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市场经济纵横印瞎髓国圈日回曝岔0国四费摘要:综砚当代世界经济,服务经济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服务业在一国经贸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沟通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和企业跨国生产经营的纽带,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进程中,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地位。印度是近些年来活跃在世界服务贸易领域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其在服务业上取得的成绩十分引人瞩目。通过对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指数及优势要素的相关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有利及制约因素。关键词:印度服务业;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一0158(2009)05—0027一05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迅速速上升。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服务崛起,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了出口年均增长率为9%,超过当时世界较高的增长率。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服务业出口5.6%的平均增长率而高业作为其崛起中的最大亮点而受到广居世界榜首t20世纪90年代印度服泛关注和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务业出口增长率攀升至21%,与此同的大国,有必要借鉴印度的成功做法时世界的平均增长率仅为3.6%。根据和经验,有效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印度已经成为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世界上服务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在200l~2006短短5年的时间里,伴印度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点随印度服务出口的高速增长,印度已1.服务业成为促进印度国民经经由一个服务贸易净进口国转变成服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47年印度独务贸易的净出口国。立以后,其经济发展结构经历了从农5.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是印度服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独务业的新兴力量。印度的主要服务出立初期,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口是计算机与信息、旅游、交通运输、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大国转其他商业服务,占印度服务总出口的变,在此期间,印度所实行的产业政90%,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就占一策是扶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优先发展半。印度服务业出口的主要逆差部门的战略。这一时期虽为重点发展工业是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版权与许可的时期,但是印度并没有压制服务业证以及其他商务服务部门,而计算机的发展,相反,印度允许私人资本在和信息服务,旅游、通讯业都是印度商贸、餐饮、银行等领域投资,到20的主要顺差部门,尤以计算机和信息世纪90年代,印度服务业便开始逐服务部门中的IT服务及服务外包更是步取代工业成为印度国民经济发展的表现出了明显优势。重要支柱。在1950—2005年期间,4.服务外包成为印度服务出口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的亮点。作为世界软件外包生产中心由57.2%下降至21.1%,工业的比重的印度,近四年的软件出口额都数由14.8%上升至24.8%,服务业则由倍于中国,占全球市场的20%、美国28.喊上升至54.1%,从而成为带动进口的62%。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印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TATA集团、Reliance集团、米塔尔2.服务出口在印度国民经济中集团为代表的几十家超大型私有企业占有重要地位。伴随印度服务业增长都有较大的发展规模。米塔尔集团已率的不断攀升,印度服务出口也在迅将公司总部迁到,伦敦,成功完成钢万方数据27文/李红梅任丽华铁业界的收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印度。此外,印度的金融外包服务也迅速发展,金融外包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印度金融外包的服务范围已经发展到信息类、人力资源管理类业务等更具战略性的领域,越来越多的金融集团将其某类业务整体外包给印度,这有利于印度金融业外包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也促进了其金融业的发展。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比较(一)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比较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通常以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得以体现。1.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又称比较优势指数,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是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贸易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其进出口总额相比。现用表1将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的TC指数作一比较。表1说明,2004年前印度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其后逐渐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并在2005年超过了欧盟。中国的TC指数则显示,近年来我国始终处于服务贸易净进口国的地位,且中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在缓慢增强。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服务贸易上则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欧盟的服务业竞争力虽比不上美国,但也始终保持净进口的状态,且其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比较而言,日本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始终处于服务业净进口国的态势。