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汤艳梅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年第05期
一、 谈话导入,初识园子
1. 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你对这个园子有怎样的了解?
2. 是呀,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设计意图】由对园子的了解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一个充满了爱和快乐的园子,带给孩子们的是无尽的向往。
二、 交流趣事,想象朗读
1. 在小组内交流。这部分课文中,你觉得有趣的、吸引你的地方,可以先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先谈谈感受,再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快乐、有趣传递给大家。
【设计意图】生本教育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进行研究和思考,也就是自己学。小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空间,为随后的全班交流奠定基础。这一部分完全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那些有趣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深深吸引着他们。
2. 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板书:玩闹)
(1)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我”就像祖父的“影子”,走到哪,跟到哪,小跟屁虫似的)
(2) 种小白菜。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谁来读好这两句话?
(3) “祖父铲地……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① 如果是你这么做,会招来什么样的后果?
②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注意这里描写祖父的一个细节,用笔画出来。(笑)
③ 引读这一部分,指导读出“我”的自信、肯定和天真。
④ 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和蔼、慈爱)
(4) “又……又……”一连串的“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淘气、无忧无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5) 浇菜。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几句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这样的生活你们向往吗?
3. 交流了这么多有趣的事,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在园子里,“我”可以闹够了又去玩,玩腻了又来闹?这都是因为什么?(祖父的疼爱放飞了“我”的天性,园子成了“我”童年的乐土)
4. 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自由自在、充满温馨、无忧无虑、令人向往)提炼学生的发言,板书几个关键词。
5. 其实在这么多的词语当中,有一个词语是最重要的,你能找出来吗?(板书:大大的“自由”)
【设计意图】课堂生本,并非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弱化。在这一部分的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那一个个有趣的场景,以读促思,去品味文本语言后的那一份情、一片爱,努力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抓住“铲地”部分描写祖父的一个细节“笑”,因为这是文中祖父对“我”爱的集中体现,童年的“我”正是在祖父爱的包围下,才有了那样的自由、快乐和幸福。
三、 品味感受,学习表达
1. 和祖父在一起,“我”是多么的自由和快乐啊!第13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充分表现了这一份自由,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心中有了快乐和自由,眼中看到的景物也不同寻常了。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很有特色,自由读一读,画一画你喜欢的句子。
3. 读后交流,指导朗读,评价:
(1)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在作者眼中,花、鸟、虫子都是那么的鲜活。拟人手法,用上了排比的句式,真妙!指导朗读。
(2) 这真是——(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夸张)连用了四个“愿意……就……”,可见在作者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由快乐的。
(4) 怎么样才能把这种自由读出来?(指名读,评价,齐读)
(5) 这真是——(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 一句话,把园中所有事物的自由都表现出来了,那么这段话最后的句子是不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余?(“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并非闲笔,因为天空的高远,才有了万物如此的自由,也正因为有了祖父爱的包围,才有了我童年的自由、快乐和幸福。这高远的蓝悠悠的天空正是祖父的爱的象征,通过引导朗读比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设计意图】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这一部分紧扣中心句展开教学。
5. 学习课文写黄瓜、倭瓜等的写法,写一写“我”在这个园子中的自由和快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6. 学生想象写话,交流。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将园子里这些庄稼的自由快乐、充满灵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动笔练一练,习得写法。
四、 情感升华,拓展阅读
1. (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吗?
2. 这一切充满了萧红幼年的记忆,难以忘却。读课文后的“作家卡片”。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4. 课后阅读《呼兰河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太仓市沪太外国语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