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给孩子养宠物,孩子会越来越优秀家长不妨看看2019.04.03发布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给孩子养宠物,孩子会越来越优秀家长不妨看看2019.04.03发布


给孩子养宠物,孩子会越来越优秀,家长不妨看看

近日,总在网上看到小孩子与猫猫狗狗相处的照片,有的猫咪陪伴孩子做作业,有的大狗甚至代替家长照顾起了孩子。画面十分可爱,惹得很多人纷纷点赞,但是现实却没有这么和谐。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缠着自己恳求养个宠物的事情。但是孩子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否定的。父母可能会说,“到头来还不是我养?”或者“家里养你一个就够了!”之类的话,孩子就算答应家长承担责任,也几乎不可能反转结果。

其实家长这样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反过来想想,养宠物对孩子的好处其实远远超过自己的顾虑。当家里多了个新成员之后,不仅孩子会有很大的转变,整个家庭也会越来越和睦。

1、增强了孩子的抵抗力:

很多家长不给孩子养宠物的其中一个理由是,嫌弃猫猫狗狗不干净,怕携带传染病,引起孩子的疾病。其实,家长这样的想法恰恰是多余且无知的。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和宠物一起养大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患过敏和哮喘的几率低很多。如

果孩子在1岁之前就接触宠物,还可以大大增强他的免疫系统,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2、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和孩子们在一个小公园里,遇见了一位小女孩带着一只小鸭子在玩耍。让人感觉有趣的是,小女孩走到哪里,小鸭子便走到哪里。当小鸭子啄着地上一颗脏兮兮的零食时,小女孩着急地阻止:“别吃啊,会拉肚子的!”小女话还逢人便说她是小鸭子的妈妈,要把小鸭子照顾好。我想到了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他通过实验表明,对小动物照顾得很好的小朋友,会赢得小动物的信任和依赖。很明显,小女孩做到了,背后是责任感。

当一个家庭的父母,把照顾宠物的责任放到孩子身上:

当小宠物没吃食时,爸妈提醒孩子喂食,而不是大人包办;当小宠物脏兮兮时,爸妈鼓励孩子定时给小宠物洗澡;当小宠物生病时,爸妈指导孩子如何照顾而不是大人照顾……

还可以在刚开始养宠物时,大人帮助孩子列一份照顾清单,先和孩子约法三章,例如谁来

负责给宠物洗澡、谁来负责遛狗以及谁来按时喂宠物。比如几点要喂食、宠物可以吃什么、多长时间清洗……小小照料清单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当家长答应养宠物的时候,不如,孩子和宠物相处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增加自己的责任心。

毕竟养了一只宠物,就要对它负责,无时无刻的照顾它。同时还会让宝宝更加细心,例如观察宠物是否吃的饱、是不是生了病等等。孩子身上一旦背起来了这个责任,对他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做父母的不易,更加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孩子变得更加有爱心:

爱护动物是一种美德,如果孩子在家里每天和小动物相处的话,出门在外看到流浪动物也会展现出自己的爱心。长大之后,如果看到有人伤害小动物,也会及时的制止,善良的内心兴许会陪着孩子走过一生。

特别建议家长,不要引导孩子进行钓鱼的活动,并要告诉孩子,钓鱼其实是非常残忍的行为。钓鱼的过程中,鱼儿的嘴部和鳍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然后就活不久了。如果是单纯以取

乐为目的的话,建议不要参与钓鱼的活动。这是对孩子的爱心培养,破坏力非常大的。

4、容易发展同理心

我们常见不少调皮的小朋友,他们可能会在猫猫睡着时故意大声尖叫,他们也可能会在狗狗睡觉时往狗狗身上泼水,他们还可能用小石子打吃食的小鸡……这些行为,便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相比之下,那些养过宠物的小朋友却很少出现这样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朋友与宠物的接触和“互动”,带来了同理心。

举个例子。当一位小男孩给一只小乌龟喂食时,小乌龟会在水里寻找食物,还会张嘴吃。这个过程,实际上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的正反馈:孩子喂食——乌龟吃。正反馈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他可能会给乌龟喂更多的食物。当乌龟某天从水缸爬出来摔落在地受伤,继而影响了食欲,小男孩可能会尝试给小乌龟吃其他更可口的食物……这个过程,孩子会从小宠物的行为反馈中,学会了更多的同理心,甚至知道小宠物的喜好,喜欢吃啥、不喜欢吃啥。

