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涌泉中学学生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评价的导向作用日益受到一线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作为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性要素,其发展状态和水平也取决于我们的评价。只有学生评价搞得好,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健康发展(作为学生素质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离开了评价也绝对达不成预期目的),这也正是课程改革要达成的目的。我校的学生评价,一面蹒跚学步,一面思考和完善。今年,我校拟将学生评价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带动学校绝大部分工作,所以,通过对我校学生评价的总结、修正和对各处学生评价的学习、借鉴,制定出本《方案》
二、评价的原则
1、重心性与协同性原则
全校上下务必认识到:我们要将学生评价作为学校大部分工作的重心,那么相关各方面的工作,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学生的评价,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没有这种意识或意识不强,学校的工作必定是因缺乏明确目的而不系统、不持续,因缺乏竭诚协作而互相消弱、难见预期,因缺乏学生上进的积极性而使教师、领导处处被动、身心俱疲。要真正搞好学生评价工作,就需要各级各类人员通力协作,在学生素质发展的每一个时空点上都施以强大合力的推进。这正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基本要求。
2、层次性与共进性原则
我们的评价有评优功能,这种功能,阳光、雨露只眷顾到上游小部分学生,使他们在某些方面长足发展;同时,我们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必须凸显出评价的广泛促进功能——“为了一切学生”,阳光、雨露要能惠及全体学生,使他们都健康成长。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老师们必须下真功夫,找准每个学生在每个维度上的现有水平,每个学生都同时有多维度上的多个最近发展区,这些最近发展区是我们评价的起点和参照。评价时,我们要坚持只要学生有进步就予以评价激励,坚决杜绝只着眼于横向对比择优式的评价。老师们无论在哪一维度上评价学生,都要在心目中依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划定几个层次,对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都给予热情关注,力争每次评价都使每个层次上有数量相近的学生得到激励。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是我们的追求,划准层次是基本前提,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是根本保证。
3、多维性与全面性原则
“为了学生的一切”所期望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素质是多维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维度上的发展情况,发展较好较快的方面予以激励,促其张扬,发展较差较慢的方面予以指导,促其跟进,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又张扬个性。
4、过程性与即时性原则
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动态持续的过程,是发展的点连成的成长的线。所以我们要密切关
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点上的表现,即时地给予评价激励或评价指导。无疑,过程中更多即时的指导和激励会加快学生的进步速度。这里,师生都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即时性,评价是随时随地的;二是平衡性,评价是要激励促进与批评指导并重的。
5、自励性与自省性原则
现在我们见到的各种大同小异的学生评价机制,一般都狭隘地认为群体中优者更优、个体中优的方面更优,就是“发展性评价”,因而只用一只眼找“亮点”,忽略了用另一只眼找潜在缺点。这种评价机制的鲜明表现是,偏重优者优点的表扬鼓励,忽视缺点的提示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只渴望别人的表扬,而漠视甚至敌视别人的批评。这样子,学生的发展不可能全面,就连“一花独秀”的方面也会因经不起风吹雨打萎缩下来。从学生自评发展的角度说,自励与自省是苍鹰排空的两翼,是飞舟破浪的双桨,缺一不可。“自励”是学生学会充分找出自己的优点,欣赏自我,增强自信,自摄动力,冲刺卓越;“自省”是学生学会冷静客观地剖析自己,正视不足,调整自我,修正自我,追求完善。每一位教师要树立并且教育学生树立这样一个理念——一个人的成长,自省与自励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不平衡的自我评价造就的是不健全的人格。
6、多元性与自主性原则
影响学生进步的因素很多,尤以教师、家长、同学为重,因此这套方案,在充分发挥这三大因素的作用方面有一定的设计。如果将学生的发展看成汽车的运行,教师、家长、
同学的激励就是加油、充电,指导就是检修、调整,虽然都是必要的,但却都是外因,是难以保证在第一需要时间给予满足的。那么内因是什么?就是自主评价。自主评价可以随时自摄动力、自我调控。以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评价机制才是健全的。自评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需要学生的学习锻炼和教师的指导培养,这个过程越短越好(但同时学生的自主锻炼和教师的指导培养是要贯穿始终的)。
