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案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课题 教 学 目 标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掌握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 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通过结合当地实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备注说明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设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2、让学生尝试总结,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加强这个方面能力的锻炼,同时促使学生思考。 3、以当地的城市为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加深对家乡的关注和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和总结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重点 教学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难点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1、分析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而设定的。 2、只有认识到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才能正确的认识城市的选址,为后面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3、把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设为难点是因为,河流对城市的具体选址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个部分,需要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 学 过 程 复习旧课 (1)乡村的形成过程 (2)城市起源的基本条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城市选址的故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5分钟。比如成都,又称龟城,它有什么故事? 张仪在成都筑城遇到的最大麻烦主要是选址问题,因为初来乍到对地层与土质状况不熟悉,城墙垒起就倒塌了,因而屡筑不成。譬如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就说“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教师承接)上节课我们从社会角度谈了城市起源,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古代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众多的城市如今的状况如何?所以当城市出现后就要考虑它的位置选择──这就是城市区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板书】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讲述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城市的总体分布,即哪里多,哪里少,第二,城市的具体位置。 板书 城市位置 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自然地理因素。 板书 二、城市的区位因素 展示 “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 中国地形分哪几级阶梯?各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每级阶梯上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状况如何? 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回答如有不正确教师可指正。 【设计意图:在自学基础上探究,发现规律。】 板书 1、地形与城市区位 从图中不难发现,我国第三级阶梯地形上分布的1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最【设计意图:为水资源、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限制城市的发展埋下伏笔。】 教材地位和作用: 地理是一门知识类的学科。高中地理(必修),从环境中与我们联系最为密切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学习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高中地理(必修)分为上下两册,共八个单元,前四个单元为上册,主要讲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后四个单元为下册,主要讲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是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是高一地理必修下册的重要内容,“城市的区位因素(一)”,在第一节总论了聚落的形成之后,具体的对人类最主要的居住形式进行分析和学习。与后一课“城市的区位因素(二)”为并列的内容。学习这个部分,对于我们认识影响城市的因素、了解城市选址的原则,从而更深层次的认识人类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考虑到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应用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实际问多占67%,第二级和第一级分别占32%和1%。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可见,地形类型中平原有利于城市发育。 承转 中国大城市多分布于平原,整个世界是不是也同样有这样的特点呢? 展示 “世界人口100万以上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图 学生活动 读图并找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和美国三大城市带,分析出城市分布与地形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是:大约60N以南的欧洲;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美国三大城市带是:波士顿一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一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一圣迭戈三大城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教师归纳 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教师提问 为什么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和最有利于城市发育的地区? 教师归纳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而人口的集聚最终导致城市的发育,所以这些地区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板书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1、地形与城市区位 教师提问 其它地形区就没有城市的分布了吗? 学生回答 不是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 “世界人口100万以上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并提问: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 教师归纳:巴西地处热带,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而巴西高原气候凉爽,居住条件好。 板书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1、地形与城市区位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教师提问 而在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为什么呢? 教师归纳 交通便利、地形相对平坦,有利于农耕。 板书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1、地形与城市区位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3)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地 2、气候与城市区位 承转 由以上的学习我们得知地形对城市区位有影响,那气候对城市区位有没有影响呢? 展示“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 指导学生读出400mm等降水量线,并说明它的意义: 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东南部的我国大多数城市位于中低纬地区,东部又濒临海洋,降水和气温都比较适宜。 教师提问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该线以西以北及以东以南的分布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几个城市位于该线附近或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的地区。 板书(1)降水与城市区位 各地的江水状况对城市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适度的降水是城市发育的重要题的能力需着重培养,所以本节的难点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设计意图: ①知识的拓展 ②对新掌握的知识进行初步运用并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 设疑激趣 创设情境 诱导探索】 条件。 