这种同理心,未来会有利于小朋友跟他人的人际交往,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智能。

5、给家庭带来了快乐:

宠物有时候就像一个小孩一样,会陪孩子玩、会吃醋、会犯错,无疑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乐。同时,宠物还是孩子的精神寄托,分享自己喜怒哀乐的小伙伴,可以成为孩子童年快乐的源泉。

6、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很多养过鱼的家长,可能会有一种很深的感悟。养鱼真的是很难哦!尤其是养一些可以繁殖的热带鱼,其难度和麻烦就更大。

南方水多鱼也多,但是我们带孩子从小湖里捞上来的鱼,却未必能养的活。我们的宝爸宝妈们,可以尝试把这个活动,当做一个课题,和宝贝一起去实践和研究。上网查资料,首先确定我们常见的这种鱼的名称和生活习性等;然后也可以网上搜索观看一些鱼类饲养的视频;再然后就是给鱼儿购置合适的家(鱼缸和其他生活设施)……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说不定可以激发孩子的小宇宙,以后真的朝着科学家的方向发展呢!

每次换水、喂鱼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帮你,并在过程中告诉他相关知识。慢慢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鱼喂食以及加水,这种比较简单却又细致的活给孩子做。

除了养鱼之外,还可以养一些小虾小蟹、苹果螺或者是水草,都是培养科学素养和陶冶情操的好办法哦!

总比他成天抱着手机、ipad玩游戏好。相信你家孩子离你最初想象的成长模样将不远,

只要你有这个意识去培养你的小孩。

7、有助于培养好脾性

宠物会有脾性,比如猫猫被揪尾巴会尖叫发怒,狗狗被抢食会“汪汪”生气吠,小鸟吃到食物会快乐地“啾啾”叫……其实幼年时期的小朋友,脾性跟小动物很像,一生气就发怒,一快乐就唱歌。难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小孩,实际上受控于动物般的本能。

在养宠物的家庭,父母可以引导小朋友“以小动物为鉴”,当狗狗发怒了,可以让小朋友观察,还可以鼓励孩子说出狗狗发怒的理由,甚至还可以通过“换位法”帮助孩子思考——“如果我是狗狗,当食物被抢了,我应该怎么做?”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习认识情绪,还能帮助孩子学习情绪自省,最终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脾性。

8、孩子学会珍惜

有一位宝贝妈妈,曾经跟我分享过自己女儿的故事。她的女儿曾经养过一只花鹦鹉,但一开始,小女孩只跟鹦鹉聊天,却懒于喂食和照顾。后来突然有一天清晨,妈妈发现笼子淌着红色的液体,已经浸湿了笼底。而那只花鹦鹉,一边挣扎着企图站起来,还一个劲儿地骂“坏老

鼠”……没多久,鹦鹉因为被老鼠咬伤严重去世。小女孩伤心欲绝,没多久,她恳求妈妈再买一只。这一次,她除了做好防鼠措施外,还悉心地照顾起她的新朋友。

当孩子遭遇宠物生病或死亡,能让孩子学会珍惜。并且这种珍惜会“泛化”,孩子能把珍惜转移到对生活和身边的人身上。懂得珍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德。

▲小朋友养宠物,什么年龄最容易受益?

3-8岁。为什么?泛灵论为证。

孩子七八岁后,年龄越大,越会把宠物仅仅是当成宠物而已,相比之下,六七岁内的小朋友会把宠物当成跟自己一样有想法、有梦想的小玩伴。过于年幼的宝宝,比如1-2岁,他们虽然也把宠物当成跟自己平等的生命,视作自己的“同类”,但是,他们却没有照顾宠物的能力,

也将与宠物缺少更多的互动。

知名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的泛灵论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大部分3-8岁的小朋友,他们不仅会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甚至还会“陪”宠物玩玩具、阅读绘本或吃饭吃零食(实际上是宠物陪孩子),部分孩子还会跟宠物分享心事,晚上陪宠物睡觉……这些“傻”事情,1,2岁的宝宝不懂,8,9岁以上的孩子也越来越不想做。

所以,相比之下,3-8岁的小朋友,更容易在养宠物过程中,学会更多的同理心、责任感、好脾性,也更容易获得珍惜的品德。

宝爸宝妈们,在孩子正当最好的年龄,鼓励他们养一只小宠物吧!你的孩子喜欢养宠物吗?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不妨留言告诉我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