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直径输水钢管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大直径输水钢管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第3期(总第153期) 201 1年6月 中国彳跋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No.3(Serial No.153) Jun.2011 DOI:10.3969/j.issn.1004-4655.2011 03.017 大直径输水钢管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陈镇松 (广州市宝盛建设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摘要: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DN2400输水钢管采用DN2800套管顶进后内敷DN2400钢管的方案进行施工,对采用泥水 平衡顶管施工的过程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顶管在中砂层中穿越,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选用了合适的顶管机头,采用在 管外壁注触变泥浆、设置中继环、对路面高程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等措施,确保亍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输水钢管;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655(2011)03—0043—03 1 工程概况 越地层主要为中砂层,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需要选 择合适的顶管机头。 2)顶进距离长达250 m,阻力较大,需采用减阻、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设计规模为350万m。/d。 自佛山市三水区西江思贤溜下陈村附近的西江取水, 经下陈村取水泵站增压后,通过DN3600钢管输至鸦 中继环等技术,要防止出现顶偏的现象。 取临时压重措施,防止冒顶。 岗配水泵站,并分配提升;通过DN2400钢管输送至广 . 3)顶进过程中,覆土厚度i>2倍的管径,否则需采 4)沿线场地较为复杂,有障碍物。 3.2工艺流程 州市西部白云区的江村水厂、石门水厂和西村水厂。 输水管线采用DN2400钢管,长5 140 m,采用开 挖埋管、顶管以及过河倒虹管等方式敷设。其中穿越 广清高速路段长266.1 m,采用DN2800套管顶进后内 敷DN2400钢管的方案。为满足顶管施工的需要,设 工作井和接收井各1个,工作井(长×宽×高)为 ~H一 l顶管施工流程见图1。 施工准备 后座、导轨安装 ll m×7 m×8.8 m,接收井(长×宽×高)为9.50 m X 5.30 m×8.65 m。 地下管线勘察 2工程地质 场区土层主要为现代的人工填土层①、粉质黏土 和淤泥质土层②、粉细砂、中砂、粗砂层③、淤泥质土、 (粉质)黏土层④、粉细砂、粗砂、砾砂层⑤、粉质黏土 层⑥、残积层⑦、下伏基岩为早石炭系测水组泥质粉 砂岩及炭质页岩,早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中晚石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否 否 世壶天群灰岩等。顶管所穿越的砂层为场地的第1个 含水层,水量丰富,位于粉质黏土、黏土及淤泥质土层 安装中继环I ②之下,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粉细砂③ 、中砂③:、粗砂 ③ 等3个亚层。 3顶管施工技术 3.1 工程特点 1)该顶管工程钢管直径大,场地地下水丰富,穿 收稿日期:2010—12—08 二二 正常顶进、测量 ——— —一 回收掘进机I 竣工验收 作者简介:陈镇松(1979一),男,一级建造师。 图1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43 中c 放譬 3.3顶管顶进施工 陈镇松:大直径输水钢管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201 1年第3期 经泥水分离机处理泥砂等固体颗粒被分离外运。 