承转 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又如何呢? 读“世界在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 教师提问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分布在什么样的纬度带?多在沿海地区还是多在内陆地区? 学生回答 主要分布在的中低纬度地带,多在沿海地区。 教师提问 这里气候条件如何? 学生回答 中低纬度气温、降水适中;沿海地区气候条件比内陆地区优越,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 教师提问 为什么气候优越的地区城市也多呢? 教师引导 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所以城市也很多。相反,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城市规模和密度均小。如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加拿大北部、撒哈拉沙漠区以及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等。 板书(2)气温与城市区位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板书 3、河流与城市区位 承转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形和气候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但从古至今,人类对河流的依赖性、河流对人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地形和气候(因为水是人类生命所最须要的物质),所以,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提问 河流对城市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45—P46,然后让学生积极发言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1) 提供水源;(2)交通运输;(3)在古代还有一种军事防卫作用 教师讲述 首先河流可为城市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所以一些城市往往临河分布 板书 (1)城市临河分布→用水 逆向分析: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缺水,如我国华北地区的天津、青岛、太原、唐山等城市前些年曾严重缺水。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人文原因——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大 解决的措施: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建城市引水工程,如已建成的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和在建的引黄入晋工程等。这说明水对于一个大城市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城市临河分布。 展示“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的城市分布”图 教师提问 我国东部地区秦岭一淮河以北及秦岭一淮河以南何处沿河设城明显? 学生回答 秦岭一淮河以南沿河设城明显。 教师小结 对。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生读图 从图中列举若干分布于下面各点位的城市: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口 教师提问 以上城市设在河流的不同位置,河流对城市所起的作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回答(教师指图说明):有的城市处于河流上游的起点,如江西省的赣州市,其作用是进行货物转运;有的城市处于干、支流的汇合处,如宜宾处在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重庆处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它们所起的作用是对人(物)流的中转、集散;还有的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口,天津位于海河口,它们均为海运与河运的中转站。 教师总结 教学方法 引导-读图-讨论原因-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练习巩固 具体方法有:讨论法、提问引导法、资料和个案分析法等 讨论法:本节课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以讨论为主开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最重要的是,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问引导法: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资料和个案分析法:通过对某一城市的区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学习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 【设计意图: ①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信息的技巧 ②运用已有的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板书 (2) 城市临河分布→运输 A、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如起点处----水运线溯源而上,遇到河道狭窄、河床过浅,或遇到急流、险滩、瀑布、峡谷等天然障碍,船舶无法继续航行,需将货物转换其他运输路线,那里同时也是货物的集散、转运地,促使城市的形成;如赣州市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这里代表三个不同方向的交通路线,是货物的集散地。所以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如宜宾、重庆、武汉等城市。 C、河口处:货物在此可实现内河航运与海上运输的转运,由于其有广大的腹地,因此常在靠近河口处建立码头,因而多被选作城址。 D、越向河流的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 越往下游,河流流量增大,河面展宽,运输能力增强 教师提问 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中攻打城池的场面,古代城市为什么要建护城河? 学生回答 古代城市建护城河是为了军事防卫。 教师讲述 对了。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许多古代城市都选择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地形建城。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面进行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法国的巴黎原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得出结论 板书 (3)城市临河分布→防卫 小结 如果大家打开地图看一看,会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总有河流流过城市周围,或者穿城而过,比如我们福清也是这样,有龙江穿城而过。所以说,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作 业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归纳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三大要素。其中地形和气候先决定人口的分布多少,再对城市的地域分布产生影响;河流对于城市的区位给了具体的定位,它对城市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位置 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 二、城市的区位因素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1、地形与城市区位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3)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地 (1)降水与城市区位 2、气候与城市区位 (2)气温与城市区位 (1)城市临河分布→用水 3、河流与城市区位 (2) 城市临河分布→运输 (3)城市临河分布→防卫 【这样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1.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 C ) 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个体,培养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沿海 了学生的能力。】 2.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B ) A.气候干旱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B.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D.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课后作业部分 聚落B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因为:①A、B、C三处B的平地面积最大,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城市,A、C的平地面积相对较小发展的空间受限制。②B处于两河的交汇处水路有三个方向,A、C水路只有两个方向,所以人流货流在B处最大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