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我很幸运在12月20日参加了“首届城区教研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还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次活动通过对同样内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
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有很多的感想,现将自我感觉较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一、设计一堂好课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次从接到正式讲课通知到讲课仅有三整天的时间,三天的时间里要求理出全新的思路,做出合适的课件,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等等等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幻想自己有三头六臂就好了,可终究不现实。 熬过两个不眠之夜,经过试课、评课、改课等各环节的进行,我们数学组的各位老师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每一堂课固然有设计者的精彩之处,但更多的离不开背后的一个团队的大力支持。尽管如此,用莘城中学的学生上完课之后发现,有些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和课堂来说是无效的。“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教材,领悟教法学法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二、要想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史主任说:如果我们老师能放下身段,一定也能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在课堂上,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关注解题步骤的规范性,更要关注的是学生学法的引领,适时的评价鼓励,课堂的留白等。我们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中,真正的实现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才能自然完美的上好一堂课。
三、同样的教学内容,想要教出特色,各执教老师必须全力以赴,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才能吸引学生。一堂课如果有40分钟,那么前3分钟之内必须将学生“拿下”,将他们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亲其师” ,这是后面整堂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同时,执教者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备教材十分必要,备学生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反应时刻影响着教学的有效进行,他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四、“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从不同的执教者中感受、分析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可以看出相同的知识点上,教者对于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或者是表达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因为有对比,容易看出当中的差异,吸取到最优的教学方法或技巧的选择。这种研讨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这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真切希望在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力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加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后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
1、课件只是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我们没有精美的课件,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来取胜呢?
2、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呢?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应该如何来注重有效性而不会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呢?
3、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成绩必然必要,但对知识的正确客观的评价也同样重要,讲课时,对学生回答中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的知识怎样进行正确指导而不是故意避开?
十分感谢同课异构活动的领导和数学组的同事们。感谢提供这次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