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2)诗中“ ”是环境描写。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何处: 遥: (4)请你猜测一下“行人欲断魂”的原因。
(3) 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古诗的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二)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取 吸收) 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使 促进)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词语。 (2)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3)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的优点有( )(多选) 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大量制造。C.价格便宜。 D.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4)我国的造纸术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 ) A.拱手 。 B.肩膀向上耸。 C.向外钻或顶。
D.建筑物上呈弧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 (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赵州桥的设计。 B.赵州桥的历史。
(3)“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在文中用“ ”画出来。 (4)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参考答案:
(一)(1)唐杜牧 清明节; (2)清明时节雨纷纷; (3)哪里。远方。
(4)祭祀过世亲人,因为思念亲人而难过。
(5)清明时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
(二)(1)吸取 促进; (2)树皮、麻头、破布等。 (3) ABCD;
(4)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三)(1) D; (2)A;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4)因为赵州桥的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因此,这种巧妙的设计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首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