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2007年统计年报)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2007年统计年报)

来源:爱站旅游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2007年统计年报)

江 苏 省 统 计 局

二○○七年十一月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1—

目 录

一、总说明„„„„„„„„„„„„„„„„„„„„„„„„„„„„„„„„„„„„„„„2 二、报表目录„„„„„„„„„„„„„„„„„„„„„„„„„„„„„„„„„„„„„„2 三、基层表式

重点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年快报(L707-1表)„„„„„„„„„„„„„„„„„„„„„„„3 四、主要指标解释„„„„„„„„„„„„„„„„„„„„„„„„„„„„„„„„„„„„4

—2—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一、总 说 明

(一)为了解重点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及国家级技术中心的运行状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是江苏省统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省统计局对各省辖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为年度调查报表。数据来源的基本方法是对具有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实施全数调查。

(四)本制度一律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各省辖市统计局可在本制度的报表中增加指标,但不得打乱指标的排列顺序和编码。

(五)各省辖市统计局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省统计局基层数据。 (六)本制度中的指标均不保留小数。 (七)本制度由江苏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3—

二、报 表 目 录

表 号 表 名 报告期别 填报范围 有关部门认定的国L707-1表 重点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年快报 年报 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 各省辖市统计局 电子邮件 1月20日 3 报 送 单 位 及方式 报送日期 页码 —4—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三、调 查 表 式

基层年报表

重点企业科技活动情况年快报

(试行)

200 年

企业详细名称:

企业法人代码□□□□□□□□-□ 企业负责人: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企业行业类别□□□□

企业详细地址: 省 市(州、盟) 县(区市旗) 行政区划代码:□□□□□□ 企业技术中心名称:

企业技术中心是否为独立法人□1.是 2.否 企业技术中心法人代码□□□□□□□□-□ 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 联系电话: 指标名称 甲 年末从业人员合计 主营业务收入 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 科技活动人员数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中: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企业专利申请量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计量单位 代码 乙 人 千元 千元 人 人 人 千元 千元 千元 件 件 丙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企业 技术中心 1 — — 2 表 号:L 707-1 表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文 号:国统字(2007)118号 有效期至:2008年6月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200 年 月 日 说明: 1.本表由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填报。

2.本表由各省辖市统计局报送。

3.报送时间为年后1月20日。报送方式为电子邮件。

4.主要逻辑关系:1≥4 ≥5; 2≥3;4≥6;7≥8;7≥9;10≥11;若4>0,则7>0;若7>0,则4>0;若6>0,

则8>0;若8>0,则6>0。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5—

四、主要指标解释

科技活动的统计界定

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科技活动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本次调查只统计研究与试验发展(R&D)及其成果应用两类活动,即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在工业企业开展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发展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等。 工业领域的试验发展包括以下四类活动:

1.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

2.为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购置检测用仪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试验检测,论证鉴定等活动。

3.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所从事的相关活动。

4.对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买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但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应用或仿制活动。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指为使试验发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实际应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这类活动的成果形式大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操作的带有技术和工艺参数的图纸、技

—6—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工业领域的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一般属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指新产品原型能够投入批量生产而从事的工艺流程、设备及工艺装备、操作及质量检测规程等的设计活动。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内容包括: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试验,新技术方法从设定的控制参数发展到不同条件下的验证试验,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与优化参数再现性试验,新技术的可靠性试验,生产检测、维护、安全等技术操作规范化试验,新旧生产系统结合部技术协调试验(含原材料、能源介质、辅助工具等系统的适应性试验)。

主要指标解释

企业详细名称:按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名称填写,应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企业法人代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照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

企业行业类别:指根据企业主要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企业详细地址:企业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行政区划代码:指企业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企业技术中心名称:按照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名称填写。

企业技术中心法人代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中心,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年末从业人员合计:指在本企业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年末实有人数。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根据“利润表”中对应指标年末累计数填列。

新产品销售收入:指在报告年度内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本报表中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科技活动人员:指在报告年度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参加科技项目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科技活动人员不包括全年累计从事科技活动时间不足制度工作时间10%的人员。

参加科技项目人员指编入各类科技活动项目组并从事(或参与)项目研究活动的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包括有科技活动的工业企业中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处、部、科等)的工作人员以及技术中心、科研院所、中试车间、试验基地、实验室等机构内的管理人员;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直接为科企业技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

重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制度 —7—

员(含中试车间、试验基地的工人),不包括为科技提供间接服务的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人员。

科学家和工程师: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的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和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包括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讲师、助理研究员等;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是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尚未评定高级和中级技术职称(职务)但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可通过加总本单位全部项目中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求得;上述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可按直接参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人员占全部科技项目人员的比重乘以单位科技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推算。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指在报告年度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非科研渠道经费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即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指在报告年度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因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给外单位的经费。对于企业,可将报告年度全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企业用于科技项目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服务的费用(包括企业科技管理部门人员劳务费和办公费,以及为科技活动提供试验材料供应、设备维护、技术资料提供等服务的人员的劳务费)支出计算。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指报告年度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用于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支出的费用。不论何种经费来源,只要实际用于上述三类项目的经费支出都应计算在内。具体计算办法:可将企业全部科技项目(课题)中确定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的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按上述三类项目支出占全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比重计算分摊的科技管理和服务费用取得。上述三类项目经费支出包括的内容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组所列的支出项一致。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指报告年度内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新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包括新产品的研究、设计、模型研制、测试、试验等费用支出。

企业专利申请数:指在报告年度内企业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发明专利申请数:指在报告年度内企业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