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伤(zhōng) 澄澈 酝酿(liàng) 咄咄逼人 ..B.缥缈(piāo) 陛下 抖擞(sǒu) 人声鼎沸 ..C.忙碌(lǜ) 静谧 充沛(pèi) 浑为一谈 ..D.蜷伏(quán) 苛刻 笨拙(zhuó) 花枝招绽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蔼 奥密 烂漫 小心翼翼 B.倜傥 云霄 轻捷 人迹罕至 C.黄晕 取诀 淋漓 美不胜收 D.健壮 莅临 鉴赏 波光鳞鳞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千。 .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
C.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D.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1 / 9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B.当潇潇雨下,夜色深沉的时候,长安街像一条静静的长河。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他的表情很怪,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哭。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 ①是强健的风姿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 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③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根据理解默写名句。
①《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
2 / 9
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____) .(2)狼亦黠矣(______) .(3)相去数十步(______) .(4)跑号如前状(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4.(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
3 / 9
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
4 / 9
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炸香椿、 _____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2、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5 / 9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⑪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⑫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⑬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⑭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⑮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⑯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6 / 9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品尝到特色美食,观赏到特色节目,也会参与一些特色活动…… 请以“难忘那年 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从“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五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B D C D A
(1)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散入春风满洛城④海日生残夜⑤岐王宅里寻常见⑥独坐幽篁里 (2)①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二
1. (1)径直 (2)狡猾 (3)距离 (4)原先的
2.(1)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 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3.【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4.(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三 【答案】
1. 扒香椿 吃香椿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3.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8 / 9
4.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5.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1.(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 2.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有几个生日能过;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3.“满村庄溜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4.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
5.不好。“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作者一方面表达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