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A.神经元 B.脊髓 C.延脑 D.脑干
2.小李收到北京大学的通知书时,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这种状态属于()
A.应激 B.激情 C.心境 D.理智感
3.奥苏贝尔认为知识获得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是()
A.意义学习与非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C.符号学习与操作学习 D.课堂学习与现场学习
4.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5.西方大学作为一个的教育机构,始于() A.11世纪 B.12世纪 C.13世纪 D.14世纪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说明学生是()
A.具有人格的人 B.主动学习的人 C.需要接受教育的人 D.具有发
展潜力的人
7.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 A.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显性课程
8.()是柯尔伯格提出的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道德两难故事法 D.实际锻炼法
9.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的德育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知行统一 D.因材施教
1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都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属于()的观点 A.内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填空题(10题) 11.___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2.发现问题时的惊奇和疑虑,获得结论时的喜悦和陶醉,以及对真理的维护和热爱等都属于社会情感中的____
13.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的人
14.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
案一一壬戌学制,即通称的____学制
15.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构成
16.____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17.许多研究发现,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会产生无意识影响,心理学家称这种记忆为____
18.在非正式群体中,____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及稳定持久程度
19.勤能补拙笨鸟先行充分说明了____对智力的补偿作用
20.学生具有可塑性、____和向师性
三、名词解释(5题) 21.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22.教育成本 23.教师
24.学生的发展
25.教学内容设计
四、论述题(5题)
26.简述注意广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7.陈辰父母是房地产开发商,家境很富裕,父母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没什么成绩方面的要求。陈辰也懒惰,经常迟到,学习不努力。初二时,父母将其从一个学校转到了另一个好点儿的学校,但是成绩跟不上。另外,陈辰的同学也常说他是花钱转来的,不想跟他交流。陈辰也说想跟其他同学交流,但就是难以融入,导致其性格内向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该学生哪些需要得不到满足?
28.试述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法。
29.试述怎样组织有效的复习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案例分析(2题)
3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当中运用这一原则?
3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
教师:是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呀! 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
学生: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呢?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符合什么教学原则?
六、简答题(1题)
33.简述布鲁纳发现法的特征 参
1.A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BB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小李收到北京大学的通知书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的状态属于激情
3.BB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根据学生学习方式不同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D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5.A自11世纪起,西方大学作为一个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其主要目的是招收和选拔人们从事专门的职业,尤其是对领袖人物和教士的培养。因此,它本质上是贵族的教育。
6.DD题干所述是陶行知的名言,说明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他倡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去努力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7.AA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8.C 9.C
10.BB题干所述为外铄论的观点 11.校园文化 12.理智感 13.社会属性
14.六三三 15.制度文化 16.个别教学 17.内隐记忆 18.情感因素 19.性格 20.依赖性
21.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专业的教学评价机构,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工作、办学效益等方面水平进行的总体或单项的价值评判
22.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个学生本身平均所消耗掉的全部教育资源 23.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24.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其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25.教学内容设计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和组织等
26.(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②知觉者的知觉任务。③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
27.首先,陈辰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家庭生活的富裕,并没有
让他从父母那里获得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父母对他的学习不重视、无要求,使他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转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也没有被班级同学接纳,想要与新同学沟通交流的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难以融入班级,缺乏归属感。其次,陈辰的尊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新同学常说他是花钱转来的,不愿意与他交流、接纳他,他在班级没有自己的地位,也无法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尊重,导致他性格内向
28.(1)概念: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基础的,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和分析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生活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在狭义上,教育叙事指的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叙事研究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解释,更重要的是寻找故事背后的意义。(2)类型:①从叙述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教师叙事研究和对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叙事的研究。②从叙述的目的来分,可分为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和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③从叙述的内容来分,可分为自传叙事、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3)特点:①关注实践者的经验。②叙事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③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④不论叙述者是否同时也是研究者,叙事研究都需要进行理论的提升。(4)做法:①叙事材料的收集。②叙述事件的确定。③叙述过程的展开。④叙事研究报告的写作。⑤叙事研究
的评价。(5)优缺点:①叙事研究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具有人文气息,易于理解,引人深思。②叙事研究的缺点是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容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难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29.(1)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另外,针对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特点,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制订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每天复习的内容要适当,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有效的复习时间最好做如下安排: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第五次复习,半年后。(3)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如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复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复习,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另一种是分散复习,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难度大的材料可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因此,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在头脑中构成它们之间的神经联系,形成记忆痕迹,以后遇到其中的一种刺激信息,就可以激活多种相关的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果。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
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5)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识记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另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6)掌握复习的量。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一次复习内容的数量不宜过多;另外,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从而提高记忆效果。除了这六种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外,还要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并注意用脑卫生
30.(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形成正确的归因观。(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31.(1)该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在上课前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2.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33.发现法的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
信息提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