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君
(河北北方学院中文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新
义的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教育教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文学教育的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发展曲折沉浮。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认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快引发了文学教育的复苏振起。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就语文教育何去何从问题展开大讨论.人们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许多
的专求: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文学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文学教育;理性思考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文学教育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的活动均属于文学教育的范畴:狭
备那么多的传统知识、那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让这种知识结构的园林工作者去传承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古典园林艺术,个人觉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传承方法的局限性
中国现代园林与西方园林在形式上已越来越接近.这与双方学习方法的接近是分不开的。园林的历史很悠久.但把它作为一门学科专业.是始于西方的.在100多年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设园林专业的时候,也基本上沿用了西方的课程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虽有所改进,但也只是与西方更加接近。在课程设置上,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西方的教学课程体系来传承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继承与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途径(一)加强园林工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
当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继承并不只是在形式上的再现.而是建立在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需要能领略传统文化的大众为社会基础,更需要拥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园林艺术工作者。看过周敦颐的《爱莲说)才知道拙政园远香堂名称的来由;要理解“知鱼”就必须了解庄子:读过了苏轼的<点绛唇》词才会明白到底是“与谁同坐”;能懂得诗情,领会画意.才能悟出“平湖秋月”的意境……当代园林艺术工作者要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任.必须强化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才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拼凑。
(二)自然美学现念的延续与突破
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截然不同的风貌,这自然要归因于不同的造园观念和美学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中国人欣赏自然美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弓l起共鸣的某些于用人工
174
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一直把自然作为评价园林的最高标准阁。
现代人对“自然”这一概念的理解已与古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尊重是哲学(包括美学)意义上的。西方现代对“自然”的尊重更多是生态意义上的。园林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在现在环境危机的大背景下.必须接纳吸收生态科学的原则和理念。形成传统艺术与现代科学相融合的园林才是真正的发扬和突破。
(三)学习方法的创新
上世纪初形成于德国.以形式美为核心内容的造型基础理论对整个世界设计领域的教学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对全世界设计类学科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园林专业基础教学也基本上是采用这一模式。从继承和发扬在我国古典园林的现实看.仅仅沿袭西方的学习方法还不能足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古人给我们提出了师法自然的理念,最重要的是体验自然的过程.得到的不仅只是一些具体的造景技法,还有个人审美感觉的培养.加深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园林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与生活体验的各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正如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所言: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只有当古典园林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的时候,才是真正发扬光大的时候。
参考文献:
.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舒士俊.探索中国画的奥秘【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p】郑元者.艺术之根——艺术起源学引论[M1.长沙:湖南
教育出版社。1998。
【4】张纵.我国园林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及思考(上)IYl.中国园林。2003(3)。
Is】彭一刚.感悟与探寻[MI.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面。西在造景形式上更强调人工美.立足
法改变其自然状态,而中国古典园林则力求洒脱
人主张把文学教育理念注入中学语文教育中。2003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规定.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用美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学教育要与时俱迸,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动态的认读体系,从而构建科学的文学教育新理念。
二、文学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
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只有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启智、育德、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才能有效实施语文教育。目前,文学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大趋势,备受各国母语教育的推崇。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一个人的语感能力、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品格修养的影响力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文学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精神奠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改进语文课程教学.使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f11
文学教学的目标定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各种定位的观点中,以培养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居多,这也与新课程标准传达的精神一致。文学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学史基础知识、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文学形象的一般方法及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
加强文学教育.可以增强民族精神底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抒发和谐世界之人类的美好理想。尤其在人文素养培养上1、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对文学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r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1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也有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学作品比以前有所增加。(2003年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72%)语文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学习教材上的文学作品和正确引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2、提高文学教育的必要性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文学教育是读者为了满美需求.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在迸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面.文
学教育在构建学生精神家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中学生长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就会在文学思想、文学知识、文学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文学教育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美的感染、美的熏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兴致,去创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
3、提高文学教育的可行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提前成熟,在许多方面有赖于教师引导、教育和良好环境的熏陶;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感情最纯真、记忆力最好、对世界充满渴望和向往的阶段.是思维活跃的时期。中学生应该在此时学到最美的文化和知识。同时,中学生尚未定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吸纳性。随着经济的繁荣。信息世界的飞速发展,他们的信息摄入量大大增多、思想深度和广度增加,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都比以前有所增强。因此,循序渐进,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可行的。
总之.传统的文学教育理念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学习中,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而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主动辅助学生学习。如果说传统教学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面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
注释:
【1】骆怡龄.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
2007。(8):2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参考文献:
【1】刘坎龙.at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体系构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
f2】郭惠宇.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U】.at学语文教学。2005,(2)。
[31Jl吾t圣荣.at学文学教育复兴的背景与困境【J].语文教学之友。2002。(7)。
f4】范玉红.对中学-hi-R.教学at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M].现代语文。2004。
『51刘真福.人教版初at语文第六册文学单元修订说明
【I].学科教育。2003,(s)。
【6】姜秀茹.提高初中生文学鉴赏水平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11。
基金项目:
1.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
;
2.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文学教育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VCXD010;
3.张家口市第六届社会科学立项研究课题。
175
对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
言。四
课本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是教师教书育入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凭借。教材上的这些文学作品对语文教师提
名著.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她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足自己的审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
0801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