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试题
2013年10月5日 本试卷共12页,41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答题卷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 相关信息。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凃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 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13.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14.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专制独裁 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 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 D.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力 15.下列口号与革命运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1688年的光荣革命:限制王权,议会至上 B 1776年的美国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 C 1789年法国大革命:民主、共和、人权 D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 16.有学者研究表明。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制内阁确立 B.宪章运动展开 C.1832年议会改革 D.两党政治确立
17.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19.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
- 1 -
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2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2. 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杜鲁门所说的“决议” 是指:
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联合国宪章》 D.杜鲁门主义
23.图右为某时期我国公开发行的宣传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 A 中苏关系破裂 B.美国敌视中国 C.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 D.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二、非选择题(共六题160分)
38.(26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
- 2 -
美帝 苏修
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2分)?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4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39.(26分)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2分)。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材料四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2分)?有何意义(2分)?
(5)结合上述的制度借鉴和创新,可以得出什么启示?(2分)
- 3 -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4分,英国与美国各2分,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符合史实,同等给分)
(2)法德和解(2分)。欧洲走和联合(2分)。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
(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
创新。(4分,写出两点给4分)
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
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4分,只有态度没有论述不给分,写出两点给4分)
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4分,只有态度没有论述不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4)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
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39.(26分)(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4分)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稀”机制。(6分)
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3)仿制品:辛亥革命,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的建立)。(2 分)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而中国辛亥革命成果落到北洋军阀手中,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断。(2分)
- 4 -
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人需要进行民主思想的启蒙和近代文化的洗礼。(2分) (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2分) (5)启示:制度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2分)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