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阐述白加黑路面施工质量的掌控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阐述白加黑路面施工质量的掌控
阐述白加黑路面施工质量的掌控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磨损及取材方便等特点,因此在早期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水泥路面行车舒适性差、维修周期长、耗用资源多等缺点被逐步放大,取而代之,沥青混凝土路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广州的路网改造大多采取“白加黑”改造技术,而如何更好提升工程改造的实用效益,成为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1.道路“白加黑”技术的发展

早期,道路“白加黑”通常仅在白色路面之上浇筑一到两层沥青混合料,这样简易施工的结果经常导致路面使用不久就出现开裂、沉陷等病害,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降低路面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

经过发展,各方对白加黑路面的反射裂縫问题有了深入认识。较流行的方式就是破碎旧路面板,解决板缝处出现的应力集中,进而避免反射裂缝破坏新铺路面。常能看到改造项目使用振动破碎头把许多尚完好的水泥板完全振捣碎。这又引发新的问题,振捣碎的旧路面不一定有安全的路基,直接铺设沥青是不能达到预期的。因此,又出现了在破碎路面上重新铺设水泥稳定基础,再在其上铺设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这样的施工方式不仅造成浪费,还提升原有路面的高程,不利于道路的使用,对排水等设施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白加黑道路改造的特点进行研究,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掌控。

2.白加黑路面施工质量的掌控

修筑路面要重点进行三方面的掌控:一是路面补强及其配合比设计;二是对摊铺质量的严格掌控,三是水损害的预防。

2.1路面补强及其配合比设计 2.1.1路面补强

在作业前,对旧路面开展路况调查,先对全部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弯沉检测,对有明显弯沉的板块采取板底灌浆的方式进行补强,继而进行复测,确保混凝土面板均达到设计标准。同时,要及时清运破碎的混凝土板,清理平整夯实基础后,及时回填铺筑材料,以避免雨水侵害基层。

2.1.2隔离层铺设

为了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在铺筑沥青混凝土前,要在旧水泥路面上预先铺设一层隔离层,目前常用土工布或防裂贴,以此来缓解混凝土板缝对上层结构的影响。

2.1.3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路面改造施工前,对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及检验,达标后,进行质量成本比对,选择合理的质量与成本相匹配的料场进料,以实现成本控制。并且对进场原材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最后依据摊铺试验段松铺厚度、压实度以及生产能力等因素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

2.2摊铺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控制是改造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环节,施工中的原材料检测及温度控制都要严格按标准执行。

沥青混凝土的拌合需对温度、油石比例及材料的级配进行严格控制。沥青材料需使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时需稳定控制在160~170℃之间,矿料加热的温度需控制在170~180℃之间,混合料的温度超过200℃须废弃,运送至现场时的温度不得低于140~150℃。在油石比控制中需使用电子称重器,对原材料进行精密的称重。同时,需使用较高自动化的拌合设备,以便及时调整数据。保证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无结团成块或者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对混合料的出厂进行严格掌控。为确保上层沥青混凝土的铺设质量,先对水泥路面进行铣刨,厚度在1~1.5cm,清理干净后,对沿线水泥板的纵横向接缝设置防裂贴,然后洒铺防水粘结层,再加铺沥青混凝土。

2.3水损害预防

实践证明,沥青面层的中面层空隙率比较大,有水进入就会产生水损害。因此,在先保持面层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滑性及低温抗裂性的情况下,需尽可能缩小各层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好各面层结构都使用空隙率不大于5%的密实沥青混凝土。

主要预防措施是提升沥青料同矿料的粘结能力。如果水进入到沥青混合料后,在承载车辆快速通行的作用下极易出现沥青剥落情况,为此,提升粘结力需保持表面层粘结力大于5级,中面层与下面层的粘结力大于4级。同时,还需提升混合料的压实标准,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既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又主

要决定现场空隙率。在路面结构层中设置排水层及防水层能有效防止水损害的出现,通常,水还没渗透到中层面或是下层面,表面层或中面层就已出现破坏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水渗透入面层底层形成破坏,一般可将防水层设置在表面层下面。此外,为提高预防成功率,还需在基层顶面设多空隙沥青混合料排水层,以使水尽快从路面结构层中排出。

3. 国道G106线白加黑改造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实施项目位于广州市近郊白云区,为双向六车道的水泥砼路面一级公路,沿线城镇化明显,日交通流量为80840辆/昼夜,属于特重交通路段;项目主要对原路面进行修复并加铺沥青砼,恢复使用功能,以提高路面强度及舒适度。

3.2实施方案

3.2.1先处理旧路烂板。采取挖除破碎旧水泥面板,重新浇筑C35水泥板至原水泥板厚度(26cm),另根据路面破坏情况的不同分别进行病害处理。

3.2.2在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对水泥路面进行铣刨1cm厚,清理干净后,对沿线水泥板的纵横向接缝设置防裂贴(48cm宽),然后洒铺防水粘结层,再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如下:

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砼AC-13面层, 5+h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面层(h为调平层厚度),防水粘结层,铣刨1cm厚水泥路面.

3.3注意事项

⑴旧路铣刨与加铺沥青路面等施工须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等规范及前述要求进行。

⑵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施工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⑶在实施路面摊铺时要注意保护好路侧的侧入式入水口,按照相关规定预留好雨水口箅子(凹形)位置,以便雨水口收水。

⑷按照加铺设计需要,管道的井口处需加高井盖,要注意调整好井盖与路面接顺。

⑸在防裂贴施工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干燥,基面潮湿或雨天不得施工;在防裂贴施工后,必须用砂包或橡胶轮胎压路机将其压密实,以防在摊铺沥青混凝土前雨水进入防裂贴粘合面。

⑹当铺贴防裂贴的部位,邻边高差大于1cm或坑洞较多时,需将该部位用环氧砂浆或沥青混合料找平后再铺贴,防止铺贴在凹陷处受到重力后破坏。

4.结语

因为白加黑路面具有节能减排、缩短工期、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及公共交通影响小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旧路修复、提升等级的方法。只有对白加黑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掌握,才能够根据实际做出最合理的道路改造方案,在合适条件下完成道路改造,进而提升我国道路的施工技术,给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剑锋,郑燕萍,范文龙,汪洋.浅淡白加黑路面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1).

[2]丁传宝,蒋育红,姜守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技术研究与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