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

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

来源:爱站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 :同角度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和 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之一在于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 是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造、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但这远远 不是整合的全部意义。更有效地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 养,才是整合更广泛的目的。 但要真正把语文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到一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会步 入误区,即人们常常所批评的搭花架子唱热闹戏和纯信息技术培训两种。如何在教学 实践中避免走入这些误区。少走弯路,作为走在泰州语文新课改前沿阵地的姜堰四中, 自然要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作出一番尝试。我通过所上的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和八 年级(上)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个课例,初步感 悟了语文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一、教学构想 《西游记》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教材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内容。作为经典 的古典名著,学生可能在进入初中以前就已经读过。但那是一种囫囵吞枣式的情节浏 览,对于人物形象的特点把握尚较肤浅,至于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更是难以深 刻体会。《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教材中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内 容,是外国名著,初中生对此知之甚少,至多也就是了解主要人物和大概情节。如何引 导学生阅读名著,在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素养,便成为现今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教学这两课时。我都预先建立了主题资源网站,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尝 试让学生在课内利用网络技术,在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充 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分体会自主、合作、探究阅读的乐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搜集、总结” 的步骤,紧扣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名著的韵味充盈课 堂。在教学手段上。借助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功能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鲜活的可感 性和丰富的表现力,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知识的理 解和巩固,讲究文本、图片、音像与环节的推进同步支撑。 二、教学实施 1、设趣,吸引眼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的学生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可以睡觉。看似学生可悲,其实是教师可怜!现在 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只用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和一支粉笔,已无法吸引学生的 眼球。《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一个片段《当海盗去》。小城镇的学生对海盗的理解还 仅停留在字面的概念上。我便从电影《加勒比海盗》中剪出一个海盗与官军激战的片 断,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始,上课时一下子就把活泼好动的学生吸引住了,营造了一个 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大都有预习的习惯。如果在课堂上机械重复以往的文字,也许会 产生倦怠的感觉。而多媒体鲜活的可感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让他们感受到了书中文字 的未知世界,以神秘和神奇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研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仅仅指自觉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方 式。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拿奖的中国中学生不少。但最终成为世界级 科学家的并不多,美国人对此的一个解释就是,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满堂灌” 的“填鸭”式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 而知、且已经被证明为失败的。萧伯纳说过,“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只有当学 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时候,才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 在《西游记》一课的学习中,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到专题网站的资源库中去寻找有 关的图片、音像、评论等各种资料,以获得最直接的感官感受。并把学习中所遇到的问 题和感受上传到主题网站的讨论区(论坛BBS)。这样,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具体实 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就是我所理解的自主学习。 2、合作,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俗语都显示了博采众 长的重要性。语文学习中的协作更是如此。我一向是重视并尊重学生在课堂里的讨 论,可七嘴八舌又使课堂显得零乱。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 可能并得到提升。上《西游记》~课时,在主题资源网站里。老师收集了许多《西游 记》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但这些资料都是零乱而笼统的,我要求学生利用学过 的WORD文档的制作方法,仿照老师前面对唐僧、八戒、沙僧三人的介绍,将孙悟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形象、特点分别制作成一个精美的文档,以便所有人共享。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推 选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主要负责文档的制作,其他学生主要负责文字 和图片的收集。学生的制作很快就传到了讨论区,通过浏览,学生们看到了自己没 有时问看到的内容,看到了别的同学对作品及人物的看法,同时也在论坛里以跟帖 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了团结协作。 3、思考,学问兼长,提高学生拓展研究的能力。 人最终的目的不在于生存,而在于思考和觉悟的程度。——亚里士多德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虽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整体内 容分解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么就 会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他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整体感知等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主张“抽象一具体一抽象”。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学生难 以掌握的知识具体化,但是具体化了的知识必须适时回到“抽象”这一层面。这样,在 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智力也得到了发展。“学而不恩则罔”,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 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 因素”。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惰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不仅要让学生带着问 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不过出了课堂以后怎么办?互联网BBS又给我 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课外平台。在《西游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堂教学中, 我都在讨论区里设计了一些讨论题,如 ‘席德这个人物形象为什么能引起同学们的争 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人物的?”“如何理解孙悟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彻底的反抗精 神?”通过学生各自的讨论,了解正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的心理状况,以朋友的身份 和学生探讨生活与学习中的困惑和不安,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健康的生活理 念,明确告诉他们拥有正直、勇敢的性格才能把握好生活。 通过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职能在发生着转变,他不再 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向导与顾问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网络环境也不再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更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是主 导,学生是主体,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唯有不断实践、不 断摸索、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领会精髓。体味真谛。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