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关系学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学

1.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

关系,其实质是各种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关系,而已政治为主。 国际关系学:是专门研究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国际关系中各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以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为主,并解释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概括来说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发展的科学。

2. 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关系学主要研究整个国际关系体系运行和变化演变的规律,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政治关系,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比国际政治学更为广泛。外交学是主权国家通过一定的机构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来处理彼此之间失误的艺术和科学。它专门研究如何制定和调整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处理各种外交事务,而国际关系学是主要研究国际关系整体运行和演变过程。

3.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游戏理论,它原是数学运筹学中的一个支系,用于严格地处理在战略博弈中参与者最理想的行为和决定结局的均衡,或是使具有理性的竞赛者找到他们应采用的最佳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特定的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博弈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某个参与者的行动,而还要取决于其他参与者如何行动,不同的参与者有时利益

一致,有时又彼此对立。并寻求利益最大化。

4. 国际竞争:是指国际关系各行为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利益与价值,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相互攀比,你追我赶来夺取优胜的一种状态。

5. 国际合作:是指为达到共同目的,在一定领域内利益和目标一致或者部分一致的国际关系各行为主体所进行的全面或局部的相互配合行为。

6. 国际冲突:是指国际关系各行为主体所谋求的自身利益或要实现的特定政策目标不同,或由于其他原因引发了矛盾,而处于一种自觉的抵制、对立和对抗状态。国际冲突是国家间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国际社会中矛盾是绝对的,所以国际冲突是永恒的,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

7. 国际战争:是国际冲突的最高形式,当国际冲突与危机无法用和平方式解决时,冲突当事方便诉诸武力,国际危机便升级为国际战争。

8. 南北关系: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位于地球的南半部,所以通常被称为南方国家;而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地球的北半部,所以通常被称为北方国家。但南北关系主要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

9. 东西关系: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地理概念,但主要是政治概念。它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1991年底这段时间内的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其中主要是美苏关系,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要角色,以它们之间的合作、冲突和争霸为主要内容,由有关国家参与而构成的一系列活动关系。

8. 战前的两大典型现象和四类基本矛盾: 典型现象:(1)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

(2)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两大对立的阵营

四类基本矛盾:(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中垄断阶级同无产阶级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变化:(1)帝国主义战争不在是不可避免的,和平日以取代战争上升为世界主题。

(2)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也由于亚非拉等一系列独立国家的诞生,而演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悬殊的区分。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上升为世界主题,以至于原来

的四类基本矛盾有的退居到次要地位,有的具有两重性。

9. 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1) 意日法西斯被彻底打垮,他们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只能处于

从属地位。

(2) 法国由于在二战中被德国占领,遭到严重的削弱,很难在新的

世界政治格局行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美国在二战以前已是西方头号经济、军事强国,在二战中本土

未遭到破坏,而且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使其实力迅速的膨胀在二战后期,实际上已经主宰着西方政治。 (4) 英国虽然也遭到了很大的削弱,但他毕竟是西方传统的政治、

军事大国,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5) 社会主义的苏联,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经济、军事力量大大

的增强。在二战中,苏联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因此,美、英、苏三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0. 如何认识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作用

(1) 威尔逊和理想主义学派:“威尔逊学派、威尔逊主义”《论国家》

一书中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遵守道德规范和民主原则。他认为:和平与正义,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应当也可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共同追求的一种目标和架构。他在“十四点

计划”中更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十四点计划”包括“公开外交、集体安全、民族自决、国际邦联、世界政府、裁军非战、贸易平等、航海自由、公理正义等等”。其核心是所谓的民主正义,法律和道德规范,其实质是要建立一种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秩序。反映了一战后美国实力膨胀,力图从地区大国登上世界舞台,干涉世界事务,进而达到确立美国作为世界领导的地位。理想主义学派的理论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权利均势体制的批判及倡导代之以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理想主义学派认为,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和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及秘密订立盟约形成了权力均衡机制,但这种机制并不能够维持世界和平,而且他还是一切政治罪恶的化身,因此,他们呼吁建立一个能够维护世界和平的崭新的机制及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就是在国际关系中得实践是普遍安全机构—国际联盟。理想主义关于集体安全体系的完美构想在国联的建立上得到了体现。

(2) 1939年7月,英国教授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1919——1939》

对一战后盛行的理想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批判,他抨击理想主义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强调人类应该正视国际关系中斗争的现实,提出权力是整治活动中的主要因素,这标志着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

11. 如何认识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作用

(1) 现实主义的思想根源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总结处一套政治理论,其核心是权力理论,他认为:政治是以利益的冲突为特征,政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和扩大政治权利的本身,衡量政治的唯一标准就是在这方面获得成功。他认为统治者为了达到维护国家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达到利益。马基雅维利的这套权力政治理论被西方学者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他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却被西方学术界是为早期阐释权力政治学说的经典著作,其影响力经久不衰。

霍布斯,英国哲学家,《利维坦》中也阐述了权力的重要性,指出,人们追逐权力是一种本能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受为增进自身安全的保护层所驱使的。《论国家》中进一步的强调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指出必须有一个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声音来代表全社会说话,这种声音即是家主权的声音,指出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性,是不可分割和转移的。

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的看法,对权力的关注,对政治是由利益冲突所决定的,是权力的争夺和分配的观点,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而主权国家中心论则成为现实主义的逻辑起点。

(2) 爱德华·卡尔与《20年危机,1919——1939》:首先他的这一本书引起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新审视,他再该书中对理想主义的哲学和政治思维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评判。他指出,理想主义

太注重于伦理道德标准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忽视了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的现实,忽视了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因素和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这是理想主义理论致命的弱点。

(3) 汉斯·摩根索与《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此书全

面的奠定了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作为现实主义的权威著作,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六大原则,并且对均势体系,外交策略,战争和平等国际关系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使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4) 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 权力是政治的本质,是由永恒的人类本性所决定的 ② 以权力规定利益的原则,是一切政治活动的普遍规律 ③ 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即是为争夺权力的斗争,不能以道义为准则,只能以国家利益为准则

④ 国际政治是处理国际矛盾,协调利益的一门特殊艺术,大国的均势原则是维持和平的基本手段。

⑤ 在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和利益的两个最核心的概念,以权力划定利益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