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云南某铜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云南某铜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7・ 云南某铜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邢喜峰,林海,高玉娟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根据云南某铜矿的原矿性质,试验研究了浮选回收铜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以及所能达到的技术指标。结 果表明,当人选原矿石铜品位为2.74%、磨矿细度-74gm65%的条件下,采用硫化钠作活化剂、411黄药作捕收剂、11号 油作起泡剂,通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0.33%、回收率为95.23%的较好指标。 关键词:铜矿;浮选;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D9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92(2007)01-0027—03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各种矿产资 表2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源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加。2004年,我国铜资源供 Tab 2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major chemical tom- position of run-of-mine ore/% 应结构是:国产精炼铜206万t、进口精炼铜120万 t、进口铜材120万t、进口铜废碎料420万t、总计为 866万t。为确保我国铜资源供应的安全,国家大力 发展铜资源的勘探、选冶技术【l】。特别是2006年,国 际市场铜价格高涨,因此研究铜矿的高效分选技术 对于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我国有限的铜资源具有 重要的意义闭。 茎 兰 !! ! 鱼量 :! 三 : : :: : 竺三 : : : 2.1浮选原则流程的确定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试验矿样的性质。 x射线衍射分析如图1所示。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 中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含有少量黝铜矿,黄铁矿含 量极少,非金属矿物主要有钠蒙脱石、角闪石、石英、 长石等。因此研究欲回收的有用矿物为黄铜矿和黝 铜矿,根据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性质差异,宜采用 浮选回收铜矿物,由于黄铁矿含量极少,因此不宜采 用铜硫分离的浮选手段【3】。 在一741 ̄m 57%的磨矿细度条件下,对原矿进行 了粒度分析,分析结果示于表3中。 结果表明,原矿中粗粒级(+147/xm)铜品位相 对较低,均小于1%;而细粒级(一741 ̄m)铜品位较 l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本次试验样品采集时充分考虑了矿石类型、品 级、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代表性,分不同矿石类型 分类采取,按比例组合、包装。样品经颚式、对辊破碎 至一3nun,混匀缩分,将所送四种矿样按一定比例混 合,目的是提高今后生产时矿样的代表性。 四种矿样的配矿比例为:X1:x2:x3:X4=5.5:44.h 6.3:4.1。据所配矿样的品位和比例计算得出试验矿 样的铜品位为2.78%,实际化验铜品位为2.71%。四 种矿样的铜品位见表1。 表1 样品铜品位分析结果/% of-mine ore/% Tab 1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copper content of mn・ 高,大于3%;由此说明在此磨矿细度条件下该矿石 中铜矿物的连生体较少,大部分铜矿物呈单体形式 存在;从金属分布率可以看出,+1471xm铜金属分布 率仅占3.16%,说明有利于铜回收率的提高,但微 细粒级(一431 ̄m)金属分布率占59.55%,因此在进 行药剂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时宜重点考虑微细粒 级的回收。 堂曼 呈 铜品位 11.13 X2 4.14 X3 4_35 X4 0.28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原矿多元素分析,结 果见表2。可以看出,原矿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仅有 铜、钼,铅、锌的品位低,无回收价值。 2.2浮选条件试验 2.2.1磨矿细度试验 在图2流程下,药剂用量分别为:活化剂硫酸铜 200g/t、捕收剂411黄药lOOg/t、起泡剂11号油16 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为一741 ̄m 45%、55%、 2选矿试验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建设计划资助(xK100o8o432) 作者简介收稿日期,'2006-09—21 :邢喜峰(1982一),男,吉林敦化人,在读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07年第1期 后降低,而精矿铜回收率逐渐升高,尾矿中铜品位逐 渐下降,说明磨矿细度增加利于铜矿物的单体解理, 但当磨矿细度增大至65%以后,由于泥化现象严重, . 1 恶化浮选过程,因此精矿品位下降,考虑到实际生产 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浮选指标,认为原矿磨矿细度选 择一74tzm 65%为宜。 挠 潞. ~ 另外在相同的磨矿细度一74tzm 65%条件下,将 3.00 20.00 40.00 60.00 70.00 图1原矿样XRD测试图 Fig 1 XRD test results of run—of-mine ore 表3 —74tzm 57%条件下原矿筛分分析结果 Tab 3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run-of-mine ore (一74 m 57%) 粒慧围产靴品, m  金属/忿布率粒 J军v ?了.1H军v 65%、75%、85%原矿粗选试验,试验结果见图3。 原矿 浮选精矿(泡沫)浮选尾矿(槽底) 图2浮选工艺原则流程 Fig 2 Fundamental flotation flowsheet 磨矿细度/一74p ̄m% 图3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Fig 3 Test results of grinding fineness l一品位;2一回收率 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增加,精矿品位先升高 活化剂硫酸铜更换为硫化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硫化钠的选别指标明显优于硫酸铜,其精矿铜回收 率高出2.36%,品位仅低0.69%,同时采用硫化钠作 活化剂尾矿品位低0.05%,因此认为活化剂宜选用 硫化钠,而不使用硫酸铜。 2.2.2捕收剂种类试验 在磨矿细度一741xm 65%的条件下,分别选择了 硫化矿用浮选捕收剂乙基黄药、4l1黄药、320黄药、 异丙基黄药、戊基黄药进行试验,捕收剂用量相同,∞ 舳 ∞ ∞ 加 0  试验流程如图2所示,药剂用量为:硫化钠200g/t、 捕收剂lOOg/t、l1号油16g/t。试验结果见图4。 乙基黄药异丙基黄药320黄药411黄药戊基黄药 图4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Fig 4 Test results of the diferent collector 从图4中可以看出,乙基黄药的捕收能力最弱, 戊基黄药和4l1黄药的捕收能力最强,但戊基黄药 价格较高,而4l1黄药价格较低,同时因为浮选作业 为粗选,以最大限度回收铜矿物为目标,因此选择 411黄药为浮选捕收剂。 