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脚本 贵阳市农业局 二 OO 四年五月
水稻、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前 言
【广阔的田野,一片片的作物过渡水稻、玉米特写镜头】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它伴随人类渡过了几千年的自耕自食的自然经 济时期。随着当今世界对粮食、经济作物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提高,我国正在实施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粮食作物生产中与病虫害作斗争,仍然是 十分艰巨、复杂、持久的任务。水稻、玉米从种到收甚至于储藏过程中都会遭受很多种 病虫的为害,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贵阳市常见的水稻、玉米病虫害介绍如下:
一、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1、稻瘟病 (1稻瘟病的识别
稻瘟病,俗称火风,是我市水稻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生于冷凉的山区和低凹狭谷雾 露重的地区。稻瘟病在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都可以发生。秧苗期受害称为苗瘟;移栽后 叶片发病称为叶瘟;后期危害水稻的穗颈,称为穗颈瘟;此外,还可危害水稻的节、叶 枕、枝梗、谷粒、穗轴等部分。其中,以穗颈瘟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最大。 【一组苗瘟、 叶瘟、穗颈瘟、节瘟、枝梗瘟、谷粒瘟的特写镜头】
苗瘟:病苗灰黑色,卷缩枯死。
叶瘟:叶上病斑呈梭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环,中央为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 死线,气候适宜时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淡绿色急性病斑,这种病斑发展很快,是叶瘟流行 的前兆。
穗颈瘟:发生在水稻穗颈部,抽穗后受害,开始时穗颈上出现暗褐色病斑,后逐渐 扩展形成水浸状的褪绿病斑, 上有青色霉层。 由于穗颈受害, 影响营养物质向谷粒输送, 发病早的造成水稻白穗,颗粒无收,群众称为鬼卡颈、扭颈;发病较迟的呈秕谷,千粒 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粒增高,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
谷粒瘟:病斑褐色,中央灰白,形成秕谷。 节瘟:茎节变黑,易折断,形成白穗或秕谷。 (2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孢子很微小,病害没有发生之前,我们肉眼无法看到它的 存在和侵染, 而一旦借风雨传播入侵危害后, 病害发生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 对稻瘟病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
① 选用抗病品种:一定要用经过审定的品种,慎用感病品种如汕优晚 3、汕优 63、 岗优 22等; 【镜头展现品种外观】
② 种子处理:用 500倍强氯精浸种 12小时,然后洗净催芽,或用 1%石灰水浸种 2~3天,用清水洗净后再催芽,可防苗瘟和恶苗病; 【镜头展现种子处理方法】 ③ 合理施肥,忌重施、晚施、偏施氮肥,使水稻贪青发病;
④ 药剂防治 【镜头展现药剂外观及稻田施药的场景】 A 、亩用 40%克瘟散乳油 100毫升兑水 60公斤喷雾; B 、亩用 30%稻瘟灵乳油 100毫升兑水 60公斤喷雾; C 、亩用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100克兑水 60公斤喷雾
D 、 2%春雷霉素液剂 1000倍液喷雾。
【镜头展现专家建议】 在防治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认真执行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 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防治工作必须抢抓在发病初期进行, 防穗瘟必须在水稻破肚 10%时用药, 如果错过时期, 防治效果很差;
二是施药时要仔细,喷洒周到;
三是水稻收获后, 病谷不能用来做种子用, 病稻草要及时处理, 压低来年病菌基数, 减少初侵染来源,持续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为害 。
2、稻飞虱
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严重发生的时候可以造成大面积水稻黄塘枯 死, 造成很大的损失。 稻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 每年 5-6月从南方虫源基地随气流起飞, 又随着下沉气流降落到我市,在水稻上产卵,孵化,繁殖为害。如果迁入量大、气候适 宜,将大发生,造成严重危害。
(1稻飞虱的识别
【镜头展现稻飞虱的若虫、 成虫形态以及水稻基部稻飞虱为害状】 稻飞虱的成虫只 有米粒大小,它的幼虫称为若虫,若虫稍小一些,初孵化若虫只有针尖大小,稻飞虱的 嘴是针管状的,称为剌吸式口器。
(2稻飞虱的为害
【镜头展现大田稻飞虱为害状】 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都群集在水稻植株的基部, 用 剌吸式口器刺进稻株,吸食水稻的营养和汁液,雌虫产卵时会剌破水稻茎秆组织,造成 危害。 水稻生长期受到稻飞虱危害, 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严重的造成水稻黄塘枯死, 水稻抽穗后受害,会影响谷粒的饱满度,致使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镜头展现白背飞虱的成虫、褐飞虱的成虫形态大田稻飞虱为害状】
在我市,危害 水稻的稻飞虱有两种,一种是白背飞虱,一种是褐飞虱,一般年份,白背飞虱的危害重 于褐飞虱。 白背飞虱在我市一般每年有两个危害高峰期, 第三代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 第四代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常造成较重的危害。褐飞虱在我市呈插花性的发生, 8月中旬在局部地区造成危害。两种飞虱的外部形态基本相似,危害特征基本相同。 (3稻飞虱的防治
一般初夏多雨, 盛夏连续干旱利于稻飞虱的发生。 当平均每丛水稻有白背飞虱 8-10头时,每丛水稻有褐飞虱 5头以上时,就需要进行防治。稻飞虱从卵孵化后,从小若虫 逐渐长成成虫, 小若虫阶段是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时期 【镜头展现稻飞虱的小若虫形态】 , 防治效果较好。
