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高二语文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媲美(pì) 日薄西山(bó) 债券(juàn) 矫揉造作(jiǎo) ....B. 整饬(chì) 面面相觑(qù) 脖颈(gěng) 游目骋怀(chěng) ....C. 攒射(cuán) 独辟蹊径(qī) 摩挲(suō) 引吭高歌(háng) ....D. 疱疹(bào) 莞尔而笑(wǎn) 镌刻(juān) 博闻强识(zh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A项,债券(juàn)——quàn;C项,独辟蹊径(qī)——xī;D项,疱疹(bào)——pào。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篇幅 钟鸣鼎食 式微 皇天厚土 B. 希翼 殒身不恤 蛊惑 蜗角虚名 C. 渗漉 云销雨霁 廖落 韦编三绝 D. 缧绁 穷且益坚 倜傥 珊珊可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A项,皇天厚土——皇天后土;B项,希翼——希冀;C项,廖落——寥落(孤单、寂寞)。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以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为代表的中国制造,能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关键在于长期不懈地自主研发。
B. 近日,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门”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广泛引起民众质疑,导致被国会弹劾。
C. 法国女裁缝迪诺尔在被宠物狗啃掉嘴巴和鼻子后,勇敢地接受了脸部移植手术,成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首位“换脸人”。
D. 据《北京青年报》10月22日报道,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撤销了全国25个省份175所高校的576个学位点,包括部分博士学位。 【答案】A
- 1 -页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语序不当,应该把“广泛”放在“质疑”前面;C项,重复赘余,“史无前例”“首位”重复;D项,不合逻辑,“包括部分博士学位”改为“包括部分博士学位授权点”。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跟屈原对话的渔父是一个能够与世推移的隐士,他唱的《沧浪歌》集中体现了他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生活态度。
B.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忍受的痛苦, 又说明自己若以刑余之身去“推贤进士”,只能自取其辱。
C. 《逍遥游》中庄子运用想象和夸张,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御风而行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D. 《滕王阁序》中王勃登高望远,驰目四方,思接万里,从宴游唱和的欢娱引出人世的艰难,抒写了怀才不遇却奋发向上的襟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C项,“御风而行的绝对自由”错。“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5. 下列对联,分别纪念哪一位人物?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________)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________) (3)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________) 【答案】 (1). 鲁迅 (2). 屈原 (3). 司马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结合对联内容分析人物,需要平时注意积累,抓住对联中的关键信息点。结合“著作”“中国小说史”“文学家”等分析,(1)为鲁迅;“招魂”“湘流”等可以判断(2)为屈原;“蚕室”,这个优雅浪漫的名字,却被用来安置刚刚被阉割的犯人,受宫刑之后容易中风而死,需要在像蚕室一样温暖而不通风的密室里养伤,待创口愈合后方能出来,所以(3)是讲司马迁。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
- 2 -页
.
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节选自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乙
广出塞而未有功,则曰“数奇”,无可如何而姑为之辞尔。其死,而知与不知皆为垂涕,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于此见矣。三军之事,进退之机,操之一心,事成而谋不泄,悠悠者.恶足以知之?广之得此誉也,家无余财也,与士大夫相与而善为慷慨之谈也。呜呼!以笑貌.
相得,以惠相感,士大夫流俗之褒讥仅此耳。可与试于一生一死之际,与天争存亡,与人争胜败乎?
卫青之令出东道避单于之锋,非青之私也,阴受武帝之诫而虑其败也。方其出塞,武帝.欲无用,而固请以行,士大夫之口啧啧焉,武帝亦聊以谢之而姑勿任之,其知广深矣。不然,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燕疑乐毅而偾,而武帝何以收绝幕之功?忌偏裨而掣之,陈余以违李左车而丧赵,武侯以沮魏延而无功,而卫青何以奏寘颜之捷?则置广于不用之地,.姑以掣匈奴,将将之善术,非士大夫流俗之所测,固矣。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广死之日,宁使天下为广流涕,而弗使天下为汉之社稷、百万之生灵痛哭焉,不已愈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6.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以为李广老,数奇 .(2)悠悠者恶足以知之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岁,元狩四年也 阴受武帝之诫而虑其败也 ..B. 乃自以精兵走之 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 ..C. 而大军行水草少 陈余以违李左车而丧赵 ..D.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广之为将,概可知矣 ..