2.2.3捕收剂用量试验 在捕收剂为4l1黄药、磨矿细度为一74tzm 65% 的条件下,进行了捕收剂用量试验,捕收剂用量水平 分别为( ):25、50、75、100、125、150。试验流程和药 剂制度见图2,试验结果见图5。 结果表明,随着捕收剂用量增加,粗精矿品位逐 渐降低直至变化不大,回收率逐渐升高,在试验水平 范围内,捕收剂用量50 较适宜,但考虑到为粗选 作业以及后续的扫选作业,因此认为捕收剂4l1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期 ∞ 邢喜峰等:云南某铜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原矿 ・29・ 舳加∞∞∞如加m O 图5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Fig 5 Test results of collector 尾矿 药用量选择75 最优。 2.2.4活化剂及起泡剂种类和用量试验 在捕收剂用量为75g/t的条件下,按图2所示流 程先后进行了活化剂及起泡剂种类和用量试验。活 化剂分别选择硫化钠和硫酸铜;起泡剂选择松醇油、 l1号油。最终确定活化剂采用硫化钠lOOg/t,起泡剂 为l1号油16 。 2.3浮选开路及闭路试验 图6闭路试验流程 Fig 6 Flowsheet of close circuit experimention 3结论 1.由于该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其次 为黝铜矿,其中氧化铜含量较低,因此直接采用浮选 方法回收铜矿物,同时采用活化剂硫化钠活化氧化 铜矿物和捕收性能较好的新型捕收剂4l1黄药,达 到了最大限度回收铜矿物的目的。 2.在磨矿细度为一741 ̄m 65%时,采用一次粗 通过前述的药剂种类和用量试验,试验确定了 磨矿细度为一741 ̄m 65%、活化剂采用硫化钠lOOg/t、 捕收剂采用4l1黄药75 、起泡剂采用l1号油 16g/t,在此基础上,进行粗选时间试验,确定8min为 适宜的粗选时间。通过开路流程试验确定浮选流程 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工艺流程获得的闭路试验指 标为,铜精矿品位为20.33%,铜回收率为95.23%, 铜精矿的产率为12.85%。 3.该试验研究结果为云南某铜矿的开发利用 为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在此基础上进行 了闭路流程试验,试验流程如图6,结果见表4。 表4 Fig 4 闭路试验结果 ExpefimentM results of close circuit 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其它类似铜矿的选矿具有借 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戴新宇,王昌良西藏某铜矿选矿工艺技术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5(6):15—19、 结果表明,采用41 1黄药为捕收剂、硫化钠为活 化剂、11号油为起泡剂的条件下,原矿经一次粗选、 [2]吴启明,尹启华.德兴铜矿提高铜精矿铜品位的生产实 践[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5(1 1):33—36. [3]李江涛,库建刚,程琼.某硫化铜镍矿浮选试验研究[J]. 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可获得铜品位为20.33%、回收 率为95.23%的铜精矿,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矿产保护与利用,2006,2(1):37—39. (下转第2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期 江冠男等:复杂多金属银铅锌矿渣选矿研究 2.试验中采用异步浮选,解决了部分铅、锌矿 物包体及连生体难以分离的问题,达到了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矿渣中有价金属的目的,该流程操作得当,浮选现象 [1]王淀佐.矿物浮选和浮选剂[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 重现性较好,可作为设计依据。 版社,1986. 3.由于矿渣是多年前湿法冶金残渣,样品中各 [2]吴晓清.硫化钠无捕收剂浮选德雷科伊硫化铅锌矿EJ]. 金属品位分布极不均匀,矿石性质变化较大,设计时 国外选矿快报,1996(11):1O一12. 应留有适当余地,以便于生产中根据矿石性质进行 [3]丘光枚.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矿产 调节。 保护与利用,1996(10):15—17. STUDY oN SEPARATION OF COMPLEX POLYMETALLIC Ag—Pb—Zn ORE 仃.Civil&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hool,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Beijing 100083,China;2.Be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ABSTRACT Study on folat ̄ion separation of Ag—-Cu—-Pb-Zn polymetallic sulphide ore was carried out.Authors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folwsheet involving combined depressants of sodium sulifte as major.composite collectors.folatation of copper in diferent rates,separation float ̄ion for Cu—Pb—Zn then and finally separation floatation for zinc.The associated silver Was also recovered comprehensively.Achieving the goal fo recovering the available mineral in the ore. K EY WORDS'complex polymetlalic sulphide ore;comprehensive recovery;coppy—lead separation; lead—zinc separ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29页) TECHNICAL oF PRoCESSD G STUDY oN CoPPER oRE D YUNAN (Civil&Environ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Sc/ence and ABSTRACT hTis case researched one complex copper ore in somewhere of Yunnan.Research a best technological lfow to counterpoise economic and the recovery grade of copper ore.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for copper ore is 2.74%.the concentrate grade of copper ore is 20.33%;concentrate recovery rgade of copper ore is 95.23%;tailing grade of copper ore is 0.1 5%.Concentrating tailing is uptight. KEY WORDS:copper ore;flot ̄ion;experiment researc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