按TC指数所反映的服务业竞争优势来对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序,其顺序为美国,欧盟、印度、中国、日本。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简称表12001—2006年印度服务Tc指数的国际比较20()0200l2002200320042005印度一O.052一O.082—0.04l0.0500.0090.050中国一0.087—0.082—0.079O.0840.072—0.059美国0.139O.1420.1400.114O.104O.100欧盟0.014O.021O.0290.0310.0440.046H本0.2560.253O.240—0.1790.1630,099表22001—2006年印度服务贸易RcA指数的国际比较200020叭200220032()042005印度1.4781.59l1.5141.6531.6841.855中国0.5540.549O.5310.482O.4910.465美同1.4321.4051.4401.49l1.58l1.405欧盟1.1061.0941.1091.1211.1391.160口本O.6580.6920.674O.7070.7470.810RCA指数)。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1.生产要素优势。生产要素包括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指标。如果基本生产要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RCA>2.5,则表明该围服务业具有极和高等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知识资强的竞争力,如果1.25<RCA<2.5,源)。首先,印度在基本生产要素方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印度是仅次于中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国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力资源。其次,印度在高等生产要素RCA<0.8,则表明该围服务竞争力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印度拥有380所由表2看出,2000~2005年印度大学,11200个研究院,2008年印度的RCA指数始终大于1.25,且有逐渐对教育的投资占其GDP的比重高达上升趋势,说明印度服务业具有较强6.2%,一流的高等教育使印度在高科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RCA指数则始技人才资源方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终低于0.8,并且有下降趋势,这说明二大国,在印度,除了正规的理工技中国服务业较印度缺乏国际竞争力。美术学院外。近3000所中学和400所大国的RCA指数也始终高于1.25,且保专院校开设了不问层次的电脑软.硬持基本稳定状态,欧盟的RCA指数,件课程,它们每年共培养3万名工程在这几年里一直在1.25左右,且只有师,其中1/3是各种软件人才。一年高于1.25,这反映了欧盟的服务2.需求条件优势。需求包括国内业具有中度偏上的竞争优势。日本的需求和国外需求两方面。由于印度贫富RCA指数,除2005年外,也一直小于差距很大,目前印度本国对于服务业的0.8,这表明日本在服务业上也不具备需求并不高。但是,由于印度生产要索国际竞争力。根据RCA显示的结果对方面的优势(官方语言英语.专业教育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国际竞争和廉价劳动力),其存国外需求上具有力进行综合排序,其顺序为:印度、美明显的优势,印度也因此成为全球仅次国、欧盟、日本.中国。于美国的计算机软件出门国。(二)服务贸易要素优势比较3.相关支持产业优势。国际服务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势理论(钻石模型理论),一国某一产决于相关产业的支持。首先,印度服业之所以呈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务业内部具有支持整个产业发展的强由四个关键要素(生产要索、需求条势产业——软件业,印度软件业是目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企业组织前印度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其带战略与竞争状态)和两个辅助要素(机动了整个印度服务业整体竞争力水平遇、政府)综合作用形成的。在此方面,的提升。其次,印度的产业发展经历印度的要素优势不容忽视。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为主体,万方数据市场经济纵横到20世纪80年代以工业为主体和20世纪90年代后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具有扎实的农业、工业支持,对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的支持作用。4.政府及相关机遇优势。尽管政府和机遇是一围困际竞争力发挥的辅助要素,但是这两方面的闲素恰是印度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1)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印度政府对服务业的自由化政策以及为服务业发展所提供的优惠税收环境和金融环境为印度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印度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铺平了道路。第一,高度自由化的开放政策。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最初对服务贸易纳入乌拉圭谈判持消极态度,所作承诺也比较有限。在服务贸易减让表中的11个部fJ中,只对6大部门作出承诺,即使承诺的部门,其开放程度也比较有限,电信部门的外资股权限制在25%,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部门的外资股权也只有51%。随着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市场准人壁垒也随之迸一步降低,服务业的实际开放度大大提高。目前,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的外资股权比例已达到74%,话音服务外资股权限制为49%,外资在国有银行中的投资股权上限为20%。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计算机及相关服务部门是印度较早开放且力度较大的部门,1986年,政府就将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作为丰要政策目标。1991年,通过实施“软件技术园”计划,对入园的国内外投资者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提供先进的数据通信设施和多个国际接入口,免除进口关税和各种地方税,企业所得税豁免期限到2010年3月,一站式办理政府手续,允许外商独资等。第二,相对宽松的税收政策。印度对软硬件进口一律免税,软件服务企业更是享有对税收、劳动力和污染等方面管制的豁免。在印度软件技术园区内的企业还叮获得以下优惠待遇:企业开始经营的头八年,可免除一个五年期的所得税,若园区中的企业出口产品需要大量的资本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则所享受保税待遇时间可延至十年;若园K内的企业进口以完善数据通讯基础设施为目的的产品,可免缴进Lj关税,免承担平衡外汇的出口义务;进口许可证制度被取消,资本货物可转口t新建企业在园区内可自由选址;软件技术园区成员单位可以设在园区以外、印度境内的任何地方,无地区限制;同区内的企业在国内保税区内可销售相当于出口总值25%的产品;从国内保税区采购资本货物,可免除货物税和中央销售税;园区内可建立lOO%外国独资的软件企业;外国企业的投资包括技术诀窍费、特许使用权费以及股利等,在缴纳所得税后可以自由发送回本国;园区内企业可以申请得到出口产品快速通关的“绿卡”,为进出口提供更大便利。