- 3 -页
.
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2)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3)武帝亦聊以谢之而姑勿任之,其知广深矣。
9. 乙文中王夫之针对李广“出塞而未有功”提出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6. jī @ wū 7. A
8. (1)况且我自幼就与匈奴作战,如今才得到一次与单于面对面作战的机会。我愿做先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2)军中向导逃跑了,他们又迷失了路,后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3)汉武帝也暂且拒绝他,不任用他,可见他深知李广。
9. (1) 将李广“出塞而未有功”归之于命运不好,是借口;(2)李广喜欢名声,靠一些恩惠笼络人心;(3)汉武帝和卫青不重用李广,他们深知李广的弱点;(4) 出东道而迷路,可见李广还够不上帅才;(5)人们为李广哭而不是为社稷和百姓哭,有些过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数奇,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不吉,指命运不好,事多不顺利。用以形容人的经历坎坷,潦倒失意,应该念jī。恶,是汉语词汇,有多种读音,分别表示不同意思。如è,表示坏的,不好的。如wù,表示讨厌,憎恨,如ě,表示要呕吐的感觉,如wū,是文言叹词,表示惊讶。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该念wū。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均是判断词。B项,分别译为动词,带领;连词,表目的“来”。C项,分别译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因果。D项,分别译为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1)“且”译为况且,“当”译为抵挡、作战,“死”译为决一死战。(2)“亡”译为逃跑,“失”译为迷失,“后”译为比……晚、迟。(3)“谢”译为拒绝,“其”译为代词。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 4 -页
.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立足乙文内容分析,王夫之针对李广“出塞而未有功”提出的观点。“无可如何而姑为之辞尔”,归之于命运不好,是借口;“广之好名市惠以动人,于此见矣”,李广喜欢名声,靠一些恩惠笼络人心;“方其出塞,武帝欲无用,而固请以行,士大夫之口啧啧焉,武帝亦聊以谢之而姑勿任之,其知广深矣”,汉武帝和卫青深知李广的弱点;“东出而迷道,广之为将,概可知矣”,李广还够不上帅才;“广死之日,宁使天下为广流涕”,人们为李广哭而不是为社稷和百姓哭,有些过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
辛弃疾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注】此词作于绍熙三年(1190年),词人奉宋光宗赵惇之命,任福建提刑。三山,福州旧称。 10. 上阕 “绿涨连云翠拂空” 中的“绿”“翠”各指什么? 11. 上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12. 请简要赏析“殷勤却谢打头风”的表达效果。 【答案】10. 湖水,垂杨
11. 风光无限,人已衰老的伤感;君恩凉薄,无奈赋闲的自嘲。 12. 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面对挫折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内容分析。“绿涨连云翠拂空”,以连云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极写西湖的辽阔、饱满、绿意醉人。“绿”“翠”应该指湖水,垂杨。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词的情感的题目,是词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的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上阕内容分析,“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写自己,写自己既得以住在风月最佳处,又与这最美的风月景象不相称。“衰翁”一词,可见其颓唐放逸的心情。“垂杨”一韵,接首句“翠拂空”而来,写自己领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无柳处补种芙蓉的情态,无奈赋闲的自嘲。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赏析。赏析“殷勤却谢打头风”的表达效果,指出运用了
- 5 -页
【注】
.
