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建筑文化浅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体育建筑文化浅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2・ 第32卷第23期 2006年1 2月 山 西 建 筑 SH IXI ARCHITECTURE V01.32 NO 23 Dec.2006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6)23-0062 02 体育建筑文化浅谈 赵艳君 摘要:探讨了体育建筑多层面的文化内涵,阐释了中国传统体育建筑独特的文化基因,提出了文化的力量与支持是体 育建筑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因,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建筑文化,文化属性,文化基因,文化力量 中图分类号:TU一05 文献标识码:A 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功能内容 体育建筑以物质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文化内 训练场馆则以使用目的的明确性、 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同时也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 的专向性、实现传授体育技能和专门化运动技术训练的主旨。会生活之中。研究体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关注体育建筑的文化精 1.2综合的技术I}生 神,对于提升体育建筑设汁的文化品味,彰显体育建筑的文化魅 体育建筑特别足大型竞技体育场馆常常成为表现最新技术 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换言之,文化的力量将使体育建筑的 手段、 示强大科技能力的场所,结构工程、环境物理、行为心理、 发展创新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生态以及智能信息等诸多科学技术文化成果为体台建筑的发展 1文化的属性 提供r极大自由度和复合的技术支持,也充分地注解了体育建筑  体育建筑以承载体育运动行为的基本物质文化形态、渗透其 文化的物质属性。中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心理,共同构 1.3鲜明的时空性 可以说,没有别的建筑类型象竞技体育场馆这样,能够以超 筑了整体的、复合的文化属性,并表现出多层面的品格特质。 1.1 多元的功能性 常且鲜明的时卒性,在有限的时空里容纳数万甚至数十万观众, 不同的功能类型赋予体育建筑文化多元、多义的功能属性。 并同时获得全世界数10亿人的瞩目。因而要求场馆设置高度集 建筑的功能空问高效紧凑,流线序列明确清晰,具有交通、疏 例如,竞技体育场馆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专业性、国际性和观赏 中,通讯、安全等方面的超常承受能力。 性;休闲娱乐型体育场馆以生活性和社会性以及能最大限度地激 散、发使用者参与的多元、自主选择性和灵活适用性为特征;而教学 1.4广泛的参与性 造成厂原本在高密度条件下形成的社区遭到瓦解,当住户迁到郊 言,这一代码又是在不断上升和变化的,因而上述矛盾的出现往 区的低密度住宅区时,原有的社区邻里关系就无法重新建立。”这 往是必然的,且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直到出现更能符合阅 一情况加上交通的不便,自然引发了住户对高密度住宅区里亲密 读者惯例代码的居住形式为止。 的邻里关系的无比怀念。 院落与集合住宅之间的矛盾产生于忽视了在解读建筑符弓 而在现代集合住宅的建设 中,行列式住宅楼遍及全国,充 的过程中对于交往等外延意指的关注,如何在集合住宅的设计中 满人情味的“院落”几乎在城市中消失。人们被迫远离自然,现在 去实现院落这一代码的所指,适合现代人牛活方式、交往方式的 的住宅形式抱着适应当代生活的目标,结果却远离了生活,使“现 理想的居住模式,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类四合院”改造是 代人普遍失去他们的家”,失去j-“自然地交往”的空间。沙里宁 “院落”的能指(居住空间)所指(适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交往方式) 指出:“如果形式——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形式——不能深刻的感 再次结合的成功范例。院落的能指变了,所指变了,但“院落”会 受生活,那么形式必然会流于肤浅和缺乏意义,它必然会脱离生 启示人们创造新的人居类型,前景是美好的。 活的特征,它必然会成为外界强加于生活的陌生形式。”这样对于 参考文献: 相当一部分的人而言,失去了社交生活,不啻被社会所抛弃!尤其 [1]孔宇祥,韩宇星.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J].大连理 对于不再工作的老年人而言,怀念院落生活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相匹配的社会生活,也就是大多数的市民解读院落住宅这・符号 的冲突随即升格为建筑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从广泛的意义而 工大学学报,2003(4):92—96. 用探求[J].新建筑,2005(6):1O0—10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由此可以知道:人们是希望通过住宅这一建筑符号反映与之 [2]王成慧.作为原型的“院落”厦其在"3代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 -时的代码。当这一代码在解读新集合住宅无法通过时,则语义上 [3](英)G・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M].乐民成,译.北京: Analysis on semiotics of courtyard’S meaning SUN Tao Abstract:Courtyard’S meaning consists in courtyard suppling a life—style identified by people and courtyard’S“signifier”——habitati0n condi— tion and courtyard’S“sinigfied”——ham1Onious relation of inhabitant of life-style and intercour ̄manners. i'he distorted and left sic in m(x|一 ern congregate housing rmults in inhabitants yearn for a ckme neighbourhood relation in courtyards. Key words:courtyard,life,symbol 收稿日期:2006.06.09 作者简介:赵艳君(1970),女,建筑帅,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 1 2月 第32卷第23期 赵艳君:体育建筑文化浅谈 ・63 ・ 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也是体育建筑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 2.3天然、随意的场所氛围 竞技体育场馆以满足国际标准的竞赛场地、没施和_尢障碍空间为 同西方古代体育重视独 的身体训练及其物质形态成果、探 基础,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包括残障人士提供最直 索体育运动自然奥秘的特点相比,中国占代体育更滓 对体育伦 接、最和谐、最少障碍的交流环境。通过国际体育文化的交融.促 理的追求和对养 哲学的感悟。与这些社会文化相依相存的关 进人们对体育事业的普遍参与。而休闲娱乐型和教学训练型的 系,使中国古代体育建筑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最终形成丁 体育场馆,则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功能审问和布局结构,促 体育建筑及场所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这种场所的随意性和天 使群众体育运动朝着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大众对体 然性,体现了中国古人忽视体育运动的物质环境,重视运动的内 育运动更广泛的参与。 