第三,良好的金融环境。良好的金融体系是印度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印度沿用了英国人留下的相对完善、市场秩序良好的金融制度。为了促进印度服务业的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诸多有助于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IT软件和服务企业均可享受银行贷款方面的“优先权”;银行贷款从资产评估改变为合同评估,评估条件更加宽松;允许银行购买的风险基金比例达到贷款总额的5%;企业过去的亏损可冲抵税款,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2)承接西方服务业外包。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司对世界跨国公司所做调杳显示:当前准备选择离岸外包服务的企业的总比例已经上升到45%,内容涉及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资产管理、顾客关系和营销领域。自1999年开始,外包市场全球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23%。2004年全球外包行业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IT服务的平均增长率。印度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并利用其本身的生产要素和企业管理水平优势,加上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使得印度成为众多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首选对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使其服务贸易成为带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制约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一)印度服务业对外依赖性强首先,对欧美的市场依赖。印度IT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服务产业需求扩大引起。万方数据原因有两个,一是印度IT服务业主要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为欧美“专业代工”,缺乏自有品牌,造成价格偏低;二是印度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支离破碎,国内市场无法消化过剩的软件产品。同时,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和制造业薄弱限制了IT硬件业的发展,企业应用的产品大多依赖美国进口。其次,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目前,印度服务业的发展支柱主要是大型外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除了在印度直接投资建立分支机构,还通过收购印度IT服务企业来进行全球布局,促进了资本流入印度。同时,印度金融市场相对规范,货币可自由兑换,对国外银行金融业务没有准入限制,印度股票近年来上涨迅速,吸引大量国外资本流入。目前印度资本市场至少有20%的资金是外国投资。近些年来,印度的外打:储备在世界排名中的提升,显然与资本项目收入的增长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二)印度服务业自身面临诸多制约升级的不利因素1.专业代工模式依然制约印度IT服务业向高层次发展。多年来,在印度IT服务产业分工方面总体上处于配角地位,在价值链上享有的附加价值比例不可能很高,其IT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是印度廉价的服务业劳动力和地产价格,IT服务出口只能换回国内lT服务业的就业机会。2.缺少软件核心技术。印度的基础科学、核心技术和文字方式完全被人控制,没有自己的核心软件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编程语言软件、文字处理、数据库、表格基础技术软件、绘图基础技术软件、通讯基础技术软件等都不是自己的核心部分。3.从事的主要是附加价值较低的中间环节。这些环节包括产品的组装、维护、测试或者调试等,而面向客户、供应商和经销渠道等的一系列营销环节,印度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这势必影响产品附加值的提升。4.服务外包链条过长增长潜力小。印度IT服务业在价值链中能拿到服务头包合同的IT企业只有像Tata咨询服务、Infos粥,Wipm、Satyam和HCL等在内的少数几个公司。目前印度25%的外包出口额由Tata咨询服务、Infosys和Wipro三大公司29市场经济纵横拥有。大多数印度公司只能拿到二包、三包乃至四包、五包,利润率较低。美国软件外包中介公司通常向印度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员支付每小时11.70到16.50美元的报酬,反过来向美国的发包方索取每小时18到25美元的费用。5.印度软件产业对国内市场的带动作用不大。总体上看,印度服务业与其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不够密切,2004年软件出口部分有28%的增长,而国内部分只有15%的增长。许多软件出口企业与国内经济联系很少,对国内其他经济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几乎不存在。(三)印度服务业缺乏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保护意识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已经成为印度高端软件产品开发的瓶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软件产品开发的高投入没有收益保障。印度在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和数据方面已经走在了其他国际服务转移承接国的前面,制订了《数据保密法》,给,很多欧美企业以信心。而且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外包协会曾试图以建立“安全论坛”来改变印度各方对数据安全认识不足的状况,通过提高安伞意识来增慢印度IT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政经界对数据安全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在防止敏感信息未经授权被泄露、确立国际安全标准、严格跟踪监管软件源代码开发和使用,严格确认和审计相关企业之间数据交换的程序等方面,印度还没有基本的立法框架。此外,“白领劳工”保护问题突出。大多数印度IT公司集中在低端的服务,企业往往人员密集、管理机械、工作单调。为了防止数据和软件泄漏,戒备森严,人员不得随意出入。由于时差所致,连续的夜班造成很多健康问题,不少员工睡眠紊乱,甚至因为工作压力而精神紧张。但是印度没有工会和劳动法保障员工的利益,这使服务外包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步降低。作者简介:李红梅。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任丽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市,100081。责任编辑王书昆教授,北京市,fo0081。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红梅, 任丽华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市,100081新视野