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用拟人手法,说自己既然遭遇到迎面而来的逆风,那么就不再往前行船,索性酣醉于这被风激起的浪花中。以“打头风”象征阻碍他的政治力量,但也含有不为风浪所吓倒的风骨。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用拟人手法。 四、名句默写4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4)时运不齐,__________。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 (5)青山隔送行, 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长亭送别》) (6)退论书策以舒其愤,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__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 (《史记·李将军列传》) 【答案】 (1). (1)周公吐哺 (2).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 (3)门衰祚薄 (4). (4)命途多舛 (5). (5)疏林不做美 (6). (6)思垂空文以自见 (7). 7)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8). (8)虽令不从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哺”“祚”“做”“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 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 。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
- 6 -页
.
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 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 14. 文中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疏疏落落 界限 镶 B. 疏疏朗朗 界限 嵌 C. 疏疏落落 界线 镶 D. 疏疏朗朗 界线 嵌
15. “这里头有道理可说”,请依据原文,分条写出文中的“道理”。(每条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4. B 15. 点蓝不会溢,烧蓝不会裂,打磨不剥落。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疏疏落落,稀疏零落,非常零碎,通常用来表示事物某种属性比较松散林散;疏疏朗朗,稀疏。结合“少数几笔”分析,可用“疏疏朗朗”。界线,是指两个地区之间划分边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线或者某些事物的边缘、边线;界限,则是指领土或运动场的边界、分界线,事物之间的分界、划清界线,也指限度、止境以及分隔、划分。结合语境“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分析,用“界限”。镶,铸铜铁器模型的瓤子;嵌,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结合“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分析,用“嵌”比较好。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分条写出文中的“道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点蓝不会溢;“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烧蓝不会裂;“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打磨不剥落。
- 7 -页
.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春风里 ——纪念适之先生之八
陈之藩
和适之先生的谈天是一大享受,可是我跟他却常常谈不来。
比如,在哲学史大纲中,胡先生最精彩的一段是墨子。那是在北大讲堂中,使梁任公拍案叫绝赞不绝口的文章。我就跟胡先生说,我不爱墨子,我的意思是那种文章谁看得懂!他笑笑,也不说什么。
同一本书,比如荀子我是喜欢前面的,他却喜欢后面的!我曾在胡先生面前像小学生似的背劝学篇,胡先生也像小学生似的背后半本。跟胡先生谈天,有个原则,他一定要知道你曾经下过工夫,有诚实的问题,他才跟你谈,不然他就聊别的。
当我背了两段劝学篇以后,他才跟我谈荀子,他说,这都是些冠冕堂皇的文章,当然我知道胡先生的偏好还是荀子的“科学”见解。
两个人虽是谈不来,可是谈一晚上,很愉快的分别。我总是喝得醉醺醺地走到电梯,他总是送我到电梯的地方,热烈地握手,并常说他近来没有什么会,意思是愿我再来谈天,可是也不勉强我。
谈到白话文学,他的程度就不如我了。因为他提周作人,我就背段周作人,他提鲁迅,我就背段鲁迅,他提老舍,我就背段老舍,当然他背不过。
在这些白话文学家里,我们也是谈不来。胡先生对周作人的偏爱,是著名的。他曾不止一次的跟我说,“到现在还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东西了!”他在晚年是尽量搜集周作人的东西。
我如果说:“不要打呀,苍蝇正在搓搓手搓搓脚呢。”他似乎就想起苦茶庵中的老友,在他回忆的茫然的眼光里,我看出胡先生对朋友那份痴与爱。
“七七事变”离开北平后,他劝周作人: 藏晖先生昨夜作一梦, 梦见苦茶庵中吃茶的老僧,
- 8 -页
.
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 飘萧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 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知道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这是胡先生的一首名诗。及胜利后,胡先生为他辩护,为他洗刷。给法院的证辞中,比较了北大的藏书,比较北大建筑的今昔。把周作人说得不仅不是汉奸,而且是个功臣。周作人坐监时,他去探监。我并未问过胡先生,但在话里,他似乎对周作人现在的情况依然很清楚。
当我听完他每次说周作人以后,即想起:“你们之中谁觉得自己无罪,可以出来打死他!”除非是个圣人,不会有胡先生那种慈悲、那种热爱、那种原谅、那种同情。
丁文江先生当上海总办,是给军阀做事,胡先生在丁传里,不知用多少话来阐述他的那个“如俟河清,当待何日”的哲学。我们可以看出胡先生的辩解,实在并不是用什么理智的分析,而是那份热爱的心肠。因此,他从任何人身上全能看出长处来。
有一次,他问我说:“之藩,你知道曹锟的长处吗?”我从小学课本里就知道,所以我说:“我知道。”他说:“什么?”我说:“贿选!”