在价值,强调运动场所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的理念,但是与西方 规范、理性的体育场所相比,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和场所缺乏相 1.5丰富的人文性 体育建筑突出的人文特征是顽强进取、勇于竞争、挑战极限、 当的规范性和独立发展性。 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及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心理释放感和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体育建筑从价值取向、物质形态特征到 自我能力实现的快乐感。此外色彩、标志物、雕塑、壁画等丰富多 场所氛围方面都与规范性、竞技性强的西南‘传统体育建筑迥然异 样的艺术形式和简明、象征性的建筑语 ,都成为诠释体育精神、 趣,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意蕴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物化体育思想的物质文化注解,使体育建筑文化表现出文化艺术 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却也促进r民间休闲体育的开展,并且加剧 与体育精神交融的整体景观 了中西方体育流派的分野。此后由于历史的原冈,近代中国体育 建筑同体育事业一样,步膣蹒跚,发展缓慢。而近代西方的体育 1.6多重的价值性 体育建筑作为人们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 建筑在文艺复兴中确 了科学理性的价值观,获得了更多科学经  物质环境,具有协调身心健康、促进体育事业进步、弘扬体育精 验的支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世界性。神、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环境设施等多层面的社会价值, 3文化的力量 同时也在场馆的运营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体育事业的产 今天的中国体育建筑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骄人成绩的 业化和社会化提供了支持。 同时,也存在着场馆的发展布局失衡;重视竞赛场馆,忽视健身场 2文化的基因 馆;竞技场馆的功能空间缺乏弹性廊变能力;缺少娱乐休闲内容; 表现出参与性弱、经济效益低、缺 同任何一种文化形式一样,体育建筑文化既有共同的属性, 难以做到平赛结合和永续利用, 也有时代的差异性和地域民族的特殊性。中国传统体育建筑在 乏休闲娱乐性且可持续性差等缺陷。事实上二,外在的缺陷源于内涵的 足,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 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发展 l-自身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并 才能改变外在的物质形态。因此,文化的力量不仅是体育建筑健 由此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基因。 2.1 健身养性的价值取向 与西方古代重视身体系统训练的独立性体育实践活动不同, 康发展的动力,更是体育建筑设计创作的依据和导向。 1)对于资源占用多、能源消耗大的体育场馆来说,可持续性 资源紧张的中国, 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纳入了修身养性的哲学理念,如“阴阳血 应该屉首要的文化属性。特别是在人口众多、 行”、“八卦”和“气”等,将体育活动作为调整人体平衡、培养道德 纳入可持续性的原则对完善体育建筑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品质的重要手段。较之西方体育建筑实用型的价值取向,中国占 因而需要在建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考察并研究建筑所 项目设置及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使体育建 代的体育建筑注重的是身体训练对于健身养性和阴阳平衡的精 服务的体育人口、神目的。 筑通过场地的可置换性、弹性宅问的设计、结构的可变性和绿色 技术的应用,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2)体育建筑文化日益显示出 开放性趋势。这里的开放性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指建筑空 间形式的开放性,也是体育建筑内容与功能的开放性。由于现代 2.2娱乐、表演的形式特征 从古罗马的斗兽场开始,西方古代体育建筑就带有强烈的对 抗性和竞争性。而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缺乏公平 体 弩活动也日益 竞争的社会环境,重文轻武的思想甚重,强调体育活动的娱乐、教 社会人们愈来愈重视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悦,普l及化和社会化。限于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很难通过大量新建 育功能,轻视只满足人类形体训练的体育运动。以蹴鞠运动的演 健身馆的措施满足体育运动社会化的需求,因而需要调整现有竞 进为例,战国时蹴鞠还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练兵手段,到汉代就 技场馆的专业功能,并在竞技场馆的设计中增加面向群众体育活 分化出了“蹴鞠舞”,到唐代已出现了非对抗性的“打鞠”等球戏娱 动的空间布局、辅助空间和流线序列,体现体育建筑开放性的文 乐活动。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兴起,更视“蹴鞠”为雕虫小技,使其 化特征。3)满足日益增强的群众休闲体育活动需求已是未来体 社会地位江河日下,逐渐从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演变为娱乐性的体 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未来的体育建筑应重视休闲 育活动。因而中国古代的体育建筑和活动场所,必然显现出竞技 娱乐型体育建筑的设计,并且在竞技场馆的设计中,考虑休闲娱 性弱、娱乐性强的形式特征。 乐体育设施与竞赛场地的兼容性.并通过辅助空间的多功能设计 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娱乐性促使了体育建筑同综合游艺场所 和体育公园设施与场地设计,满足休闲娱乐体育恬动的需求,使 的结合,使传统体育建筑具有较多观演建筑的空间特征;同时,体 未来的体育建筑具有休闲娱乐的文化特质。 育建筑中过多的娱乐性和观演性也淡化了体育运动的竞技性。 On the culture of sport building ZHAOYan.jun Abstract:The following paper discusses multifacete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sport building,illustrates the unique cultural gene f_)f Chinese tra- ditional sport building,and proposes that the power and support of culture is the internal ag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 ̄ ̄vation of sport building,which tO offer some active promoting functions. Key words:sport building cultural,cultural attribute,cultural gene,euhura1 pow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