EXPANDING HORIZONS2009,\"\"(5)0次

1.学位论文 刘金华 论印度服务贸易政策体系 2007

印度服务业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在世界贸易中取得巨大的成就,令世人为之瞩目。虽然我们国家在制造业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总体格局中却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现代发达经济体的标准。为此我们有必要汲取世界先进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发展壮大,而与我国国情最为相似的印度无疑是一个最佳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介绍印度在多边、区域、双边和单边层面上的服务贸易政策入手,深入考察其服务贸易政策决策机制,结合各主要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情况,介绍印度在多边体系中的服务贸易承诺及开放现状。同时本文还对印度服务贸易开放的特点、服务贸易开放的绩效以及影响印度服务贸易开放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印度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有限,服务贸易规模不大,但发展速度较快的结论。最后,本文还将人们比较关注的印度与欧盟、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以及中印两国间的服务贸易往来现状作了简略的介绍,并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学位论文 周文彬 全球服务业FDI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 2007

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快速上升。同时,服务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及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的世界市场的竞争也必然以服务业为核心。我国服务业整体水平低,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瓶颈的地位,服务贸易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入世以来,随着我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行业履行入世承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开放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焦点,外资企业在我国服务业市场上也拥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正确把握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从我国自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服务业领域合理地利用外资,引导其更多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非常严峻而又紧迫的任务。

本文从服务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决定因素及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入手,通过分析全球FDI的发展趋势及印度服务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和加入WTO所做的承诺出发,对我国服务业如何利用外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服务业FDI的相关理论综述,在分析总结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因、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服务业的适用性及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后提出,在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转移过程中,当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和产业集聚情况已经成为东道国一项重要的区位优势。

第二部分对全球服务业FDI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全球服务业FDI在规模、结构、方式及投资性质等方面出现了重要的转变,服务业出现与制造业协同转移的趋势。

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了印度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现状、分析了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印度服务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外开放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发展,但由于制造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和制造业向印度转移的协同效应不强,使得印度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第四部分着重研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分析我国服务业引进外资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并指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成为我国服务业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的区位优势。

第五部分对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政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一方面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内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的总体水平,增强我国利用服务业外资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实施以增强产业关联和形成产业集聚为特征的“第三代引资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业FDI。的对我国经济的正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质性改变。

3.学位论文 陈燕清 技术进步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2007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经验特别是服务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服务贸易结构是否合理(优化)是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技术进步是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从技术进步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相关性入手,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及其对服务结构优化产生作用的经济学原理。

文章第一部分将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成果进行整理归纳。

第二部分介绍技术进步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理论依据。通过总结与分析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趋势,分析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特征与标志。接着引入服务贸易结构指数这一指标,通过对美国、印度服务业技术进步的经验分析,来验证技术进步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正相关性。

第三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技术进步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相关性问题。一方面探讨入世前后技术进步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作用,另一方面探讨我国的服务业技术进步模式特点。通过研究发现入世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速度加快,但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部门,并且发现技术模仿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小于印度,同时我国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结合美国与印度的经验,文章提出我国的服务业技术进步在较长时期内仍须以技术模仿为主,但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模仿能力为实现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部分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4.期刊论文 张斌.Zhang Bin 印度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2)

印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和外部市场进入能力的提升与其国内市场化改革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印度三大类服务部门开放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其未来国内市场开放趋势与外部市场准入策略.本文认为,鉴于自主而渐进的自由化改革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印度政府已开始认识到在多边贸易谈判中防守型和维持现状的策略只能使本国处于对其他成员要价被动接受和反应式调整的不利地位,因此,为进一步扩大自身已具比较优势服务部门的出口、锁定和推进国内改革,印度服务业未来的市场开放和多边谈判策略将趋于积极型和进攻型.

5.学位论文 郑颖 中印服务贸易政策比较及效果评价 200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倾斜,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己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服务市场将日益融合于国际服务市场,但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尚有待提高.综观世界经济,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的服务业发展却取得巨大成就.近年来,印度服务业尤其是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虽然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与印度相比却显得相形见绌.

针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的较大差异,本文试图从服务贸易政策的角度揭示出差异形成的原因.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先从多边贸易政策的角度对比两国各行业的开放程度,详细列举了两国服务贸易各行业WTO市场准入承诺及其差异。然后选取电信、金融、软件、建筑、旅游等典型行业,具体介绍使两国对应行业发展呈现不同发展趋势的国内行业政策、优惠措施以及监管情况。随后对中印两国服务政策绩效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评估服务贸易各行业的发展以及服务贸易总体的发展状况.最后综合前面各部分的分析,提出印度服务贸易政策相对于中国的特点,得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在开放国内服务贸易的时候,要坚持选择性开放的原则,掌握开放的主动权,在开放产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主动性,给予服务贸易企业适当的保护和支持,使本国服务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取得更好的发展。