他很严肃地说,曹锟的长处是公平。因为他公平,所以提拔出那么多走卒式的将领来。大概胡先生看过的不平的事太多了,选了半天,选出曹锟来。经他解释了曹锟所提拔起来的屠狗英雄以后,我真是佩服胡先生的用心。因为我从小学课本里灌输的成见,依然保留我对军阀的痛恨,可是我知道我们的谈不来,是我太幼稚而已。
胡先生在现代的人中,不要说在中国找不到,在外国也找不到。因此,我常用古人与他比。
我也给他写过几千言的长信,我也给他各式各样的难题,但只要问题诚恳,他总是尽量答复的。开头总是谢谢你的长信,末尾又是特别谢谢你的意思。
你看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信,有多诚恳,你再看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那几百字的信,最后是“非石之所敢知也”。司马光收到那样的毫不考虑、应勿庸议的回信,如何不气?
所以,胡先生有王安石的变法热情,但比王安石要温和得多。 年轻朋友去访他,胡先生总说:“你多大了?”“啊,我羡慕你呀!” 你看白居易的诗:“今日红颜欺了我,他日白发不放君!”
- 9 -页
.
虽是游戏的诗,但也失去了长者的风度。
胡先生有白居易的文学技巧,但比白居易要纯厚得多。
在笔辩的文字中,在舌辩的议场中,胡先生从来未失过态,嘴里说出不堪入耳的话来。 你看苏东坡的策论中,“养猫所以去鼠,不能因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所以防奸,不能因无奸而养不吠之狗”。
拿猫狗一类的东西当武器,是苏东坡冲动起来的败笔,但这种败笔,胡先生从来没有过。 所以,我觉得胡先生有苏东坡的痛快淋漓,却比苏东坡能控制自己。
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
春风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了。
(选自《剑河倒影》,略有删节)
16. 作者在开头说和先生谈天“是一大享受”,又说“常常谈不来”,为什么? 17. 文中胡适的诗,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18. 文中用王安石等人对比,写出了胡适哪些性格特点?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19. 结合全文,探究“春风”的丰富意蕴。
【答案】16. 因为两人的观感与看法不同,所以两人谈不来;因为胡适温文尔雅、尊重他人,又使得两人谈天愉悦。
17. 规劝周作人离开北平南下;表达我对周作人的关心牵挂。
18. 既有变法热情,又温和;既有文学技巧,又纯厚;既痛快淋漓,又能控制自己。 多角度地刻画了胡适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表达作者对胡适的推崇之情。 19. “春风”隐喻胡适,赞美了胡适温和纯厚的品格;生动地传达出和胡适交往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春风已去,斯人已逝,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怅惘与追思。 【解析】
- 10 -页
.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文中胡适的诗的内容,“飘萧一杖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规劝周作人离开北平南下;“梦醒我自披衣开窗坐,
谁知道我此时一点相思情”,结合“相思情”分析可知,表达对周作人的关心牵挂。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及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结合文本内容“胡先生有王安石的变法热情,但比王安石要温和得多”“胡先生有白居易的文学技巧,但比白居易要纯厚得多”“我觉得胡先生有苏东坡的痛快淋漓,却比苏东坡能控制自己”分析,既有变法热情,又温和;既有文学技巧,又纯厚;既痛快淋漓,又能控制自己。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表达作者对胡适的推崇之情。
点睛: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对比内容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探究“春风”的丰富意蕴。“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春风”隐喻胡适,赞美了胡适的品格。“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与胡适交往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春风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了”,抓住“去了”分析,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怅惘与追思。
六、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 20. 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 11 -页
.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
(2)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状?请简要概括。
【答案】(1)经营者举着钞票,消费者拿着特价品,都发出疑问:“是真的吗?” (2)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诚信危机的现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结合“特价品”“是真的吗?”介绍漫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经营者对钞票的质疑,消费者对特价品的质疑,表现当今社会存在诚信危机的现状。 21. 根据名著内容回答。
(1)《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________五关斩将,__________七步成章。 (2)《雷雨》中的人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挣扎。周萍抓住________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魂来洗涤自己;________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
(3)《欧也妮·葛朗台》:“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句话是谁说的?体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1). (1)关云长 (2). 曹子建 (3). (2)四凤 (4). 蘩漪 (5). (3)葛朗台 (6). 嗜财如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需要平时主要积累、识记。(1)“过五关,斩六将”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关羽勇武双全,“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中得以充分体现,尤其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2)主要考查《雷雨》,需要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细节,结合“新的灵魂”“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分析,应该是指四凤和蘩漪。(3)主
- 12 -页
.