7、适度性与接受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或评价指导,都要注意适度。激励时易犯的错误,一是过分夸大,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虚伪的、不真诚的,会产生反感。比如初学书法会有学生学得较快,激励时若说“哇,你的字写得太好了!”、“你真是书法的天才!”或“你可称得上小书法家了”,这样就嫌过了,就不如说“你学得比较快”、“你比较有天分”、“你悟性比较高”更好;二是扬一抑众,常可听到“你看人家某某某,反应多快,这么难的问题一下子就答对了;再看看你们,一个个呆若木鸡,一群大傻瓜!”等类似的话,这种显然使多数人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受挫的激励,得小失大(教师若频繁夸大地表扬某个个体,还会造成群体对个体的孤立和对教师的敌视),是不可取的。批评指导时易犯的错误,一是轻描淡写,引不起学生注意。如,“知道错了吗?”——“能改吗?”——“能改就好。去吧。”错在哪里?怎么改?学生不但还是糊里糊涂,还会在跑离时一面暗喜自己的庆幸,一面暗笑老师的好欺。二是无限上纲,随意定性,或者表现出无望和放弃,甚至带有强烈的侮辱性,让学生轻则难以接受,重则破罐破摔。如“你真是害群之马”、“你这不是诚心捣乱嘛”、“你这是存心破坏,品质极其恶劣”,这属无限上纲、随意定性;“你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呀,怎么也好不了了”,这属无望和放弃;“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养个小猫小狗还知道摇尾
巴呢,你怎么让老师这么伤心呢。”这就有侮辱性了。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觉得“原来我在老师的心目中是这样的学生”,于是产生“既然如此,我就做个样儿给你看看”的想法,以后变本加厉,频频“犯错”,真的变成“诚心”、“存心”了。教师不经意的只图一时解气的伤人恶语,会寒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朝着老师实际期望的反向疾速滑落。这时正确的作法可以是低点切入,如“你挺聪明,一定知道课上做小动作不对——既影响别人也影响自己,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这是你的自制力差,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怎样培养你的自制力呢?……”;也可以是接近切入,如“有人往你床上扔瓜子皮你会欢迎吗?床是你的休息环境。那么教室是全班同学的学习环境,你随地扔乱纸,同学们会欢迎吗?”还可以是归谬切入等等。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进步,而前提是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只有我们的评价“适度”,学生才会“接受”。
8、均衡性与持续性原则
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随时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多个维度上的发展状态,随时会给学生评价,评价的标准要趋于一致,比如一位教师的表扬、授奖卡、授贺卡、给星太多,学生初始阶段喜欢但渐渐地会越来越轻视这位教师的评价;同时又有一位教师很少给学生评价,学生就会觉得这位老师不关心我们,是位冷酷的老师,他们自然会采取畏而远之的态度。不能“亲其师”,焉能“信其道”呢?这项原则要求负责相同教育对象的教师群体对学生的评价要大致均衡——包括评价标准的相近和评价次数的相近,这需要教师间平时多交流沟通,才可以保持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还有就是评价要持久,虎头蛇尾或忽冷忽热,一则难以达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效果,二则对学生也是一种做事不善始善终的负面影响。
以上八大原则,需要教师们真心地认同、深刻地参悟,艺术地践行、执着地坚持。
三、评价的特点
我校学生评价的特点可以用一个主题、两条线索、三处统一、十星统率来概括。一个主题,指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特点,七年级定为“感悟成长,丰富情感”,八年级定为“学会认识,尝试创造”,九年级不硬性要求施行本《方案》;两条线索,指的是“自励”和“自省”两条线并进;三处统一,指的是教师《评价简要记录》、教室后黑板的《星级学生》、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三处相应资料的统一;十星统率,指的是以争当十星级少年活动统率全面、全程的评价工作。
四、评价的标准
从关注一切学生的一切方面的发展考虑,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一则制定一套细致的评价标准工程过于浩大(简直做不到尽善尽美),二则规定太多太细反倒难以操作。我校要求,有相同教育对象的教师群体在领会本《方案》精神的基础上生成的评价标准尽快趋于一致就行。
六、学生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郑元权
副组长:陈正权 钱拥军 袁晓波 刘海
成员:各年级组长 各班班主任
七、管理与评价
(一)管理
1、在教室内学生的右前角,放置统一规格的双层柜橱,专门分组盛放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由各位组长随时整理。
2、家长、社会、教师、同学及自己的评价,可以在学校完成,也可以在家里完成。这样既可分解负担,又可培养小组荣誉感、营造班内团队间的竞争氛围。
4、学校将查看以下评价资料,并留下检查记录、反馈意见记录。
(1)每月收查一次《教师评价记录》,年级组长协同。
(2)每月到教室查看一次,年级组长协同,班主任等待垂询。
(3)每月收查一次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每次从每班每组中点要三个袋,进行抽样式普查。
5、学生完成学期总评后,学校暂时以班、年级为单位收存;若学生要求自己假期中保存也可以,但要保管好;若假期中有学生需要,值班教师负责找出并登记;
(二)评价及其结果使用。
1、各班依学生摘星数产生不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的班级十星级少年,班内表扬,学校统一颁发奖状。
各班择优2—3名报学校,作为校级十星级少年,学校学期末总结表彰会上表扬 ,统一颁发奖证。
由学校组织各年级组长,将校级、班级十星级少年,以自然村为单位,写《光荣榜》在村内张贴。
2、教师
学校依据领导小组的《检查记录》、学生座谈了解、日常观察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打分评价,将分数乘以权重系数计入教师年终考核。
3、每年级评一个“学生评价工作先进班级”,发奖状;相关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年终考核时有加分。
八、说明
本《方案》是在运行中形成,还需要在运行中逐步完善,评价领导小组恳请各位教师多提改善意见,但未经评价领导小组审批,任何教师不得擅自改动评价的操作形式、方法,以确保评价工作的效果和考评的可比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