6.学位论文 白怡 基于FDI的服务业国际转移研究 2008

继全球制造业向具有劳动力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之后,基于FDI的国际服务业投资比重在不断增加,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与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全球市场的产业竞争也必然以服务业为核心。以FDI为载体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正将服务业向新兴的市场国家转移,而我国正成为外商服务业投资的新热点。入世以来,随着我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行业相继履行入世承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开放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焦点,外资企业在我国服务业市场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掌握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从我国服务业具体情况出发,主动且有选择的利用国际服务业转移来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基于FDI的国际服务业转移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理论入手,运用定性和定量,比较和借鉴的分析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了基于FDI的国际服务业转移问题,并针对我国承接基于FDI的服务业国际转移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以及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理论和研究综述,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分析、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服务业适用性讨论、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效应,以及近年来国际机构对服务业转移研究报告等几个方面,总结归纳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理论和研究。 第二部分是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背景、特征、动因以及效应进行分析,对后文基于FDI的服务业转移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是对印度服务业吸引FDI的发展情况,及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印度服务业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中印两国对服务业利用FDI的历程、来源、行业分布、方式和维护国际经济安全性的比较,以及两国的产业格局与吸引FDI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对外开放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发展,但由于制造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和制造业向印度转移的协同效应不强,对印度服务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第四部分是基于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FDI流入的几个动因,即我国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

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我国有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综合对策建议。

7.期刊论文 刘新英.李清 中印服务贸易比较 -对外经贸实务2008,\"\"(2)

与我国相比,印度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印度服务业的发展却是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40.7%增长到2003年的51.2%,国民经济已经显示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8.学位论文 常静 中印贸易发展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研究 2008

印度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和印度代表了当今亚洲最富有生机的经济实体。两国在经济结构、发展程度、科技进步、人口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中印贸易由来已久,虽然由于一定的历史、地理等因素导致中印贸易额占两国各自的贸易总量的比重不大,但是近年来从两国之间的贸易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双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互利的投资与合作机会,贸易增长潜力巨大。首先,中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为中印贸易量的扩大奠定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基础;其次,由于两国领土接壤,在我国云南、西藏地区,两国边境贸易也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再次,青藏铁路的开通、中印乃堆拉口岸的开放、胡锦涛主席2006年成功出访印度,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成功访华等双方这一系列增进交流合作的利好消息标志着中印关系进一步升温,这为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所以,对于中印贸易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印陆路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中印贸易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首先,在商品贸易方面,两国间的商品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分别进口对方的优势产品,出口自身的优势产品,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性。两国的商品贸易除了呈现出良好的产业间贸易之外,在塑料橡胶制品、贱金属制品等行业中还呈现出逐步增长的产业内贸易趋势。其次,在边境贸易方面,中印两国贸易开展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一般贸易的形式,边境贸易在两国贸易中所占份额相当少,但是随着两国间政治等方面的紧张因素的逐步消除,中印双方的贸易陆运通道又显现出了恢复的契机,这为两国陆路贸易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在两国的服务贸易方面,在服务贸易的绝对量上我国大于印度,但在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上印度快于中国,在服务贸易的结构上两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印度的服务贸易结构优于中国,印度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水平高于我国。最后,中印两国的相互投资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都是两国相互合作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进一步增进两国相互贸易的有利条件。

中印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印陆路贸易的发展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以云南省为例,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对外贸易对云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能对云南经济的增长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和说明中印陆路贸易开展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还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从云南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提出了云南应如何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弱势、回避威胁,从而借中印陆路贸易之势发展地区经济。

基于文章前三部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最后得到了在中印贸易视角下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结论和对策,如加强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优化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升级边境贸易、大力吸引投资、加大两国多方面交流与合作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方法上:本文运用了一系列定量分析方法来计算中印两国贸易的相关指标,如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研究中印商品贸易的具体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云南三大产业对GDP的影响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对策,这是其他研究中印贸易的文献中所不常见的。另外,本文从对两国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入手,拟从中找到两国的贸易发展趋势和双方各自的比较优势,由此充分挖掘西南地区的自身优势来协调两国间贸易发展。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数据获取困难,如本文曾试图运用两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两国贸易强度指数I 进行分析,但是其所需要的数据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取。另外,现实中中印贸易的发展程度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大,本文所提出对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关系的发展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两国的发展,很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sy200905009.aspx

授权使用:西安交通大学(wfxajd),授权号:ebc472d4-0d00-4c87-a965-9e0c01378cf8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