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由历史的回望——评《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自由历史的回望——评《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自由历史的回望 ——评 自由之声:1 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口潘 宇 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米歇尔・维诺克著,吕一民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在人类追寻自由的历史上,法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有着特别的贡献。在产生了伏尔 泰、卢梭、孟德斯鸠的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给他们灌输了理性、科学和自由的思 想,并最终将先贤们的思想转化为一个宣言,这就是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宣告了白南、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 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然而,即使是共和政体的确立,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原则 已经得到落实。事实上,这些原则的制度性基础并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所以在共和政 体下,雅各宾派却在民主的光环下残忍地对待别的派别。在新旧秩序的拉锯之中,反复 无常的复辟和推翻,使法国的历史显得如此的眼花缭乱。 法国人以拿破仑的辉煌开始了l9世纪,并通过军事的胜利使自由的观念在欧洲生根。 但是,“拿破仑通过欧洲使大革命永存,但他也同样践踏了大革命:自由不再被列入纲领。 即使是革命者所痛恨的旧制度,亦从来没有像帝国那样专制”(《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 知识界大观》导言,以下只注页码)。这或许正是19世纪法国知识界所要面临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19世纪的法国知识界试图通过自己的著作和直接的参与将《宣言》的 内容变成现实。我们或许听过雨果对伏尔泰的赞美,他显示了l9世纪的知识分子与其前 辈在精神上的继承关系。“我们要面向伏尔泰那伟大的死亡,伟大的生命和伟大的精神。 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 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 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让我们在人类 所流的血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血吧。够了!够了!暴君们。既然野蛮冥顽不化。好吧, 让文明激起义愤吧,让18世纪来帮助19世纪吧。我们的先驱哲人都是真理的倡导者。” 雨果对于l8世纪的精神的追寻,其真正的目标就是追寻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政治自 1∞ I 中国图书评论c aBo。kRev— w I1 由”。而19世纪的法国知识分子也无愧于他们所仰慕的先哲们。 有幸的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维诺克的传记性作品《自由之 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来了解19世纪法国知识界的传奇。这本以“公共知 识分子”这个20世纪才真正形成的概念命名的著作,所要突出的就是知识分子的公共参 与的特性。“重要的是从政治观点视之,这些人均显示出一种使之同时有别于18世纪的 哲人与20世纪的知识分子的特点。”这个特点被作者简明地判定为“介入”,“其中的大 多数人给自己确定了参与行动的职责。他们尽力地去获得议席,有时甚至成为大臣或部 长,甚至于担任了政治首脑。……无论其是门第贵族还是知识与才能的‘贵族’,他们 均认为,如果他们在思考与评论政治,那么他们也应该从政”(14一l5页)。或许,贡斯 当的话更为传神地表达了这一旨在以自己的理想的政治设计影响法国历史群体的精神。 贡斯当说,享受幸福并非人要追求的唯一目标,“驱使并折磨我们的那种高尚的忧虑,这 就是希望拓宽我们的知识及发展我们能力的那种欲望。我们的使命要求我们的不仅仅是 快乐,而且还有自我发展:政治自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最有力、最有效的自我发展的手 段”(72页)。 以“政治参与”为标准,我们看到了贡斯当、夏多布里昂、基佐、巴尔扎克、雨 果、蒲鲁东等一长串我们很熟悉的名字。但是在“介入”的前提下,我们看到的却未必 是他们身上我们熟悉的那一面。