确定。

28、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地基土性质严

重不良;对建筑抗震不利;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的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

29、由题意知土体饱和度Sr1,故有VvVw。令土体体积V1m。

3由wWw40%可得: WsVw1010340% (1)

Ws 由ds2.7可得:

Ws2.7 (2) 3(1Vw)1010联解(1)、(2)式可得:Vw0.519m3,Ws12.975KN。 所以:eVvVwV0.519w1.08; VsVs1Vw10.519dWs12.97512.975KN/m3。 V130、GkGAd20222160KN

基底压力PkFkGk500160165KPa A22 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cz16.80.518.5(20.5)36.15KPa 基底附加压力P0Pkcz16536.15128.85KPa

31、由题意,cr60,而cr452,故30。

将1500KPa、3100KPa、30代入极限平衡方程:

13tan2(45)2ctan(45)或

2231tan2(45)2ctan(45)

22可解得c57.7KP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