要结合“交账”分析,应该是葛朗台所说的话,写出了他的财迷形象。 七、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你的另外一个你总是为你难过。但是你的另外一个你就在难过中成长;那么就一切都好了。 【答案】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青春是一曲美妙动听的乐章,成长的青春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成长的青春是一首激情四射的诗篇。而我,在成长中体味到更多的却是那打翻的五味瓶,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我更多的体会是成长的烦恼。
当我从一名天真无忧的小学生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南外人”时,我就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准初中生的我走路都像在飞,梦里常常笑出声了。妈妈总会神情严肃地摸我的头,再摸几下自己的额头,一脸的狐疑。哎,她那里能理解我的心,那一次次“一等奖”荣誉带来的喜悦怎么能和“南外人”的刺激相提并论呢。
但是,成长的喜悦也不是总垂青我,这不,烦恼来了,这不速之客来势凶猛,毫无防备的我一下就懵了——这里高手云集,我的成绩排名一落千丈!
这次期中考试,英语考砸了!我的英语从小学的名列前茅到现在的名落孙山,令我大惊失色。说不清是委屈还是不平,我自认门门功课都已掌握,尤其是英语,那是我的强项。清晰地记得:课前不预习上课也可以应付,上课不用心也能答个差不多,课后的习题几乎都会。但考试成绩不理想,让我彻底郁闷了:小学就是这样学的呀,不是很好吗?我的心比被猫挠过的毛线球还乱;比落单的大雁还不知所措;比在毫无生机的冰天雪地中的鹿群还忧心忡忡……现在,现在我该如何是好呢?说是说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就算有那如坚如磐石的决心与激情,但毕竟差距太大。我就像陷入了一片漫无边际的无底沼泽,无可自拔。总是盼望着下次考试重振信心,但一想到74分,顿时喘不过气来,背上好像背负着一只千斤重的鼎。唉,要怪还得怪成长,要是还在小学多好呀!
看着一筹莫展的我,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也得好好感谢成长,是它给予了你思考,挫折能锻炼你的意志。”此时此刻,我好似失明多年的人重见天日;笼中的鸟儿重回天空;在茫茫大海中漂流的人发现了新大陆。希望犹如岩浆,从我心中那座沉睡的火山中久违地迸发了出来,用炽热的火焰点燃了我的激情。对!我长大了,怎么还用小学生的思维看问题呢?怎么还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中学的学习呢?不信不能在这水流湍急的成绩之河中逆流而上! 成长的过程虽然为我带来了烦恼和困扰,但同时也给予了我信心与勇气。这突如其来的烦恼
- 13 -页
.
已让手足无措的我渐渐适应,成长中的挫折会不断地磨练我的意志、激发我的斗志,我坚信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描绘出成长的青春中那道最绚丽的彩虹! 成长的烦恼,甜美的烦恼!
...............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