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讲解
粮食安全是指人类对粮食需求的满足。它包括粮食结构、粮食数量、粮食质量的安全和粮食的有效供给。我国粮食安全最基本的内容是数量安全。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在我国人口达到16亿、人年均需求粮食460 kg时,共需粮食七亿三千多万吨。与现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差额为两亿五千多万吨。
(2)资源环境问题:①农业缺水,年少产粮食2600万吨左右;②耕地减少(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耕地锐减),质量下降(优减劣增);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如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1)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2)加大投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粮食转化率。 (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5)加强节粮建设,倡导适度消费。 二、例题分析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中国地理区域知识为背景,以稻谷种植、生产和消费为例,通过对粮食产区的识别、生产条件的对比、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考查了考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关系等地理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关心国家粮食安全,珍惜粮食的习惯。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消费大国,近年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粮食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答案】1.C 2.A 3.B 【试题解析】
1.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
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2.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故选A。
3.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得分要点】
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 三、跟踪训练
(2018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2.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农业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答案】1.D 2.B 3.A
【解析】1.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由表中数据可知,降水≥800mm为东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故亚热带的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降水400—800mm为东部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增量最大,所以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转移的趋势。故选D。
2.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因此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故选B。
3.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所以,与南方相比,北方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故选A。 中新社北京2017年1月7日电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透漏,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8613亿斤增加到12 325亿斤。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
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回答4—6题。 4.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
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 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C.粮食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扩大
5.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 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 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 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
6.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 ①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 ②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 ④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C 5.C 6.D
【解析】4.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故选C。
5.粮食产区集中在东北等区,主消费区与主产区相距较远,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故选C
6.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与市场经济不相符,①错;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可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②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是提高产量的措施,不能提高大豆竞争力,降低进口依存度,③错;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承包大户,可以提高大豆的市场竞争力,④对。故选D。
(2019届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7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0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根据材料完成7—9题。 7.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A.摸清耕地分布家底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8.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9.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7.B 8.C 9.B
【解析】7.摸清耕地资源分布可通过科技方法测算,统筹我国城乡规划等无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AD错;我国人口众多,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可便于国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但这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C错。故选B。
8.城市周边基本农田主要发展种植业,不能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A错;农业人口迁入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受城市永久农田划定限制,B错;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C对;基本农田分布在郊区或乡村,与都市农业发展无关,D错。故选C。
9.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应在我国东部平原区,南方以丘陵山地为主,基本农田面积不大,A错;北方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均为我国重要的平原农田区,所以北方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B对;西北地区,位于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少,以草原荒漠为主,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小,C错;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不适合大面积发展农业,故基本农田面积小,D错。故选B。 2016年10月12日,由袁隆平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将在滩涂上用半海水浇灌种植海水稻。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恶劣的野生条件下生长的一种稻种,其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抗鸟、抗虫、抗盐碱,不用打药、不用施肥、不用除草。我国内陆尚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海水稻的潜力。其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千克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千克,多养活约2亿人。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耐盐碱野生水稻相比,海水稻单产高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 B.劳动力 C.地形 D.土壤 11.如果我国成功推广种植海水稻,可以
A.减少水污染 B.提高土壤肥力 C.保障粮食安全 D.促进多种经营 【答案】10.A 11.C
【解析】10.由材料可知,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恶劣的野生条件下生长的一种稻种,是在野水稻基础上,经过人工培育的新品种,之所以比野生水稻产量高,是由于受科技影响所致。故选A。
11.据材料可知,海水稻亩产较普通水稻高,如果我国成功推广种植海水稻,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C对。海水稻是在滩涂上用半海水浇灌种植海水稻,有可能导致水污染,A错;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没有实现多种经营,BD错。故选C。
12.(2019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分布示意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
(1)分析三县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 (2)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三县耕地撂荒的原因。 (3)说明三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4)为缓解三县的耕地撂荒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12.【答案】(1)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季风气候区,湿热多雨,流水作用强。 (2)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耕地地块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耕地土壤
肥力低。
(3)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 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收入大大降低。
(4)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解析】(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形成喀斯特地貌一是需要有大量可溶性的碳酸岩;二是区域降水丰富,流失的溶蚀作用强。
(2)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该地以丘陵山地为主,说明耕地资源坡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耕种;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土壤肥力低;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地块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面积狭小,不利于机械化种植等。
(3)说明三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植被恢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石漠化的现象;但会减少耕农作物播种面积,使粮食收入大大降低。
(4)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3.(2018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两地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它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但80%的耕地近20年处于撂荒状态。在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和推动农业“走出去”的背景下,大批中国企业到该地区投资农场种粮再返销国内,返销粮食因其品质高深受国内消费者热捧。下图示意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地理位置。
(1)分析中国企业去滨海边疆区投资种粮的社会经济原因。 (2)说明滨海边疆区粮食品质高的原因。
(3)简述滨海边疆区从中国企业投资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4)简述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的其他措施。
13.【答案】(1)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而中国人均土地资源有限;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俄罗斯土地资源充足且土地成本低;与我国接壤,距离近,有利于粮食运输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纬度高,作物生长期长;气温低,病虫害少;人类活动少,污染少;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粮食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国家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等。
【解析】(1)注意题设要求的是社会经济原因。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而中国人均土地资源有限,可垦耕地有限;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俄罗斯土地资源充足,80%的耕地近20年处于撂荒状态,土地成本低;滨海边疆区与我国接壤,距离近,有利于粮食运输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主要从生长期、病虫害、污染及土壤等方面分析:滨海边疆区纬度高,作物生长慢,生长期长,养分积累多;气温低,病虫害少,作物品质好;人类活动少,环境污染少,作物质量好;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 (3)中国企业投入,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的税
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我国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保护耕地资源;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粮食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国家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