1)初始顶进时顶进速度一般控制在20~ 50 nmv'min,正常顶进时速度控制在50—150 mm/min, 顶管出洞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顶 管穿墙时要防止工具头下跌;顶进过程中采用在管外 壁注触变泥浆的措施从而降低顶进时的摩阻力;设置 中继环,将整段管道分段推进,减少主推顶力;对路面 高程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顶管进 洞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如正面遇障碍物,应控制在10 mm/min以内。 2)初始顶进时出土量一般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 95%左右,正常情况下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 98%一100%。 3)块石、混凝土或坚硬的土块等大块状物体在内 3.3.1 顶管出洞 出洞前先割掉预埋钢盒外侧钢板,并将止水钢环 焊接到预埋钢盒的外侧,再将止水橡胶圈安装在止水 钢环上;准备出洞时,再将钢盒内侧挡土钢板割掉,在 清理预留孔内的杂物后,即将工具头推进预留孔(缩 短停顿时间),此时止水橡胶圈紧抱工具头外壳,发挥 止水作用;工具头到穿墙管内与第1节混凝土管采用 刚性联结。 1)顶管在穿墙的初期,因入土较小,工具头的自 重仅由2点支承(导轨和人土较浅的土体),故工具头 穿墙时要带一个向上的初始角(约5 );穿墙管下部要 有支托.力Ⅱ强管段与工具管、管段与管段之间的联结。 2)工具管的推进一定要迅速,不使穿墙管内的土 体暴露时间太长。 3)出洞施工初期,由于顶管机正面主动土压力远 大于顶管周边的摩擦力和与导轨间的摩擦力的总和, 因此极易产生顶管机反弹,引起顶管前方土体不规则 坍塌,使顶管机再次推进时方向失控和向上爬高。为 此,在洞口的两侧各安装1条平行地面的工字钢,当主 顶千斤顶准备回缩加顶铁时,将2条工字钢分别与第 1块顶铁焊牢,然后回收千斤顶,防止顶管机反弹。 4)出洞施工初期顶管机容易发生扭转现象,为 此,分别在顶管机的两侧各焊上1块挡板,挡板底面与 导轨面平齐。当顶管机扭转时,挡板压在导轨上,可 防止顶管机扭转。 5)穿越搅拌桩止水幕墙时,因搅拌桩硬度较大, 顶进不能过快,否则会使顶管机严重扭转或使顶管机 损坏。因此要放慢顶进速度,一般控制在20 mm/min, 并加大泥水流量,防止硬泥块堵塞泥浆管道。 3.3.2正常顶进 顶管出洞后开始正常顶进。通过后座主顶油泵 和主顶千斤顶产生推力,推动管道向前顶进;顶管机 大刀盘切削前方土体,切削下来的土体进入顶管机的 泥土仓内,经刀盘的搅拌,与进浆管送入的清泥浆搅 拌成浓泥浆,再通过排浆管道将浓泥浆排出机头,再 外锥体的偏心碾压破碎作用下粉碎成为直径<30 mm 的颗粒;黏性土在外壳斜锥段4个高压水孔喷射水流 的作用下变成碎块和泥浆,在刀盘和内锥体的搅拌下 成为可流动的泥土并被挤入泥水仓。 4)循环泥浆的密度控制在1.O9(g/em ),压力比 地下水水头增加(20±10)kPa。 3.3.3减阻与中继接力 1)在顶进过程中,随着距离增长,管道摩阻力增 大。为提高顶进施工的效率,采取压触变泥浆措施, 以减少顶进的阻力。在管节的前端,布置4个互成 90。的注浆孔(见图2),经过不断压浆,在管壁外形成 泥浆套。在顶管机后4节管节,均设注浆孑L(置触变 泥浆管),以后为隔3节设注浆孔,用来对浆套进行 补浆。 图2注浆示意图 2)触变泥浆系统由拌浆、注浆和管道3部分组 成。拌浆是把注浆材料兑水以后再搅拌成所需的浆 液(造浆后应静置24 h后方可使用)。注浆是通过注 浆泵进行的,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表,它可以控制注浆 的压力(压力控制在水深的1.1~1.2倍)和注浆量 (计量桶控制)。 3)随着顶进距离的继续增长,管道的摩阻力越来 越大,主顶推力也随之增大,当管节强度和工作井的 结构强度不能满足顶力时,需采取中继环接力顶进。 经过计算,中继间布置于距头部84 m处。 3.3.4测量纠偏 1)轴向测量主要采用导线测量法,将测量平台设 在顶管后座处,测量时,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直接测 中c 亏齑z 陈镇松:大直径输水钢管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 2011年第3期 量安装在机头尾部的测量光靶的位置,并根据机头内 节工作协调一致,使各方面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保证钢制管道吊装、焊接、防腐等工作按照操 作规程进行;保证钢管焊接在套管外完成,管道拖拉 顶进应在焊接口充分冷却并防腐处理后进行。 