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案

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案

来源:爱站旅游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普陀山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二期工程 1.2工程地点:普陀山电影院西侧。

1.3建设单位:舟山市普陀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监理单位:浙江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4工程规模: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二-四层,建筑总高度为13.5米。建筑总面积为6498.2㎡,建筑占地面积为1897.15㎡。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耐火等级二级。建设设计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简介

碳纤维布结构加固改造修复混凝土技术是一项目前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技术,能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物结构加固上,同传统的加固方法想比有很多优点。

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结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使两者共同作用,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由此而对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

三、碳纤维结构加固施工

3.1、(施工准备) 3.1.1、主要的材料准备

碳纤维布及其配套用胶的进场检验; 3.1.2、辅助工具及材料的准备

专用滚筒、刮板、磨光机、剪刀、凿子、毛刷等。 3.1.3、搭设脚手架

按安全规程搭设脚手架,高度以方便施工为前提。 3.2碳纤维加固范围

3.2.1补强部位:一层结构梁(2-1/18)/(A-1/M)、四层结构梁(1/18-1/27)/(G-1/M)

3.2.2梁底粘贴200mm宽,通长粘贴,沿梁截面粘贴100mm宽、中心间距200mm的碳纤维U型箍;碳纤维采用300g/m2的碳纤维片材。

3.3、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 3.3.1 工艺流程

混凝土表面处理→粘贴面修补找平 (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配置底胶→涂底胶→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涂面胶→粘贴碳纤维布→固化→检验→维护 3.3.2 .混凝土表面处理

3.3.3 混凝土面应凿除粉刷层,油垢、污物,然后用磨光机磨去1-2mm厚表层,混凝土构件转角处应进行倒角处理,磨出(阳角)或补出(阴角)半径不小于20mm的光滑圆弧,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尘,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净表面,保持干燥备用。 3.3.4 所用主要器具:磨光机、金刚石磨片、空压机、棉布、护目镜、防尘口罩。

3.3.5 粘贴面修补找平(若平整,此步骤可省去)

3.3.6 混凝土面蜂窝、麻面、凹凸部位用混凝土修补结构胶填平,修补胶固化后(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约5小时),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3.7. 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衡器、腻刀。 3.3.8. 配置底胶

(1) 粘纤维底胶为A、B两组份,配胶可按照配比要求采用人工搅拌,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器可由电锤和搅拌齿组成,搅拌齿可采用电锤钻头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钢筋制成。少量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注意: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 (2) 取洁净容器(塑料或金属盆,不得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配合比混合,并用搅拌器搅拌至A、B组份混合均匀为止。搅拌时最好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 (3).胶应现配现用,每次配胶量不宜大于2公斤。 (4)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 3.3.9.涂底胶

(1) 用毛刷、滚筒或塑料刮板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注意不要漏刷,并避免气泡,等胶固化至手指触感干燥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所用主要器具: 毛刷、滚筒或塑料刮板、手套。 (3) 配置面胶和裁剪碳纤维布

(4) 粘纤维面胶为A、B两组份,可机械搅拌。少量也可用Φ6、Φ8细钢筋棍人工搅拌。(注意:仅用腻刀拌和,不能保证搅拌均匀)。 (5) 每次配置量以小于3公斤为宜,现配现用。

(6)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用锋利剪刀裁剪碳纤维布,注意整齐划一,避免毛刺。宜在平整的木板、纸板、塑料布上裁剪,以保持纤维布的洁净。

(7) 所用主要器具:搅拌器、容器、衡器、剪刀、手套 3.4.0 粘贴碳纤维布

(1)将粘纤维面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粘贴部位上,拐角部位适当多涂抹一些。(75%的面胶涂抹在碳纤维布的粘贴面,当粘贴后,剩余的25%面胶涂抹于碳纤维布外表面。)

(2)将碳纤维布沿一个方向粘贴在涂好胶的混凝土面上,用塑料刮板或滚筒,沿同一方向反复滚压,直至胶料渗出。然后在碳纤维布外表面也均匀涂抹面胶,并反复滚压,使结构胶双向充分浸润碳纤维布。 (3)碳纤维布若需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0.2米。 (4)所用主要器具: 滚筒、刮板、手套。 3.4.1固化

(1)若固化温度25℃左右,3天即可负载使用。若固化温度5℃左右,5天可负载使用。 3.4.2检验

(1)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或手压粘贴面判断粘贴效果,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5%,如出现轻微空鼓(面积小于100cm2)可采取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若空鼓面积大于100cm2,宜将空鼓处的碳纤维布切除,补粘四周搭接长度大于0.2米的碳纤维布块。 3.4.3.注意事项

(1)粘贴面是否按要求处理、胶配比是否准确、是否搅拌均匀、胶

是否将碳布完全浸透决定了粘贴效果的好坏。

(2)粘碳纤维布构造措施尚宜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有关规定。

(3)冬季气温低时,A组分偶有结晶变稠现象,只需对A胶水浴加热至50℃左右,待结晶消除搅匀即可,对胶性能无影响。 (4)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0℃,可采用碘钨灯、电炉或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预热至30∽50℃左右使用,应注意不得让水混入桶内。施工场所平均温度低于-5℃,建议对粘贴部位也加温0℃以上,并维持24小时以上。

(5)结构胶完全固化后为无毒级材料,但未固化前个别组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胶固化后也不易清除,所以施工人员应注意适当的劳动保护,如配备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人体直接接触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3.4.4碳纤维加固图纸附后 四、施工安全措施

4.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懂得操作工序。

4.2、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工作环境佩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口罩等,必须集中精神操作。

4.3、操作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在没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下不得进行交叉作业。

4.4电气设备及架设应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应有接零或接地保护措施。

4.5结构胶等应稳妥保管,容器余物后不得随便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