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来源:爱站旅游
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2024届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氧化钠作炉具清洁剂 C.干冰作制冷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 D.碳酸钙作补钙剂

2.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X Y A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B 纯净物 混合物 C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D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4.对下图启普发生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反应平稳进行 B.图甲中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 C.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一定会分离

D.可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阳离子不能通过电子的得失而形成原子 B.可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一定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D.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性质都是由质子数决定

6.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7.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④是一种阴离子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D.②容易得到电子

A.滴加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CO2Fe2O32Fe3CO2 B.Ca(OH)2H2SO4=CaSO42H2O C.Fe2O32HClFeCl22H2O

D.2H2O2H2O2

Co10.氢氧化钴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钴在铜之后 C.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氢氧化钴可溶解于水 D.氢氧化钴可干燥HCl

HClNaOHCoCl2Co(OH)2 ①②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直接加热,不必进行预热 C.实验时,若固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g~2g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13.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14.如图文化衫:你的“魅力”偷走我的“心”。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镁单质

A.金属光泽美丽 C.金属活动性强

15.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B.导电性优良 D.延展性好

16.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化学兴趣小组要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管D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②两名同学将试管_________和试管C中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通过分析,确定了一定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若将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滤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有_________。

③实验E中,瓶底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从今年开始,常州市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中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2KNO3+3C

点燃X+N2↑+3CO2↑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空气主要成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X由离子构成,其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黑火药制作的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和气体污染物,各填一种)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2KNO2+O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24g氧气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18.(8分)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 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 结论 A中有氢氧化钠 (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可能是盐酸或者是氢氧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想对这两瓶试剂进行鉴别(查阅资料,铝既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aAlO2)和氢气)。 (1)甲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溶液变________色 紫色的石蕊试剂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溶液变________色 紫色的石蕊试剂 (2)乙组同学用的是铝来进行的实验。取一支试管加人5毫升的无色液体,发现有气泡生成。然后同学们就说这是盐酸。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的同学认为此方法有错,你认为乙组同学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丁组同学在做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收集到了氢气0.2克,需要铝粉_______________克?消耗了50克的盐酸溶液,此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无色溶液是NaOH 无色溶液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C 【解题分析】

解:A、氢氧化钠作炉具清洁剂是利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作除锈剂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的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钙作补钙剂属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题目点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体现的性质,是化学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体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2、A 【解题分析】

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故选项正确;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它们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和化合反应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考点考查了反应的类型、物质的分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B 【解题分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C正确;

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D正确。故选B。 【题目点拨】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 4、B 【解题分析】

启普发生器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题目详解】

A、启普发生器的主要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不正确; B、图甲中固体和液体分离,活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故B正确;

C、图乙中固体和液体未分离,充分接触反应,关闭图乙中的活塞,固液不会分离,故C不正确;

D、启普发生器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不能用于以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粉末为原料制取氧气,故D不正确。故选B。

【题目点拨】

启普发生器不能进行加热,也不能用于强烈的放热反应和剧烈放出气体的反应,必须是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的反应。 5、B 【解题分析】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能形成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C 【解题分析】

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误;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的过程中由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题意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的过程中由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7、C 【解题分析】

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选项A正确;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选项B正确;

C.④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选项C错误;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D正确。故选C。 8、C 【解题分析】

胶头滴管在滴加的过程中不能伸入管内,浓硫酸的稀释切记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应该用灯帽盖灭 9、B 【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相关知识 【题目详解】 A选项,3CO+Fe2O3

高温2Fe+3CO2

B选项,Ca(OH)2+H2SO4=CaSO4+2H2O,故选B C选项,Fe2O3+6HCl=2FeCl3+3H2O D选项,2H2O电解2H2↑+O2↑ 【题目点拨】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反应原理2.反应条件3.沉淀符号,气体符号4.配平 10、C 【解题分析】

A、反应Co2HClCoCl2H2,而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说明钴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错误; B、根据氯化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和氯化钠,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可推出氢氧化钴为沉淀,选项错误;

C、反应①Co2HClCoCl2H2,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

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

确;

D、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反应,而氯化氢遇水即形成盐酸,氢氧化钴能与氯化氢发生反应,不能使用氢氧化钴干燥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C 【解题分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点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2、D 【解题分析】

A、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

B、试管加热液体前应先预热,避免局部过热引起试管炸裂,选项B错误; C、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选项C错误;

D、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壁,以免液体洒出,选项D正确。故选D。 13、B 【解题分析】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是离子;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题目详解】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A不正确;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不是离子,故C不正确;

D、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是一定是显碱性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 14、C 【解题分析】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能与硫酸锌反应是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选C

15、B 【解题分析】

医疗急救过程中,应该给病人提供大量的氧气以供给呼吸。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A 水蒸气和氧气(H2O、O2)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A AgCl Cu(NO3)2、Zn(NO3)2 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解题分析】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题目详解】

(1)铁锅是利用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钢丝绳是利用钢丝的弹性和韧性,黄金饰品是利用其色泽鲜艳及稳定,故选A。

(2)金属生锈是金属和铁和水共同作用的过程,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H2O、

O2)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①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试管D中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②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硝酸银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锌,两名同学将试管A和试管C中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Cl,若将烧杯中混合物过滤,滤液中一定含的溶质有Cu(NO3)2、Zn(NO3)2。

③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实验E中,瓶底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题目点拨】

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大量热,瓶底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N2 S2- 粉尘、SO2 1.5g 【解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是K2S,K2S是一种固体物质,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所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空气主要成分的是N2

(2)物质X是K2S,由钾离子和硫离子构成,带负电荷的离子是阴离子,故其中阴离子的符号是S2- (3)黑火药制作的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粉尘、SO2。 (4)设生成24g氧气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x。

2KNO3 202x=2KNO2+O232

24g202x=,解得x=1.5g 3224g【题目点拨】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18、C HCl + NaOH = NaCl + H2O H+和Na+ 碳酸钠和硝酸钡 硝酸钠 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 溶液显红色 8% 【解题分析】

(1)A、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A不正确;

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B不正确; C、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C正确;

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说明酸过量,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H+和Na+

(3)①白色固体A溶于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得无色滤液,说明A中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则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

②滤液 C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可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HCl+NaOH=NaCl+H2O4058.5 50gx(50g+50g)5.85%4058.5= 50gx(50g+50g)5.85%x=8%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红 稀盐酸 蓝 2Al+6HCl=2AlCl3+3H2↑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样有气泡产生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8 14.6% 【解题分析】

(1)甲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一: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紫色的石蕊试剂,溶液变红色,说明无色溶液是显酸性,是盐酸;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无色液体,并加入紫色的石蕊试剂,溶液变蓝色,说明无色溶液显碱性,是NaOH;

(2)乙组同学用的是铝来进行的实验。取一支试管加人5毫升的无色液体,发现有气泡生成。然后同学们就说这是盐酸。铝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3)丙组的同学认为此方法有错,乙组同学错的理由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同样有气泡产生,则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解:设需要铝粉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稀盐酸溶质质量为y。

2Al+6HCl=2AlCl354219xy+3H26

0.2g546 x=1.8g x0.2g2196 y=7.3g y0.2g需要铝粉的质量我1.8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7.3g100%14.6%。 50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