3)在管道进入套管一端,套管外侧架设长度≥ 15 m的定位导轨,保证穿管时管道在套管内顺直前 进,尽量减少管道与套管之间产生碰撞、摩擦,以减小 对管道及防腐层的破坏,同时减小穿管时的顶力和拖 的倾斜仪计算机头实际状态。 2)高程测量是在地面上把永久性水准引测至井 边,通过垂直吊钢尺引测至井下,设临时水准点,再在 管道内架设水准仪测至机尾部标靶,即得到机头的高 程偏差。 3)顶进管道允许偏差见表1。 表1 顶进管道允许偏差表 mm 项目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D为管道内径) 50 管道内底高程 <1 500 +3O~一40 D>1 500 -I-40~一50 相邻管间错口 玻璃钢夹砂管道 15%壁厚且≤20 对顶时两端错口 50 4)为了确保机头准确进洞,在顶进到最后3O一 50 m时,用人工测量对管线进行复核。 5)工具头前方有纠偏节。纠偏节中安装有纠偏 千斤顶,顶进过程中,根据测量反馈的结果,调整纠偏 千斤顶,使工具头改变方向,从而实现顶进方向的控 制。纠正偏差应缓慢进行,使管节逐渐复位,不得猛 纠硬调;尽量做到纠偏在偏位发生的萌芽阶段。 3.3.5顶入接收井 1)在接收井施工时,改进穿墙止水环的结构,先 预埋喇叭形钢盒,上圆(背土)直径比管径大20 em,下 圆(靠土)直径比管径大60 em,采用单边封板(上圆 口),内填质量比为1:5的水泥黄黏土拌和料。在预 埋钢盒上焊接钢套环(法兰),然后在套环上安装 25 mm厚橡胶法兰,用10 mm厚钢压板通过M20螺栓 压紧。当发现有地下水和泥砂流人工作井内时,可以 收紧橡胶法兰和压板上的螺栓,达到止水效果。 2)当顶进到接收井边3排搅拌桩时,须放慢顶进 速度,让顶管机慢慢切削搅拌桩体,形成一个较完整 的止水孔,可接收顶管机。 3)复测管道的长度是否与设计长度相符;通过测 量,确认顶管机进洞的具体位置;凿除接收井的进洞 口洞门。 4)当顶管机进入接收井边时,要快速顶进,直至 顶管机完全顶人接收井。 4套管内穿管 顶管施工后,须在DN2800套管内敷设DN2400 钢管,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满足工期等各方面 的要求,穿管采取如下措施。 1)整个穿管施工现场由1人统一指挥,保证各环 拉力。 4)穿管采用前拉后顶的方式。穿管时,管道下每 隔8~10 m架设1组滑轮,以减小阻力,降低施工难度。 5)待管道安装到位后,将管道两端管口封住,在 一定沟槽范围内注水,在浮力作用下将滑轮取出。 6)穿管过程中,在管道内设纵向钢结构的内支 架,保证管道整体受力均匀,避免管道由于局部支撑 在重力作用下纵向变形。 7)在钢制管道装卸、运输、焊接、安装穿管等过程 中,管道横向每隔3~5 m设十字木支撑,以防止管道 横向变形。 5工作井及接收井回填 顶管施工中的工作井、接收井及其附属设施为临 时设置,施工完毕经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1)回填前,井内应清除垃圾和积水。 2)管顶以下0.4 m至底板面范围内采用中粗砂 (级配良好,含泥量≤3%),其余采用黏性土(有机质 含量≤5%)。中粗砂及土料中均不得含树皮、草根等 杂质,严禁混入垃圾。 3)回填时应分段分层、对称、均匀夯实,尤其在管 道与基础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回填土应密实,不得 损伤管道和防腐设施。每段回填高度不得超过6 m, 并在回填完成14 d后再进行下一段回填。 4)管顶以下0.4 m至底板面范围内中粗砂回填 压实系数i>0.95。 6结语 由于顶管施工技术具有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 短、环境影响小、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好等优点, 故在市政给排水、通信电缆、燃气管道、电力电缆等地 下管线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顶管施工是一门涉 及知识面广、施工管理要求高、施工作业要求严的综 合性施工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适应性。 参考文献: [1]余彬泉,陈传灿.顶管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