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8・ 用 技杂毒2008年4月第15卷第12期JPMT,April.2008,Vo1.15,No.1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差异无显著( .o.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DF.521隔日静脉滴注1次.共3 次,首次10 BU,第2次、3次各5 BU。用生理盐水250 ml稀 释。滴注时间1 h以上。治疗期间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 凝剂及扩血管药物。对照组用脉络宁20 ml加入500 rnl葡萄 糖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每日静滴1次,14次为1疗程,同时1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24 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 68.4%和18.8%,3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92.1%和 59.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有2例(6.2%)分别于 病程第5天和第7天发生脑梗死。梗塞部位分别位于左基底’ 服肠溶阿斯匹林25 mg,3次,d,其他常规用药两组相同。 1.3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后m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表1 节区和右枕叶。两组均未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 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见表1)。 发作停止的时间、例数。于治 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出血时 两组TIA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项 目 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全血黏度(高切) 5.54±1.32 3.72±O.78 5.1 l±1.2l 1.23±1.42 全血黏度(低切) l1.3l±3.4l 7、96±2.53 l1.1l±3.32 8.1 5±3.6l 血浆黏度 1.96±0.8l 1.1 7±O.66 1.92±O.76 1.89±O.82 纤维蛋白原 5.1 2±O.78 3.35±O、42 5.O8±O、77 4.89±O.72 治疗前 治疗后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们 3讨论 的发生。 迅速控制m,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急性缺血性脑 DF.521溶栓作用机制主要是促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能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 蛋白结合,结合后的复合物对纤溶酶原有很高的亲合力,在局 部有效地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起溶栓作用。过多的纤 溶酶则被血浆中的a 2.抗纤溶酶等抑制。很少产生全身纤溶 血管病的一项重要原则。DF.521是一种组分单一的溶栓、改 善微循环的药物。经国内外临床应用证实,对频发的TIA,多 数在24 h内发作控制。最快在用药后1 h发作就被控制【1】。本 组资料用DF.521治疗后24 h内及3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 别为68.4%和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8%和59.4%, P<0.01),表明DF.521对频发的TIA疗效是显著的,且起效 快。 状态,也不会产生全身抗凝状态。本组资料无1例发生出血发 症,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说明 应用DF.521治疗频发的TIA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本组资料也证实,DF ̄21可降低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 原浓度,对照组全血黏度降低,但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浓度 无明显变化。与以往报道一致。DF.521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 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红细胞聚集,加强红细胞 变形能力及通过毛细血管能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 度。从而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口 。从本组资料看, DF.521治疗组无1例发生脑梗死,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脑梗 参考文献: 【l】 匡培根,彭超英.巴曲酶速控频发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一多中心随 机对照研究[J】_脑与神经疾病杂志,l996,l:65. 【2】Klocking liP.AFfarward:F.GutnerJOnthemechanism ofbatrox obin-induced ifbrinolysin[J].Pharm azic,1989:14、 【3】Aoyama M,KondoK OhzekiF.Effects of DF52l(Batroxbin)on hcmorrheology in canine blood JSBR 1985,8:323. (收稿日期:2008一O3-17) 死,也提示早期应用DF.521治疗频发的TIA可防止脑梗死 注射用鲑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肖秀娟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鲑降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方法:临床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0 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注射用鲑降钙素,28例为对照组,统计腰背痛及全身骨痛改善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53.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检测治疗前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MP)及尿脱 氧吡啶啉变化情况,治疗组BAP及尿DPD/cr于治疗后6个月时均显著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 骨密度测定(BMD)6个月一定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显著,对照组BMD无明显改变。结论:注射用鲑降钙素对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鲑降钙素;骨质疏松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8)12-1558-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4月第l5卷第l2期JPMT,April.2008,Vo1.15,No.12 ・155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改变。 表2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检查及骨密度测定情况 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引起骨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病因尚不完 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退行性改变有关。临床治疗主要予抗骨吸 收治疗。延缓骨密度下降等对症处理。自2007年1月至2007 年l1月,我院应用注射用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32例,探 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 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70岁~80岁,平均年龄74 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背痛及全身骨痛。经腰椎、胸椎x线检 查,多数患者存有T..~T 椎体压缩性改变,单发或多发。但 MIu检查,TW2未见高信号改变。 1.2治疗方法上述患者均为住院病人.随机选定32例为治 注: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血BAP及尿DPD/cr显著降低(P< 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3讨论 在骨代谢指标中BAP是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异性 指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BAP在成骨细胞质中合成并储存。 发生骨质疏松时静止的成骨细胞转变为活跃的成骨细胞,大 量BAP释放人血液,使BAP血液浓度增高。这种BAP的升 疗组,给予注射用鲑降钙素50 U加灭菌注射用水1 m1溶解, 肌内注射每天1次,2周后改隔天注射1次,维持6周为1个 疗程。对照组为28例,给予理疗、口服罗钙全片0.25 Ixg,Bid 高。是由于骨吸收亢进而出现的代偿性骨形成增加所致。DPD 是近年来推出反映骨吸收的一个生化指标,它仅存于骨的I 型胶原纤维中。当破骨细胞活动时DPD作为I型胶原纤维降 解物释放人血,从尿中排出。它不受饮食影响是反映骨吸收的 一和乐力胶囊lgqd。 1.3测定指标所有患者人院时清晨空腹抽血送检。并留取清 晨空腹中段尿3 ml~5ml送检。采用日立7510全自动生化分 析仪测定尿cr,采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尿DPD 浓度,试剂盒由美国QU1DEL公司生产。采用金标法测定 BAP,试剂盒由北京金城高科技术有限公司提供,6个月后再 次测定。采用美国GE Medical Systems。GE-LUNAR PRODI. GYDXA测定L1骨密度(BMD)。 1.4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个特异指标。本组骨质疏松症患者血BAP及尿DPD两者 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显著。说明注射用鲑降钙素对高骨吸收 率显著降低.从而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降 低高骨吸收率.注射用鲑降钙素治疗后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 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 效性。 参考文献: 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腰背痛及全 身骨痛改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后腰背痛及全身骨痛改善比较 [1】Kazuhirok,Mashida T,Kouichi Ket a1.Comparisom ofmarkers for bone form Katiom and resorption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 menopausal subjects,nd aosteoporosis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mb,1995,80:2447. [2】Prestwood KM,Thompson DL,Kermy AM,et a1.Low dose estrogen nd calacium have an additive effect on bone resorption in older women[J]-J Clin Endocrinol Memb,1999,84:179.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O.01) (收稿日期:2008--02-22) 2.2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化检查及骨密度测定情况(见表2)。 三种三联短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 的最小成本分析 姜芳宁 (嘉峪关市酒钢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目的:评价3种不同三联短疗法对幽门螺杆菌和溃疡病的治疗效果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将75例消化 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口服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A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B 组);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及呋喃唑酮(c组);疗程5 d,用药结束后28 d复查,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法进 行研究。结果:3种方案的成本依次为379.5元、47.44元、281.91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5.8%、95.7%。结论:B方 案为最佳治疗方案。 【关键词】最小成本分析;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中图分类号】1136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098(2008)12-1559-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