防治稻飞虱可以选用以下药剂【镜头展现施药场景、农药外观】 :亩用 10%大功臣 可湿性粉剂 15-20克兑水 45-60公斤喷雾,亩用 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 10克兑水 45-60公斤喷雾,此外,还可选用扑虱灵、叶蝉散等防治药剂进行防治。
【镜头展现专家建议】 在防治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施药时把握好防治适期,在若虫高峰期用药,重点喷施水稻的基部,因为稻飞 虱主要集中在水稻基部为害,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
三是为提高药效和保障施药安全,不能在烈日下施药,应该在下午或黄昏时施药最 好。
四是在施药中,应该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农药中毒。 3、稻纵卷叶螟 (1稻纵卷叶螟的识别
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市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间隙性年份在我市严重发生, 1995年我市大发生,水稻损失很大。稻纵卷叶螟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我市以第三代和第
四代造成为害。
【镜头展现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形态以及为害状】 稻纵卷叶螟又名卷叶虫、裹叶虫, 幼虫吐丝将水稻叶片纵卷, 躲在虫苞内取食水稻叶片的表皮和叶肉, 一头幼虫可危害 7-8片稻叶,被害叶片形成白色条斑,降低水稻光合作用,影响水稻产量。
(2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镜头展现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形态】 稻纵卷叶螟的卵孵化为幼虫后,以幼虫危害。 幼虫共分 5龄, 1龄、 2龄幼虫危害较小, 容易防治防治, 3、 4、 5龄幼虫取食危害较大, 不易防治。因此,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 1-2龄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
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以下药剂:【镜头展现施药场景、农药外观】 ① 亩用 45%杀虫双可溶性粉剂 100克兑水喷雾 ② 亩用 Bt 乳剂 100ml 兑水喷雾。 4、其他水稻病虫害
除了以上病虫外,其他一些病虫害也对水稻造成危害,在局部地方可能发生较重, 损失较大,同样应该加强对这些病虫的防治,如稻蝗、稻秆蝇、二化螟、水稻纹枯病、 稻曲病等。 【镜头一一展现稻蝗、稻秆蝇、二化螟的形态、危害状,水稻纹枯病、稻曲 病的典型症状以及防治】
【镜头展现专家建议】 在生产中,农户应该经常到田间地头察看,一旦发现病虫危 害较重,应该立即施药防治。另外,在防治中注意一定要对症下药,是病害,要施用杀 菌剂,是虫害,要施用杀虫剂,否则取不到防治效果,因此,遇到不认识的病虫害,要 采取标本找农技员咨询,听取农技员的防治意见。
二、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1、玉米螟 (1玉米螟的识别
【镜头展现玉米螟的幼虫、成虫形态特征以及典型危害状】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 , 是我市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分布广,食性杂,除危害玉米,还危害姜、高粱等作物。危 害玉米心叶,展开后出现一横排孔;穗期被害,破坏嫩粒,引起霉烂,降低品质。 成虫是黄褐色蛾子, 体长 13~15mm; 卵半透明, 排列成鱼鳞状; 幼虫 20~30mm长, 有 3条淡褐色背线,腹部 1~8节背面每节各有 6个毛瘤,前列四个后列二个;蛹为红褐 色,纺锤形。
(2玉米螟的防治 【镜头展现施药场景及农药外观】
① 处理秸秆:玉米螟在桔杆内过冬,开春前处理完玉米杆可减少虫源基数,减轻 来年为害。
② 用杀虫双、 Bt 乳剂或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任选一种向心叶喷雾。 2、粘虫
【镜头展现粘虫危害状】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 暴食性、 杂食性害虫, 群众城之为 “天 马” 、 “神虫” 、 “行军虫” 。在我市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及牧草。 1982、 2003年全市大发 生,损失很大。幼虫危害叶片,吃成缺刻,虫量大时被吃成光刷刷,基本绝收。
(1粘虫的识别
【镜头展现粘虫成虫、幼虫形态特征】 粘虫成虫体长约 20mm ,是一种淡黄褐色中 型蛾子,卵馒头形,几十粒粘在一起;幼虫 30~40mm长,头部有个黑褐色的“八”形 纹,背上有五条明显的纵线,体色随食物而变,食杂草体黑色,食玉米体色灰绿;蛹黄 褐色,约 20mm 长。
成虫具有趋光性,晚上活动。 5~6月迁入我市,秋季又回迁,喜欢在禾本科作物的 枯黄叶片上产卵,如迁入量大,产卵多,气候“昏昏日头毛毛雨” ,就会大发生。危害
盛期一般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单株玉米虫量可达 30多头,幼虫夜晚活动,白天常 躲在玉米喇叭口内或潜伏土中,粘虫有群聚迁移习性,迁移时所遇植物多被掠食一空, 由于来得突然,被群众称为“天马” 、 “神虫” 、 “行军虫” 。
(2粘虫的防治 【镜头展现施药场景及药外观】 1、防治指标:百株虫量 30~50头。
2、在 6月上旬前务必清除田间枯黄叶,减少粘虫产卵场所。
3、药剂防治:在低龄幼虫期,每亩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g 或灭幼脲 100g 兑水 50~60Kg或机动喷雾器兑水 22Kg 喷雾。
3、玉米大、小斑病 (1玉米大、小斑病的识别
【镜头展现玉米大、 小斑病的典型症状】 玉米大斑病在穗期发生重, 病斑大, 梭形, 边缘褐色,中央灰白;小斑病病斑小,发生较早,病斑长度不超过 1cm ,宽度在两个叶 脉之间,椭圆形,上有同心轮纹。
(2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镜头展现施药场景及农药外观】 ① 选用抗病品种; ② 增施钾肥可减轻危害;
③ 发病初期亩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g 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g 兑水 60kg 喷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