比如巴尔扎克,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关于他的不朽名著 《高老头》和《幻灭》的评述,书中所呈现的是他和《巴黎评论》。在这本杂志中,巴尔 扎克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工人阶级的关注和共和政治的追求,有着明确的对于社会生活的 参与。 对于习惯于将历史丑化或神圣化两个极端的历史书写中的人,中国的读者或许会惊 诧于其中的一些描述,因为这些为自由而奋斗的英雄们,有着复杂、甚至是不太光彩的 面向。比如对19世纪公共知识分子的象征的雨果,作者写道:“他的私生活一度成为报 纸专栏谈论的中心”。雨果周旋在妻子和情妇之间,还与“各种各样的人幽会:其中有 唯利是图的人、女喜剧演员以及容易被勾引的女人”,并被某一个幽会者的丈夫连同带 来的警察捉奸在床。 这些趣闻足以让我们对这本著作产生阅读上的轻松感。但这些并不会减弱作品的主 题。作者通过这些点缀的事例,串联起自由理念在法国发展的历史。 对于自由主义的理论教父之一的贡斯当,书中着眼于他有关古典自由与现代自由这 一现代自由主义核心议题的演讲。在这个讲演中,他比较了古典民主和现代民主的差异。 他说古典民主虽然有着广泛的议事过程,但承认个人对于社群权威的完全服从。古典民 主以奴隶制为基础,如果没有奴隶的劳动,两万多雅典人便不可能每天在广场上议事。 而现代民主则是个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一切权利的自由。(70页)他据此反思法国 大革命,认为其最大的错误在于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服从于集体一端,对个人权利的 所有限制都会通过对社会权力的参与而得到补偿。基于此种立场,贡斯当坚决反对以牺 牲个人自由的方式来达致政治自由,此处便蕴蓄了后来以赛亚・柏林关于消极自由和积 chInaB∞kReVIew品评录 I 1∞ 极自由讨论的源头。 自由的理论所指引的是自由的实验,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时间是,1881年新闻自由 的原则终于在法国确立,这个原则当然是人类自由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但本书作者提醒 我们,新闻自由在提供人们表达自由的同时,也有利于投机,新闻机构有时会落入一些 资本家手中,成为他们的利益宣示载体。但最终新闻自由的负面效应会在市场中得到有 效的纠正,“腐败的猖獗以及新闻界的唯利是图出现得如此之快,仿佛走向了‘言论自 由的反面’。与此同时,报纸的多样化是一种最好的保障:因为一种报纸可以纠正另一种 报纸的错误。各种新闻工具之问的战争——亦即各种各样的利益、各种各样的人、各种 各样的野心之间的战争——不再悄悄地进行,它成了一种有派别之争和普遍选举的威胁 所维持的舆论战”。(576页)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市场机制的惯有的自信,让不同立场的观 点“自由竞争”原则已经成为新闻自由的重要根基。 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群体的参与性不但体现在对于当下秩序的反思,同样也体现在 对于未来秩序的构想。作者通过对德法关系的历史追溯,考察了欧洲联盟思想的由来。 我们知道,19世纪,德国思想家曾频繁活动于巴黎,比如海涅,比如马克思,后者更受 到圣西门等法国思想家的深刻影响。德法战争使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有意识地反思民族政 治和种族政治问题,在这方面勒南可谓先知先觉,他批评德国的政治是“种族的政治”, 是建立在种族偏见基础上的,并预言这样的政治原则必然会招致灾难。与“普鲁士的狂 妄自大症”不同,“法国的问题是个人权力的过度膨胀。唯有一种力量能使一种公正的 和平居于支配地位,这就是欧洲:在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将会看到,在民族性原则之外, 还应当加上一种正确的原则,这就是欧洲联盟的原则”(643页)。 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反思民族国家观念是自由思想的一个要素。也许我们不宜在 勒南的设想与2O世纪所建立的欧盟之间作过多的联想,但德法的确是欧洲联盟实践的主 要推进者,这正是思想的力量。 作者对于l9世纪公共知识分子的描述,目的是为了反击一些后现代的思想家对于他 们的轻视。事实上,19世纪的人们谱写了他们的历史,而我们依然在利用他们留下的思 想遗产,他们的理想主义不应该成为被嘲弄的对象。 如果回溯中国当下,我们对于19世纪中国的知识群体,我们又做了什么样的评价 呢?我们会想起谁呢?王念孙、龚自珍、曾国藩,还是康有为?整个19世纪,是中国封 建王朝走向终结的世纪,中国的知识群体,在王朝的没落和外敌的欺压面前,更多地参 与到现实的政治活动中,我们知道“自由”理念并不曾为考证学家所留心。我们在轻视 和嘲笑严复、康有为的失败和多变,但是,他们与法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样,值得我们 思考。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0 ll 中国图书评论 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